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音樂的店裡,遇見一首人生的 bonus track──侯志堅 ╳ 馬世芳談麥當勞場域音樂改造計劃

在有音樂的店裡,遇見一首人生的 bonus track──侯志堅 ╳ 馬世芳談麥當勞場域音樂改造計劃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2.06.2024

日常生活中,你從哪裡遇見一首好音樂?

有人在音樂串流平台裡尋找,有人在唱片行裡挖掘,偶爾也在喜愛咖啡店裡發現,又或是總有幾個音樂品味超好的朋友會對你說:這是最近聽到的好東西,分享給你。

自 1984 年台灣第一家麥當勞開幕以來,不僅帶來讓人感到快樂的美味,麥當勞也重視用餐體驗升級,在 40 週年之際推出全新場域音樂改造計劃,邀請去年以電影《老狐狸》榮獲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的三金音樂人侯志堅打造專屬場域歌單,為每位用餐者提供無價的聆聽驚喜。

歌單背後不只品味,還有實地觀察後的細緻與巧思。侯志堅為我們揭開音樂改造計劃的形塑過程,並邀請跨足廣播、電視主持及音樂書寫的樂評人馬世芳,分享場域音樂如何影響人們感受一地風景。

放鬆的麥當勞,24 小時的音樂陪伴

說起與麥當勞最初的美味記憶,兩人不約而同回答:大麥克。

「小時候看到大麥克覺得好大啊!」當年還是國中生的馬世芳回憶起:「民生東路那間店開的時候,是全台灣年輕人心目中超級重要的巨大事件,排隊排到天荒地老。」侯志堅也想起每次對麥當勞新品的期待:「吃過大麥克,就會等下一次還有什麼新產品。麥香鷄是後來才有的,又是沒吃過的味道,就——哇!每次都有驚喜。」

人生有趣,從小吃麥當勞的侯志堅,長大後成了音樂人,為麥當勞製作了上百首精彩的廣告配樂。「聽說我之前幫麥當勞做的音樂詢問度都很高,所以邀請我為麥當勞做歌單。」侯志堅還原當初接到任務時內心的小劇場:「我就想,天啊!我一個人的時候都聽比較冷門的音樂,但麥當勞的核心是『簡單的快樂』,不能都放我自己喜歡的,不然大家就會慢慢憂愁起來,會覺得麥當勞怎麼沒有賣威士忌?」全場笑開。

IMAGE

IMAGE

場域音樂離不開「空間與人」,為此,侯志堅做的第一件事是「觀察」。他實地走進幾間不同區域與店型的麥當勞,看見早上運動完的伯伯阿姨、一個人出來透氣的上班族,下課嬉笑成群的學生,也有假日闔家歡聚。「我發現大家一到麥當勞都很放鬆,回到比較自我不掩飾的狀態。」

他找到了這群人的共同關鍵詞:「放鬆」。而他的任務,是讓大家在原本感到放鬆的環境,聽感到放鬆的音樂,「我做的事,只是加強麥當勞原本散發出來的特質。」

有了關鍵詞,依照麥當勞的營業時間,將一天劃分為「早晨、午間、夜晚、深夜」四個時段,並逐一定調:早晨是「更新」,連結 Acoustic 曲風的爽朗輕快;午間是「充電」,用 City Pop、R&B 的節奏保持動力;夜晚是「釋放」,以最新最潮的 K-pop、J-pop 與台灣樂團展現飽滿能量;深夜回到「自我」,有 Jazz、Soul 的沉穩陪伴。

侯志堅以早晨為例,近一步解釋歌單建構的過程:「早上我想要『更新』的感覺,由這個延伸到 Acoustic 創作型歌手、輕快節奏的,慢慢名單就浮現出來,再看中英日韓有哪些符合這些條件。」幾句話輕鬆寫意,卻考驗音樂聆聽的廣度與深度。這一連串名從首先跳出的盧廣仲開始,接著一路延續洪安妮、脆樂團、IU、Jason Mraz⋯⋯,在廣為熟知的聲音之外,他也放入一些被他稱為「寶藏型」的歌手,「有一些大家比較少知道的歌手,我都偷偷放進去,像 elijah woods,放在空間裡很舒服。還有 Lenka,她是最早唱這類型曲風的人,其實是老歌手了,但現在放她的音樂也不會覺得舊。」     

順著這樣的思路,我們可以在中午的麥當勞聽見英倫當紅電子團體 HONNE、日本潮團 Nulbarich,也能發現藏在其中的 Tom Misch。在晚上時段交錯著 BLACKPINK、NewJeans 與大象體操,意想不到地有趣。深夜時段從 9m88 聽到泰國當紅雙人組 HYBS,也有小林桂、土岐麻子翻唱爵士經典,「我覺得日系爵士特別有一個街道感,都會感,他們跟老美或歐洲人翻唱完全不一樣,有一種很特別的氣味出來,是東京街頭味。」

細數整份歌單,總共 855 首歌曲,侯志堅笑說:「把腦袋裡的東西全部拿出來了。」

IMAGE

排出一份雅俗共賞的歌單

創作音樂是侯志堅的工作,大量聽音樂也是。他不只自己聽,也給兒子聽。回想自己做得頗為正確的一件事,就是曾把手邊收藏的破萬張 CD 逐一轉檔、輪替存進 iPod 裡,放給當時還只有四五歲的兒子聽。

