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如小鳥,而非輕如羽毛——鋼琴家葛羅斯文諾
〔文|郝妮爾〕
英國鋼琴家班傑明・葛羅斯文諾(Benjamin Grosvenor),截至目前為止超過三分之二的生涯都處在媒體、樂壇的注目之下。生於藝文世家,他的父親教授文學藝術,母親是鋼琴老師,葛羅斯文諾於 6 歲時首次接觸鋼琴,在短短六年後便於 BBC 青年音樂家大賽上獲得冠軍。
決賽的影片現今依然瘋傳古典樂迷的網絡,頂著金色捲髮的微胖男孩,演奏前還露著靦腆笑容,手指落下琴鍵前的眼神卻已然老練。他當時演奏的是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段琴聲落下幾乎就決定了其冠軍氣勢。那年葛羅斯文諾只有 11 歲,卻能恰如其分呈現出拉威爾晚年創作此曲中的明亮與歡快。跳脫古典樂給人的既定印象,《G大調鋼琴協奏曲》更多的是奔放與冒險的節奏,這與拉威爾此時期受到爵士樂影響有關,而葛羅斯文諾的詮釋則進一步擴大這層自由感。以此做為葛羅斯文諾於樂壇最著名的出道作品,透露著他未來精進古典樂,卻依然保有自由馳騁的心理;或者再換個方式說,此曲作為葛羅斯文諾第一場廣為人知的表演,正預告著他演奏上的「輕」。
「輕如小鳥,而非輕如羽毛」——小說家卡爾維諾整理成冊的演講集《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有這一段話,他以此描述寫作的標的,點出了寫作者應緊扣心弦的五大準則:「輕、快、準、顯、繁」。
而這五大原則亦適合用來解釋葛羅斯文諾的古典樂之路。
輕:份量十足的年「輕」鋼琴家
除了演奏上的輕之外,年紀漸長、慢慢遠離「神童」標籤的他,持續創造更多「年輕」的神話,諸如 2011 年於「BBC 逍遙音樂會之首夜音樂會」(First Night of BBC Proms)的登場,成為該演出史上最年輕的鋼琴獨奏家,彼時他才19 歲呢。隨後,他又成為古典唱片大廠 Decca 超過半世紀以來所簽下最年輕的鋼琴家。葛羅斯文諾現年 27 歲,獲獎無數,「輕如小鳥」的他演出版圖早已擴張至世界各地,與多位世界級指揮大師合作。
誠如開頭所言,葛羅斯文諾自小就受到世界矚目,雖說如此,嚴以律己的態度並未因而卸下,嚴謹的不光是練琴這回事,更體現於待人處事的心力。在《溫哥華古典音樂》(Vancouver Classical Music)的專訪中,他曾經提及:走訪世界各地的演出,的確能讓更多沒有既定成見的樂迷認識他的演奏,未若在英國,走到哪裡都得帶著「神童」的稱號,然而有一件事卻也只有「在家」演奏才能享受得到的——「表演前不必經歷航班延誤的壓力」,惟恐行程打亂,波及表演時間耽誤了觀眾。此話所言無關琴藝,又拐了個彎解釋,何以那麼多評論者在在指出他演奏的特色之一在於:「琴藝精湛卻看不見鋼琴家的炫技」。即使已被尊為鋼琴大師的葛羅斯文諾,好像還是當初那個用奶奶借錢買來的二手貝森朵夫上練琴、運用 CD 箱作為隔音板以免鄰居抗議的小男孩,擺在琴藝前面的是他體貼的心。
快與準:跳入音樂的靈魂
接著討論他鋼琴藝術上的「快」與「準」,所謂「快」者,並非指「速度」之快,而是討論表演上的「密度」;至於「準」字,則見藝術家如何以精確的細節,把握住模糊的世界觀。
「他是一位浪漫的鋼琴家,幾乎來自另一個時代。他不會解構,也不會站遠。他跳入音樂的靈魂。」此為英國評論者對他第一張專輯的盛讚。葛羅斯文諾以琴聲與經典對話的方式彷彿舞蹈,是聽覺與視覺的雙重享受。臺灣資深樂評人任育德,對他第二張專輯的評論中也有類似的想法:「(此專輯)以「舞曲」概念發想組成,展現從西元十八到二十世紀中西洋古典音樂幾位作曲家自作與演奏者改編曲的組合。演奏者不僅成功展現十九世紀沙龍中的舞蹈氣氛,也未忘卻改編曲在鋼琴演奏史上的關鍵地位……誰能想得到這位具有才情的演奏者還是如此年輕?」循此脈絡,葛羅斯文諾的「快」正體現在自由的舞蹈氛圍裡頭,不疾不徐帶人進入彼時彼刻的音樂氣場。
