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未來的電影熱點(一):從泰國皇室電影到泰式小浪漫

東南亞,未來的電影熱點(一):從泰國皇室電影到泰式小浪漫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5.11.2016

前一陣子,泰皇拉瑪九世蒲美蓬(Bhumibol Adulyadej)過世,為了哀悼泰皇的逝世,舉國降半旗 30 天,服喪一年,而在這段期間,所有的泰國電視頻道,皆轉為黑白色調,由國家主導,停止所有的電視劇、綜藝節目,統一播放有關泰皇生平的影片、錄影錦集、儀式現場的錄影,而這些影像片段,都是由隸屬國王的皇室電影部門所拍攝錄製,拍攝皇室成員的活動、泰皇如何上山下海訪視民間。也因此,有大量關於泰皇蒲美蓬戴著深色墨鏡、前胸掛著相機,坐在他的吉普車裡,或是跋山涉水的影像。想像在五零年代,拉瑪九世剛剛加冕登基的時候,電視尚不普及,而其尊貴的身份更不是一般人輕易得見,國民們只有透過攝影照片和電影,來「看見」國王、「認識」國王。

根據泰國電影資料館的研究顯示,1950 年五月時,曼谷有許多市民湧入位於老曼谷區,當時最熱鬧的戲院 Sala Chalermkrung 戲院,透過大銀幕觀賞皇室加冕典禮與婚禮,這是第一部讓民眾得以看見的泰皇個人電影。而在 1950 - 1967 年的冷戰期間,至少有 16 部這類的皇室電影在戲院放映,包括拉瑪九世在瑞士的樣貌、王儲哇吉拉隆功出生的宣告,這類發生在皇室日常生活的片段,甚至有些還獲得了極佳的票房成績,勝過當時的好萊塢電影。

而這些皇室影片,在曼谷播映完畢後,會移往其他省份巡迴放映,由皇室相關部門開著小貨卡,前往其他省份免費巡迴,透過宣傳車在村鎮奔相走告消息,選在學校、醫院或是露天放映,讓其他省份的人民也一睹皇室風采。

IMAGE

泰國電影資料館

 

IMAGE

這一部影片今年剛被收錄為泰國文化資產保護的影片之一,是關於甫過世的泰皇蒲美蓬於 1971 年參訪美國、盡皇室外交責任的影像紀錄。

除了拍攝皇室日常生活的影片以外,皇室成員本身也常常是拍攝電影者。因著當時電影拍攝器材、技術取得的不易,所以掌握攝影技術者多為有錢有勢的皇室成員,其中最早將電影引入泰國的便是泰皇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的弟弟 Thongthaem Sambassatra 親王,他跟著拉瑪五世一起拜訪瑞士(1897 年),從歐洲帶回泰國的,起初,這些攝影設備用來拍攝與記錄皇室的各種儀式與慶典活動,是當時泰國唯一一套攝影器材,親王相當樂在其中,他以攝影機拍攝皇宮裡的生活,後來他被視為泰國的電影之父,其雕像被設置在泰國電影資料館中。

1922 年,泰國皇家鐵路局成立了「新聞電影宣傳部」,負責拍攝與製作政令宣傳影片。此時的電影,依然是皇室貴族才能接觸的珍稀技術,經歷泰國轉型為君主立憲制的拉瑪七世巴差提步(Prajadhipok)便是一位著迷於電影的導演,他不僅讓人拿著攝影機拍攝他的日常生活,也自己拿起攝影機拍電影,他的作品《Magic Ring》裡頭的演員都是宮廷裡的公務員,甚至為了這部電影的首映,拉瑪七世在曼谷建造了一座全新的戲院。此外,他更於 1930 年制定電影法,作為指導與規範泰國電影發展的法源,這部電影法一直沿用至 2008 年。他於 1932 年曼谷慶祝建城 150 週年時,在大皇宮附近蓋了一座當時最先進、宏偉的戲院 Sala Chalerm Krung。

由皇室支持,萬素瓦兄弟(Wasuwat Brothers)成立電影公司與華商投資壟斷的暹羅電影公司展開競爭,分別製作出叫好叫座的電影,這波榮景一路到了二戰時期,因為戰爭,物資運輸不便,且各國經濟惡化,電影產量大大受到影響。戰後,電影產業再度復甦,這個階段泰國產出了大量的 16 釐米電影,由於 16 釐米製作成本低、拍攝簡便,投資週期短,可迅速回收,因此吸引了許多投資者拍攝。

