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這樣為了一部電影:專訪李英銓,演員是與陌生人成為家人|2020 台北電影獎
13、21、52,三組年齡數字,既代表三位演員各自的階段風貌,也大致劃出去年度台灣電影在故事題材及人物族群上的廣度。入行 35 年的游安順在《第一鮪》的大浪上持續瞄準表演的精準度;朱軒洋在《下半場》以爆裂青春尋找對決之外、輸贏之外的可能;李英銓則懷疑,戲裡的男孩阿全,更像他置換家庭背景後的小分身。
BIOS monthly 與談三位入圍 2020 台北電影獎最佳男配角的演員,專訪李英銓,第一次演戲就上手,是因為根本沒在演。
這也不算演戲吧?——李英銓
李英銓今年 13 歲,參演《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是他小五升小六暑假的事,徵選上角色時他打了退堂鼓,多虧老師和媽媽鼓勵,最終收獲難得的拍片體驗,還將金馬獎、北影獎兩個男配角提名雙收入袋。
劇組依據他的特質和經歷打造「阿全」一角,包括喜歡拍照、親近自然,以及先天色弱,他清晰地解釋這種狀態如何顯現於行為:「比如在牆壁上要找出有保護色的動物,一般人會看牠跟牆壁的顏色差異,但我找的是形狀,我的角度會跟大家有點差別。」
阿全是貫穿全劇的重要角色,圍繞在大人的悲劇之間,卻懷抱孵出一顆蛋的純真期待。對戲的阿嬤呂雪鳳、阿公張曉雄、媽媽李夢都已在舞台上千錘百鍊,第一次演戲的李英銓坐落其中,以自己的清澈天然,舒緩眾人崩解的局勢。
這位沉穩的小少年原以為去年電影宣傳期後,就會與電影完全切開,回到單純的學生身分,因此得知再度入圍北影獎的當下,第一個反應是「還有喔?」高興的那種,誰叫電影魅力無法擋呢,聽他說「如果導演找我去演路人,我絕對會去!」便知道了。
Q、片中你擔任旁白,演出時有沒有不太理解的內容,或是記得最深的一句話?
銓:錄旁白之前先讀過稿子,把一些文字改成我平常會用的詞,再去錄音,我會錄很多次,也會看很多次,也跟導演和副導討論台詞,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生如果沒有了記憶,那這一生到底還算不算?」我那時也想了一下,我覺得還是算,因為我還是活過了。
Q、你的角色「阿全」對許多物件和生物很感興趣,比如火雞蛋、蝌蚪、玩具、阿公的相機,你自己也對這些東西好奇嗎?
銓:片中有兩台相機,數位那台是我自己的,底片是導演的,我只用過數位,以前滿喜歡拍照,但現在生活只有家裡跟學校,就沒拍了;我在戲裡有超級多玩具,有大概一半是佈置主景時我從家裡帶過去的,擺好後劇組再準備一些,把櫃子放得滿滿的,我都會拿來看看玩玩。
我以前讀的國小在山裡面,自然生態很豐富,一到五年級看過很多次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所以對蝌蚪的好奇心並沒有非常強,可是火雞蛋就是新鮮的東西,所以非常好奇,後來才知道我剛開始在玩的那顆蛋是孵不出來的。
Q、片中哪場對手戲讓你最有印象?
銓:有一場我跟阿公但被刪掉的戲,阿公的設定是會亂丟東西,我要負責去找,但要找得很自然;還有帶著阿公出去但看到火雞哥,我就趕快跑去追他要那顆蛋,結果阿公就走失了;還有一場戲在吃飯,劇組在地上倒水,我撿東西時要大叫「阿公尿尿」。這些演了很多次所以印象很深刻。
Q、初次演戲覺得好玩嗎?是怎樣的經驗?
銓:跟一群完全陌生的人相處在一起,慢慢去摸索、熟悉運作的過程和裡面的每個人,像導演就會去追求他想要的完美。
我理解的演員,是把別人的想法、寫出來的劇本去實際化,其實我也不算演戲,就是把自己平常的反應套在上面,因為我們沒有劇本,都是導演跟我們說等下會發生什麼事。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的感覺是,原來整部戲長這樣!片中家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但是不敢講出來,我發現原來各種模式的家庭都是有的;每個演員都有讓人覺得厲害的地方,像阿公他真的可以把阿茲海默症演得很逼真,雪鳳阿嬤在市場爆氣,也讓人感覺她真的在生氣。
開拍前有一段跟其他演員相處、變得比較像家人的時間,假日時,在主景附近或是導演工作室煮一頓飯一起吃,吃了滿多次的,也都有攝影機在旁邊拍我們互動,所以就習慣攝影機是一個物品。最有趣的是開拍之後,一間小小的房子,我們六十幾個人,超過一半擠在裡面,夏天很熱,冷氣會影響收音就關掉,大家都這樣為了一部電影。
2020 台北電影獎最佳男配角入圍
朱軒洋/《下半場》
段鈞豪/《下半場》
李英銓/《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戴立忍/《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游安順/《第一鮪》
專訪全文|游安順 ╳ 朱軒洋 ╳ 李英銓——做戲精也做自己,最佳男配角的提味學
2020 台北電影獎
日期|2020.07.11 (Sat.)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