葛羅斯文諾的古典旨在展現十九世紀的藝文風潮,聚焦在親密的沙龍聚會而非單純的演奏,聽起來更像是對朋友的耳語,而非對觀眾的自白,表演時即興有之、改編有之、踩在經典的節奏上卻舞出獨特舞步者有之,如斯不受拘束的方式是葛羅斯文諾演奏上的「準」,是他在川流不息的世事中尋找安身的方式。
自由氛圍的「快」與理解深刻後的「準」結合,也是讓葛羅斯文諾的詮釋「幾乎來自另一個時代」的原因。他在 Decca 首張專輯跨越蕭邦、李斯特和拉威爾的作品,若以蕭邦為例,高度技巧的琶音或者十度和弦固然讓人頭疼,但真正艱難的還是蕭邦演奏的精神。作為一位愛國的波蘭鋼琴家,蕭邦乖舛陰鬱的一生實在太出名,是故後輩於演繹上不乏展現這股憂傷情緒者,然而對葛羅斯文諾來說,與其將之視為流離的波蘭鋼琴家,不如看作是自由奔放的浪漫主義者。彷彿不是去靠近音樂,而是去成為音樂。
顯與繁:成為萬中選一
最後談到「顯」與「繁」。在葛羅斯文諾受過的無數評論中,有一道精簡而有力的,說他是「萬中選一」。回到卡爾維諾的定義裡,「顯」者為何?道是:「只要把握每一沙粒的細節,便能知道在風暴中到底陳列了什麼」,那麼,葛羅斯文諾是如何引領聽者縱橫古今、捲入古典的風暴中?他錙銖必較的每一粒沙究竟是什麼?這點不妨拉得更遠一點來看:除了演奏技巧以外,他是一個對於執著於器具細節的人,更是一個懂得應變轉圜的鋼琴家。
葛羅斯文諾說自己隨著年紀增長,對於鋼琴變得愈來愈挑剔,這件事情對長期巡迴各地的他無疑是種困擾,他說:「我非常敏感於每個段落中聽起來質地和音色……根據給我的樂器特性,可能得被迫臨時改變音調,特別是面對一些不太友好、沒有太多特色,或者粗糙的鋼琴上尤其嚴重。」言下之意,有時他的改編是因於現場鋼琴的缺陷,而不得不的妥協,為了在每場演出中均能維持高品質的演奏,看似從容地與中世紀音樂家愉快共舞的旋律,一來憑藉技巧上的耕耘,使之能克服鋼琴可能會有的缺陷,二來則倚賴經年累月的巡迴經驗,隨時調整心理狀態去面對突發狀況。
至於審美喜好上的「繁」,則是進一步推使他成就非凡的理由。
曾經有一個記者問他:「我們已經有太多關於過去偉大鋼琴家的討論了,時至今日,你認為鋼琴家依然能夠從經典中學到什麼嗎?」
「絕對可以的。」葛羅斯文諾的審美眼光不囿限於單一焦點,鍾情古典音樂,亦未拋下對文學的熱愛,他曾說過自己是一個狂熱的讀者,甚至考慮過若音樂這條路走不通的話,會轉往文學之路。除此之外,他也清楚表示:「鋼琴家不只應該聆聽鋼琴,也該聽聽指揮、小提琴家、歌手的音樂。」聽得愈多、理解愈深,使得演奏上的情感跟著寬廣起來。對葛羅斯文諾而言,經典是汪洋,任人浮沉,卻從未有人能完全理解,可以學習的東西還太多了。
有些人形容葛羅斯文諾是年輕的身體裡住著蒼老靈魂,乃因其演繹不同作曲家時,時而滄桑、時而激烈、時而歡欣鼓舞、時而破碎痛苦,彷彿已從音節裡經歷了音樂家的一生,又彷彿是輪迴好幾次的靈魂。另一方面,葛羅斯文諾的成熟也展現於他的待人處事,才華凌人,而不卑不亢。年未而立,葛羅斯文諾的大師之路才剛啟程。
【2019 新舞臺藝術節-葛羅斯文諾×顧爾德×布列頓小交響樂團《樂躍不已》】
11/19(二)19:30 @國家音樂廳
鋼琴|班傑明・葛羅斯文諾
指揮、樂團首席|湯馬士・顧爾德
布列頓小交響樂團
巴赫|F小調鍵盤協奏曲,BWV 1056
史特拉汶斯基|D 大調弦樂協奏曲
莫札特|降 E 大調第九號鋼琴協奏曲,K. 271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弦樂版)
▌晚鳥八折優惠|即日至 11/8(五)中午12點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