七零年代中後至八零年代中期,是泰國電影的輝煌時期,倒不是指在藝術層面上多有成就,此時的電影多是以商業、娛樂為主。由於泰國政府為了促進國內電影產業的發展,因此施行保護政策,提高電影進口的關稅,對國外進口的電影抽取較高稅額,從原來的每公尺(膠卷)2.2 泰銖,提高至每公尺 30 泰銖,幾乎提高了十幾倍,這一個政策大大限制了歐美電影對市場的影響,為泰國本土電影創造了極大的發展空間。也因此,1978 年後,泰國年電影產量從一年 100 部左右,成長至 1982 年的一年 160 部之多。

然而,好景不常。隨著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交流的強度變強,1992 年泰國政府為了加強與國際的貿易,竟將電影進口的關稅降至每公尺 10 泰銖,導致大量好萊塢電影進口,壓縮到泰國電影市場。九零年代後期的泰國電影不敵西方好萊塢電影的衝擊,因而迅速萎縮,再加上電視的普及,電影年產量從 1990 年初一年約產出 100 部,到後來 1996 年只剩下一年 30 多部。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泰國國內經濟盪至谷底,電影產量相當慘不忍睹,而造成電影產量暴跌的原因,除了進口關稅調降、經濟不景氣以外,泰國電影也走向一條讓觀眾覺得「國產電影就是品質差」的死胡同,質與量皆面臨考驗。

IMAGE

《Fun/Bar/Karaoke》劇照

九零年代末,泰國的電影創作者只能在極為險峻的產業環境中掙扎,試圖尋找新的路線,一些年輕的創作者留學國外汲取經驗、並奠基在自己對泰國本土文化的認識之上,追求電影要同時呈現現實生活的真實性與藝術性,勾勒人生存的身心現況,呈現出當代社會中,小人物所遭遇的矛盾與複雜的現實。其中兩位年輕的導演 Nonzee Nimibutr 和彭力・雲旦拿域安(Pen-Ek Ratanaruang)在 1997 年分別創作出叫好又賣座的作品《2499 Dang Bireley’s and Young Gangster》與《Fun/Bar/Karaoke》,前者票房有 7500 萬泰銖,這在當時的泰國是一筆極了不起的數字;而後者更入選為當年柏林影展的 Forum 單元。1999 年,Nonzee Nimibutr 改編自泰國傳統鬼妻故事的電影《幽魂娜娜》得到了 1.5 億泰銖的票房。因著題材貼近那一代泰國人的記憶,反映出社會現狀與矛盾,深獲觀眾共鳴。此時期的電影產量雖少,但是品質與票房兼具,這一波由年輕導演引領的革新被稱為「泰國電影新浪潮」,為當時低迷的電影產業帶起了一襲春風。

目前泰國主要的電影製作與發行公司中,以成立於 1970 年的 Sahamongkol Film International 規模最大,其次為 2003 年籌組成立的 GTH(於 2016 年解散後又重組),其餘尚包括:Kantana Group(1951)、Five Star Production(1973)、RS Film(1976)、Muay Thai Stunt(1979)等四家主要公司。

其中,GTH 雖然最年輕,但它是成功將泰國電影打入國際市場、為泰國電影帶來嶄新風貌的電影公司。由三家分別成立於八零年代的電影公司合資:GMM Grammy(1983)、Tai Entertainment(1985)與 Hub Ho Hin Bangkok(1991)組成,股份占比分别是 50%、30%、20%。其中的 G 是一個大公司,有錢有勢,然而製作的電影作品都得不到市場的心,而 T 只是一家小公司,資金有限,但是他製作的作品都大獲好評,因此在業界最具名聲;而 H,則是又小又窮又沒名,但是有人才,擁有當時許多年輕的導演。而 GTH 雖然經歷過一段電影產業極為蕭條的年代,但是隨著幾部作品深受觀眾喜愛,漸漸樹立起強打愛情喜劇、恐怖喜劇、找偶像明星演出的風格,從 2003 年成立,短短不到十年間,GTH 已成為泰國第二大電影公司。

而在 GTH 三家公司合體前的代表作品《小情人》(My Girl/แฟนฉัน,2003),多年來一直穩坐最受歡迎的泰國電影之一(票房有 1.4 億泰銖),片頭還可看見三家電影公司的 LOGO。影片描述一群年輕孩子的年少時光,如夏日一般璀璨,成功創造出人們對八零年代的鄉愁,幾首掌握到時代氛圍的主題曲,也成功抓住觀眾的心,

