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金鐘剪輯師,煽情背海人:陳曉東(下)

金馬金鐘剪輯師,煽情背海人:陳曉東(下)

作者綠.建築家
日期26.09.2013

電影圈集結各界精彩人才

「台灣新電影」(「台灣新電影運動」,或稱「台灣新浪潮電影」)指 1980 至 1990 年代,題材貼近真實社會、回顧大眾生活的電影風潮。陳曉東特別推崇兩位老師傅──廖慶松、陳博文,說台灣新電影都是出自他們雙手。

他聊起自己和心目中台灣最棒的剪輯師──廖慶松師傅之間的趣事,2009 年北京剪輯師協會邀請廖師傅出席,但陳曉東被老師傅抓去代打,一到北京才發現竟然要發表演講。

「那三天過得很難過,在房間一直寫稿一直寫稿,連旅館的電視都不敢打開。」

廖慶松師傅目前在四個研究所教書,陳曉東說廖師傅可以把片子意韻抓得很明確,是能剪出節奏的風格大師,他的作品蘊藏古典詩詞的美學情調。陳曉東有感而發,會持續在電影圈待這麼長的時間,作品其實只是觸媒,關鍵是人很精彩!

「你會遇到很棒的導演、作曲家或歌者,電影是八大藝術,你看電影最後的 List 就知道集結了多少人才。」陳曉東和年紀相仿的導演如沈可尚、林書宇、林靖傑等時常一起剪片,也因此培養出深厚情誼。

IMAGE

「我穿的西裝是五個年輕導演集資幫我買的,還抓我去找他們的造型師,放下手邊工作,五個導演站旁邊看我剪!」低調的陳曉東絕少出席頒獎典禮,這次在眾人「集氣」幫忙之下,一舉將他推上金馬最佳剪輯的領獎舞台。

談記錄片《尋找背海的人》

IMAGE

2011 年 11 月 26 日金馬影展,陳曉東與作家王文興夫婦一起走星光大道。

《尋找背海的人》是以作家王文興為主題的記錄片,王文興老師是台灣最重要的現代主義小說家之一,陳曉東在得獎感言時這麼說:

「林靖傑已是一個非常龜毛認真的導演,沒想到他竟然去拍一個也是台灣最龜毛最認真的作家王文興老師,這兩個最認真最龜毛的人可以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就是『兩倍的龜毛認真。』」

陳曉東見證這部片子從一開始的導演與王文興老師之間長時間的傳真機溝通,談電影、也談詩,在詩人羅葉去逝時,林靖傑導演傳了一首詩給王文興老師,老師認真批改後回傳給導演,這種以手寫彼此溝通想法的模式讓陳曉東相當動容,認為真跡可以激發情感和信任。經過相處,陳曉東也發現王文興老師是個老頑童,直言待在他旁邊很棒!很舒服!

談起作家記錄片另一位主角楊牧,陳曉東說原先對楊牧想像就是儒雅的學者、大詩人,直到過年前楊牧找導演和他吃飯,大家一起待在同時也是拍片所在地的飯廳時,他才真正體會到老師的生活,拉近彼此距離。

「互動是好的,電影要能貼近生活的細節最難,但這是觀眾最愛看的。」

IMAGE

林靖傑《尋找背海的人》2011。

尋找感動,累積成工作態度,養成風格

「人文精神很難被取代,重點不是機器本身,而是機器背後那個『人』的想法,人的精神會影響作品的高度,作品最後都會回到人身上。我很喜歡紙本的觸感,喜歡在上面做記號,剪片的時候常常槓掉什麼或畫來畫去鬼畫符。如果要從繁複沉重的思緒中喘口氣,我還是習慣回到紙本上做思考。」

但陳曉東也十分肯定科技的便利性,常在 Facebook 上和朋友分享自己和女兒間的互動。

「孩子自然的情感表達,不管做任何動作都會找到感動,要透過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尋找能感動自己的東西,這些東西將累積變成工作態度,奠定自我風格!」

IMAGE

陳曉東的電腦桌布是女兒的可愛照片喔!

IMAGE

陳曉東的電腦桌布是女兒的可愛照片喔!

 

不斷嘗試實驗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新一輩缺乏大片的洗禮,譬如像《赤壁》有文戲和武戲剪接,但我們缺乏大片養成,現在電影市場景氣好,也進入數位時代,拍片量大增,年輕一輩的機會來了!」

陳曉東認為,要剪出風格很困難,因為電影有很多語言,像詩、像小說、像散文,語法要練習很久才說得出好故事,好比蔡明亮的故事變成像詩一般精煉的語言,成為他的註冊商標。

「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剪所有片種,必須不斷地剪,久了你會知道自己的侷限、知道自己的個性,最後找到擅長的類型。像我這種煽情的人很容易被小事感動,就會剪出煽情的東西,適合剪煽情戲。」

陳曉東老師說他喜歡緩慢的事物,就好像林靖傑導演的《最遙遠的距離》。老師是一個很溫暖的人,採訪過程中常放聲大笑,或做出苦惱抱頭、撐下巴的姿勢,十足像個真誠的大孩子。

如果你熱愛電影,願你也能同曉東老師一樣投入,幫國片一個實際的忙!

#沈可尚 #最佳剪輯 #尋找背海的人 #陳曉東 #金鐘獎 #林書宇 #金馬獎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蔡舒湉
攝影高曼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