一旁的馬世芳聽完,直說孩子的教育果然不能等,更敬佩侯志堅勤勞轉檔的毅力(肯定也是做過同樣的事才懂)。不願再回想當初究竟耗費多少時間轉檔的侯志堅笑說:「還好那時候有轉。有差!」如今,23 歲的兒子也是和他一起分享音樂的朋友,「他們這個世代很特別,網路上可以聽到以前所有舊的東西,是我們那個年代做不到的。所以每次跟他聊天,有點像是我跟他討論深度、他幫我擴展廣度,去理解他們正在流行什麼。」

IMAGE

從事廣播主持多年的馬世芳,過去也常根據節目主題編排播放歌單。擁有明確音樂偏好的人越明白,要排出一套酷歌單不難,再怪再冷門都好,最難的反而是雅俗共賞,是任何人在任何時段走進這個場域,聽著都不感覺干擾,也不覺得自己是被排除在外的那一種。對馬世芳來說,這是一種觀察入微的體貼,「侯老師與麥當勞合作這麼多年,對於服務消費大眾可以怎麼做,他有很清楚品味的拿捏。做個人創作是另外一件事,那是服務自己的,但面向公眾又是另外一件事,而公眾也有很多種,都是不一樣的,這真的是超級專業的功夫,所以我很佩服,看到這個歌單覺得太厲害了。」

歌單的選擇除了音樂好不好聽、什麼曲風,更關乎場域特性甚至是文化背景——適合演奏曲還是演唱曲?選擇什麼語言?保持在什麼樣的節奏?處處是鋩角(mê-kak)。近代不少研究論文指出,場域音樂確實影響人們的消費心理,紐約一間超市調查也發現,當超市播放慢節奏的音樂時,顧客也會跟著放慢腳步、連帶提高了不同區域商品被瀏覽的機會,促使提升業績。

過去侯志堅在為百貨商場挑選音樂時,會盡量避免選用耳熟能詳的歌曲,他解釋商場與麥當勞兩個場域的差異:「當你去商場買東西,歌曲會引起你注意,就是多了一個焦點,會失焦。但麥當勞不一樣,大家進來很明確是在這裡吃東西,要的是有一個放鬆的空間,不是來這裡逛,所以可以用不一樣方式來選擇。」

另一個有趣的文化差異,日本麥當勞在挑選歌單時,會刻意避開日語歌曲,因為擔心語言會打斷正在交談、專注筆電及書本的客人。關於這點,侯志堅田調時發現,語言在台灣的麥當勞裡不成問題,「相對來說,台灣對聲音的包容性大很多。日本很注重個人隱私界線,我們很沒界線啊。」馬世芳也同意:「雖然負面一點來說,是人跟人有時候距離會太近,排隊會被貼到,但好的一面就是很能接受的大家真情流露的本色。」

走進一間店,遇到人生的 bonus track

場域音樂也影響食慾。一個頗為流傳的真實故事來自音樂大師坂本龍一——他曾在自傳《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裡寫,自己十分喜愛紐約一間日式餐館的餐點,但由於店內音樂品味實在太糟,用餐情緒受到影響的他,寫了一封郵件給主廚並直言不諱:「您的菜美得像桂離宮(位於京都的皇室庭園建築),但餐館音樂卻像川普大樓。」於是提出願意無償為餐館選曲的建議。

IMAGE

同樣為音樂挺身而出還有馬世芳:「我曾跑去跟店員說:不好意思,這張 CD 已經重複 8 遍了,可以換一張嗎?」侯志堅大多時候比較無法忍受技術性失誤,例如店家音響破音、擺放角度不對(於是主動幫店家調整,聲音豁然開朗),或遇到戲院為了省電,只打開銀幕前方音響這樣的痛苦事。

也有美好的聆聽記憶。侯志堅年輕時常去日本旅行,有次在六本木吃了讓他難忘的拉麵,「老闆從頭到尾不講話,很酷地煮麵甩麵,甩完就去外面靜靜地抽根菸。他店裡放了非常好聽的爵士樂,那碗拉麵配爵士樂對我來說是好獨特的感覺,產生很強烈的記憶——音樂、環境與食物連在一起。」

馬世芳也記得一個散步在大阪道頓堀商店街的早晨,路過一間柏青哥店,「一大早誰打柏青哥?有,但人不多。我經過時玻璃門打開,關起來,音樂就這樣流出來。我聽到自由爵士樂。一時沒辦法認出來是 Ornette Coleman 還是 Albert Ayler,或是晚期的 John Coltrane,但就是 Free Jazz。」

誰能想到柏青哥搭自由爵士?甚至意外和諧,天才!

「這是一個 bonus,人生中的 bonus track。」對馬世芳來說,麥當勞場域音樂也是這樣的存在,「你怎麼會想到在吃大麥克的時候聽到一首歌,『咦,這什麼?』侯老師不斷給我們生活中的 bonus track,你不會預期你在廣告、在商業空間、在麥當勞吃漢堡的過程,聽覺經驗得到一個沒有想過的驚喜。」

非預期的美好是一份禮物,像忘不了的爵士拉麵與街邊自由爵士柏青哥 ,「現在這件事也可以發生在麥當勞,很棒的。」

IMAGE

麥當勞場域音樂|聆聽更多全新歌單
活動官網|https://bit.ly/4bzfdkh
Spotify|https://spoti.fi/44ZExgG
YouTube|https://reurl.cc/QRx7ZO

#馬世芳 #侯志堅 #麥當勞 #場域音樂 #音樂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專題統籌游育寧
撰稿王儀君
攝影宋修亞(IG:shouyayaya)
核稿編輯陳劭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