2004 年 GTH 合體後出品的第一部作品《鬼影》(Shutter/กดติดวิญญาณ,2004)堪稱最為人知曉的泰國鬼片,上映三週便突破一億泰銖票房,在當時泰國電影雖然逐漸成長,但市場長期被好萊塢電影佔據亦是不爭的事實,而這部片不僅短時間內獲得極佳的票房成績,同時這劇本還被好萊塢電影買去翻拍成西方版。GTH 可說代表著泰國電影新浪潮終於站上主流之路,也就此進一步邁向國際市場。此後,GTH 陸續推出廣受年輕觀眾、都會男女喜愛的作品,例如《愛在暹羅》、《下一站說愛你》、《你好,陌生人》、《音為愛》、《淒厲人妻》等,每一部都順利創下極佳的票房,甚至外銷版權至國外,台灣觀眾對於泰國電影的認識也大抵是從這幾部作品開始。

其中最值得一談的便是《淒厲人妻》,它可說是泰國電影的另一個奇蹟,故事根基於泰北的民間傳說「鬼妻」,經過許多次漫畫、故事、電影的改編(光是電影改編了 23 次,電視劇 6 次,還有無數種版本的書籍),即使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但一上映便打破泰國所有票房紀錄——包括新片上映單日票房、首周票房(1.5 億泰銖)及國內累計票房紀錄(累計達十億多泰銖),至今依舊穩坐泰國影史票房冠軍。《淒厲人妻》保留了恐怖驚悚的氣氛營造,訴諸情感、宗教信仰的文化元素,至死不渝的愛情令人動容,此外也放入許多時下年輕人無厘頭的笑料,跳脫真實時空,擺脫在泰國人人倒背如流的鬼妻故事既有框架,重新解釋一種突破一切障礙的愛情/友情。

除此之外,這部作品驚人的票房,也與泰國觀影環境正蓬勃發展有關。隨著都會區的發展,電影銀幕數量亦跟著購物商場、百貨公司的興建成正比成長,目前泰國的銀幕數約有 1000 多面,主要集中在曼谷與周邊郊區,光是曼谷便佔了五成左右。但這些戲院體系多被大財團壟斷,包括 Major Cineplex 和 SF Cinema,在多數商場、百貨公司都有據點,同時他們也參與電影投資與製作計畫,而亦會優先提供他們投資的電影放映的場次。

然而,導致 GTH 解散的主因,也正是因為其驚人的獲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雖是一句老套的諺語,但在真實世界中卻總是能得證。H 持股最少,但卻是出力最多的那一位,久而久之便產生不滿情緒;於是 H 便想要求 T 出售自己握有的股份,而 T 不願意答應,但是對 H 來說,整個公司的人材幾乎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了,根本由不得 T 考慮;至於 G,就是個「心寬體胖」的財主,也不打算多干涉、只要顧好自己的利益即可,所以其他人要怎麼樣都行,他都可以可以配合。在此《淒厲人妻》成為促使 GTH 解散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是泰國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就像是一個魔咒一般,它為 GTH 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也讓其中的人們在這之中喪失了本心,H 覺得這電影賺了這麼多錢,但是 T 卻拿的比自己還多。

最終,在 2015 年下半年發完最後一部影片《戀愛診療室》(Freelance,2015)以後,GTH 在事業達到頂峰的時候宣布拆夥,為泰國電影產業拋出了一大震撼彈。隔年,G 和 H 重新組成另家電影公司 GDH 559(Gross Domestic Happiness),其中 559 代表公司是在佛曆 2559(西元 2016)年 1 月 5 日成立,共有 59 個股東,其中 G 佔了51%,H 佔了 15 %,其他導演、演員、管理階層等佔了 34%。而這家「新的」電影公司除了扣除 T 公司的人馬以外,其團隊幾乎是同一批人,最近推出了首部劇情片《Fan Day》,由《淒厲人妻》導演 Banjong Pisanthanakun 執導,一樣主打他所擅長的愛情浪漫喜劇風格。然而 GDH 559 能否如它的前身 GTH 那樣繼續引領著泰國主流電影的潮流,就有待後續觀察了。

#戀愛診療室 #愛在暹羅 #淒厲人妻 #泰國電影新浪潮 #朱拉隆功 #泰皇 #蒲美蓬 #電影 #曼谷 #泰國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謝以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