#拜託已讀要回|盛浩偉讀《泥地漬虹》:給平權的另一種遼闊想像

#拜託已讀要回|盛浩偉讀《泥地漬虹》:給平權的另一種遼闊想像

作者盛浩偉
日期26.02.2019

這幾年,同志運動的主旋律幾乎全圍繞著婚姻平權。去年的公投,讓議題白熱化至高點,卻面臨巨大挫折,而到了今年二月二十一日,行政院提出《748 施行法》草案,一切好像又有了進展。只是,一直處這種高強度的情況下,總是說著社會運動的語言、論述的語言,不免過於生硬理性,過於抽象。婚姻、平權、保障、權利與義務,這些實際上,到底意味著什麼?如果法案通過,這些權益上的進展,對於同志族群裡每個活生生的人而言,又可能化為怎樣的生命經驗?在這樣子的時局下,讀到陳怡如《女同志X務農X成家:泥地漬虹》,內心不免有一種充盈的感受。

一如書名,本書收錄幾篇中長篇散文,娓娓道來一則女同志離開城市生活後,選擇務農生活的故事。光是這樣的題材本身,就已具備足夠的新意,因為同志議題一直以來都有濃烈的都會色彩;畢竟,這種不見容於傳統的身份,在人際網絡相對單純而緊密的鄉村裡,本來就難以端上檯面公開談論,相反地,都會人際關係相對冷漠,充滿陌生人,人與人的心理距離疏遠,反倒讓這樣的身份在其中覓得些許生存空間。但是,這也讓同志的樣貌逐漸被縮限在某種框架裡,關於同志的文化、生活、經驗,在無論散文或小說的各種書寫類型裡,都確實與都市有更緊密的關聯,與務農相離甚遠。可是這卻並不表示,同志就與務農無關、就沒有同志以務農為生。這本書,就是確切的證明。

不過前面說到,讀這本書令我內心感到充盈,也許有些讀者會誤以為書裡盡是溫馨感人的同志成長,或是愜意的田園風光、對有機小農莫名喜愛的文青情調等等,可事實上,絕非如此。大概不會有什麼同志故事是沒有深層黑暗面的,《泥地漬虹》也並不例外。書中在描述當下的務農生活之外,也回憶過往,而同志的成長,不分男女,都一樣充滿難關與困境,尤其作者曾經參與同運,加入組織,見識過同志生活的種種困難,而退出後,選擇務農,也是和過往的人際關係與生活型態告別。但是這些難關困境,才正是引人深思的契機,比如書中這樣的段落談得精準:

「身為同志的不輕鬆,在於年少時會擔心女朋友某天愛上男孩,棄自己於同志路上孤苦無依;長大了,自我認同逐漸堅定,卻不安於中壯年成家、老年生活將何如。那是無聲無息且空白蒼涼的膽戰心驚。我身邊沒有白頭偕老的同志伴侶,電視上也沒有,而書上的同志則不是悲情就是自殺,我無從想像未來的自己,為此開始參與同志運動。」

而談到務農,作者更是從外貌、氣味、衛生入手,寫出了從事農業工作在主流的現代眼光裡,需要付出什麼「代價」,例如她就直言:「在宜蘭務農之後,我變得很臭,但久聞不覺其臭,臭,都是別人告訴我的。」那是務農人特有的「土味」。土的氣息,其實也是萬物滋長的味道,卻與都會以及現代衛生觀格格不入;可是作者不是採取歌頌,而是忠實描寫自己的感受,反倒在其中顯現一種義無反顧。而我提到的,閱讀此書所感覺到的充盈,也在於此。充盈,因為你會讀到一種踏實,讀到作者選擇實際以身體、以手腳,直接撫觸世間萬物,在其間求生,有笑有苦,有喜有悲,也有生理的欲望,心理的愛念;在那些文字裡,你會體會到務農的辛苦,疲憊,卻更能夠感受到一種紮紮實實的成就。那是大自然不吝給予人類辛勞的回報,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回過頭來看,現代都會生活裡,時常感到空虛,也許就是因為太常漫無目標、缺少回饋地忙碌著的緣故吧。

而同時,當務農成為生活,而不只是假日偶一為之的閒趣時,就更牽涉到更廣的層面。務農的伙伴,居住的處所,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個廣義的「家」的想像,而它當然不會是傳統的、以傳宗接代與血緣為軸所維繫的家。在此,務農與同志,成家與生活,遂環環相扣了起來。《泥地漬虹》並沒有直接回應當下的婚姻平權議題,但卻是用一種遙遠的、更遼闊也更實踐的方式,為我們開拓了一片視野。

 

女同志X務農X成家:泥地漬虹

陳怡如 女同志

 

 

 

 

 

 

作者:陳怡如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8.12

#泥地漬虹 #成家 #務農 #女同志 #盛浩偉 #文學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盛浩偉
責任編輯李姿穎 Abby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