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查邦的幻夢叢林(三):擾動社會僵化神經,Kick the Machine

阿比查邦的幻夢叢林(三):擾動社會僵化神經,Kick the Machine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4.07.2015

2006 年以後的泰國,正是躁動不安的狀態,群眾湧上曼谷街頭抗議,要求政府做出現代民主改革,無論是支持塔信政權的紅衫軍或是擁護皇室保守勢力的黃衫軍,人人都極盡狂熱。儘管泰國社會看似瀰漫著追求自由民主的氛圍,但泰國電影依然存在著「內容審查制度」,阿比查邦作品中的同性戀元素看似被泰國電影審查機關接受,但是在《戀愛症候群》(Syndromes and a Century)這部作品中描繪醫師喝酒與親吻、僧侶把玩遙控幽浮的橋段卻被審查機關要求剪掉。當然阿比查邦拒絕這樣限制創作自由、不合理的要求,在 2007 年轉而組織「解放泰國電影運動」(Free Thai Cinema Movement)以抵抗泰國政府對藝術創作的審查。

儘管在一次訪談中,當時的泰國文化部官員做出了荒謬的回應:「沒人會去看阿比查邦的電影的。泰國人民喜歡喜劇,我們喜歡讓人哈哈大笑的劇情。」但「解放泰國電影運動」依然對泰國社會產生了影響。在《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中,僧侶換下了僧袍,偷跑到卡拉 OK 店,這一段在泰國上映時,並沒有受到審查機關的為難,「這大概是坎城影展的神奇魔法。」阿比查邦自我嘲解說,當時正是泰國國運不順的黑暗期,所以影片得到坎城金棕櫚獎的消息便像是某種情感上的轉移,受到國內的高度矚目,儘管文化部官員曾發表輕蔑的言論,但《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這部影片頂著坎城金棕櫚的光環,在商業映演上獲得不錯的成績。

為了能擁有更高的創作自由度──讓創作能自外於主流的商業電影發行模式,早在1999年阿比查邦便在泰國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Kick the Machine」,這成為他創作另類電影的載具,作品風格與泰國主流電影相當不同,儘管這製作公司的成立並非為了抵抗泰國政府對電影的審查制度,但是阿比查邦認為應該要持續地以影像創作來撼動政府官員僵化的神經,創作不一樣的電影,持續關注他所關注的主題包括將逝去記憶、幽微的個人政治與社會議題。

IMAGE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 Courtesy of Kick the Machine Films

作為自外於泰國商業電影工業的「Kick the Machine」,長期致力於實驗性影像的推動與異質混種的敘事方式,除了支持泰國在地獨立的實驗影像工作者以外,「Kick the Machine」也曾協助策畫「曼谷實驗影像影展」(Bangkok Experimental Film Festivals),希望能在年輕一輩的泰國電影創作者之間建立起人際網絡,並幫助獨立的創作推向國際與國內。

「Kick the Machine」的成員不多,主要由阿比查邦和他的劇組人員組成,創作包含電影長/短片和錄像裝置,這兩者對阿比查邦而言正好是一體兩面。他喜愛拍攝電影的不確定性,當拍攝電影時,拍攝者和攝影機之間的關係是內在的;拍攝錄像作品時,那過程更像是個靈光一現、一幅速寫,創作的不確定性存在於拍攝者和鏡頭前的被攝者之間,是種外在的關係。

除了「Kick the Machine」這家影像製作公司在創作前端推廣影像實驗精神以外,阿比查邦與泰國幾位獨立電影工作者組成了獨立電影發行公司「Mosquito Films Distribution」,於2014年鹿特丹影展初次亮相,成員包括這幾年台北電影節選映影片《愛情多年後回來》(Concrete Clouds)導演 Lee Chatametikool、《傷心蔚藍海》(Wonderful Town)導演 Aditya Assarat 等,這些成員包括阿比查邦彼此在影像創作上早有所合作,之所以成立這樣一家電影發行公司,是希望能夠將影像創作的合作關係延伸至發行面,集合泰國進而東南亞在地的獨立電影工作者,以幫助優良作品行銷至國際,目標鎖定國際發行與影展的參與,「現在是我們這些電影工作者團結起來並將作品分享至世界的時候了,泰國電影的新興美學正讓全世界的人深感著迷。」 

#阿比查邦 #藝文 #電影 #泰國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Bricoleur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