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遊阿帕拉契步道北喬治亞段(一)
阿帕拉契步道(Appalachian Trail)應該是美國三條長距離步道中最為國人所熟知的一條(另外兩條是 Pacific Crest Trail 與 Continental Pide Trail)。它南起喬治亞州,北至緬因州,蜿蜒於美東的阿帕拉契山脈,全長約三千五百公里。三條步道裡,它的地勢最低,氣候也最溫和,即便是全程的最高點(大煙山國家公園的Clingmans Dome)標高也只有 2025 公尺。比起動輒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 Pacific Crest Trail 和 Continental Pide Trail,其友善的自然條件一年四季都吸引不少愛好大自然的人士。不論是為期一兩天的週末露營或長達半年的南北大縱走,這條步道都是美東熱門的休閒去處。
系上同學伊利莎白在 2010 年的夏天,邀我和室友布萊恩寒假時到阿帕拉契步道的最南端,也就是喬治亞州的部份健行。行前,來自當地的朋友告訴我們說:北喬治亞冬季白天的溫度大約是四到五度,比起伊利諾州的冰天雪地就像是天堂。於是,我們決定一月初到喬治亞碰碰運氣。
從伊利諾到喬治亞車程約十二小時,出發當天,一大早就上路的我們在天黑時分才抵達步道起點 Springer Mountain State Park。進入荒郊野地之前,我們在一家吃到飽餐廳塞了一堆油滋滋的食物當晚餐,儲備這幾天需要的熱量。到了公園營地後,我們摸黑架起了帳篷,三個人在寒風裡圍著營火取暖聊天,期待著新的一天的黎明。晚上有點冷,氣溫只有零度左右。但是我們都非常興奮,不為這樣的天氣給壞了興致。
隔天一早,我們終於正式上路。出發前,我們在遊客中心裡秤背包的重量,沒想到我的背包竟然比他們的背包硬生生多了七、八公斤,因此往後的這幾天布萊恩一直嘲笑我帶了太多垃圾食物。我只不過是多帶了兩包芝多司和一種叫做 Pop-tarts 的餅乾罷了!一路上我們兩個都在爭辯這兩樣食物適不適合當登山食物,直到旅途中發生了兩件事情後布萊恩才服氣。
在伊利諾的冰天雪地裡待了兩個月後,喬治亞的陽光和溫暖空氣顯得格外的親切。雖然陽光晒不到的山溝裡和石壁上還掛著稀稀落落的冰塊,不過在太陽下我們厚重的外套還是顯得有點多餘。中午過後,伊利莎白開始落後了,不過還好我們每天的預定行程都不長(大約二十公里左右),太陽下山前我們還是及時趕到了預定的營地。太陽下山後氣溫下降得很快,在一天的疲勞後的寒夜,伊莉莎白做的熱騰騰晚餐著實令人感動。我喜歡在野外活動,有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旅程中充滿了這樣小小的快樂,而這些事物總是提醒我平凡事物的珍貴。晚餐後,我們就著營火,隨著夏威夷吉他的樂音與彼此分享各地的民謠(沒錯我帶了一個小小的夏威夷吉他防無聊用)。這天晚上,漆黑幽靜的山谷裡閃爍著營火的微光,也迴盪著我們的歌聲與笑聲。
隔天,我們沿著步道繼續前進。早上的天氣還算不錯,但是下午天空卻陰沈了下來。在離下榻的山屋大約兩英里處,我遇到一對從反方向迎面而來的父子。他們說氣象報告顯示這天晚上會下雨,往後幾天的天氣也不穩定(可是我們出發前氣象預報說是一整周的晴天啊!)。快到山屋時,天空已經飄起了細雨,我們加快腳步,及時在下起滂沱大雨前抵達山屋。
我們到山屋時,已經有一個綽號叫辣椒醬的中年大叔在那裏準備晚餐了。跟他交談後我們發現他實在是個奇人(怪人?),這是他連續第三年縱走阿帕拉契步道全程,前兩次他都在中途就放棄了。為什麼呢?大部份人登山時會準備大約一週的食物,然後在食物快吃光時離開步道到鄰近的城市補給,但是與一般登山客不同的是,辣椒醬竟然帶著兩個月的食物,理由竟然只是因為他不想一直離開步道。他還帶了一堆沒必要的東西(例如好幾個捕鼠夾、一整罐的辣椒醬之類的)。我們後來才知道他帶了兩個大背包,移動速度大概只有我的一半……我想他大概是用錯方法了,才會前兩次都失敗,這一次大概也不會成功吧……
這天晚上除了夏威夷小吉他外,伊利莎白也拿出了她的防無聊紙牌,但是這天晚上的天氣實在太冷,大家很早就鑽進睡袋。我拿出書來讀,但是卻連序言都沒看完就累得睡著了。隔天一早打包時,我發現背包被不明生物咬破,而且還被塞了大概一百顆的橡實在裡面,令人又好氣又好笑。告別辣椒醬後,我們再度踏上旅程。這天的天氣也陰沈沈的,走在迎風的稜線上,颼颼冷風逼得我們不斷前進,因為一停下來就讓人覺得又冷又不舒服。這天我們穿過了一片結霜的樹林,整片山頭一片雪白,加上四週一片靜謐,讓人有置身於異世界的錯覺。
這天晚上與我們同住的是三個來自喬治亞理工的大學生,原本說要趕上我們的辣椒醬卻不見蹤影,大概是因為走得太慢了。這些大學生們說幾天後會有暴風雪從北方南下,所以他們隔天就要下山了。他們也告訴我們離山屋大約六英里處,步道會穿過一條公路,而路口有一家青年旅館。由於布萊恩已經被膝蓋痛困擾了兩三天(不帶登山杖的後果),我們決定隔天下榻在旅館,讓他的膝蓋有多一點時間休息,也順便讓我們在這幾天越來越冷的天氣裡能夠喘口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