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在乎的是如何原諒:專訪林書宇《夕霧花園》,背離國族的史詩愛情
《夕霧花園》是什麼樣的電影?「史詩愛情」──林書宇在正式開拍前這樣寫下。「如果有期許,我希望這部電影成為一部觀眾會記得的愛情故事,一部有重量的愛情片;或是我父母心中的下一部《英倫情人》或《麥迪遜之橋》。」
馬來西亞作家陳團英於 2012 年完成《夕霧花園》(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原著英文小說,以 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侵佔馬來亞為歷史背景,經由戰爭倖存者張雲林的視角,遁入記憶的迷宮、踩上創傷的荊棘之林,也再現一段背離國族認同的愛情,是如何刻骨銘心。小說宏大而細密,縝密形塑一個被戰爭侵略地體無完膚的女性的情感;更點滴拼湊出浸入張雲林骨髓與血液的戰時經歷,逐步打造馬來西亞歷史風貌。
2017 年初,推出《百日告別》後兩年,彼時仍有個人臉書的林書宇收到馬來西亞首屈一指的電影製作公司 Astro Shaw 來訊詢問,是否有興趣執導《夕霧花園》的電影版。曾經改編繪本《星空》的林書宇,當年由原著幾米親自託付重任,劇本、拍攝都讓導演自由發揮;《夕霧花園》則是直接提供進行至第二稿的劇本。劇本佐以中文譯本小說讀畢之後,林書宇便在文字裡頭看見了一部電影,一部很動人的電影。
「在這部龐大的小說中,在錯綜複雜的情感間,我最在乎的主軸是主角張雲林最後如何放下,如何達到原諒自己與他人的境地。這對我來說是很動人的。」
冬末春初,在往返幾次訊息、文字聯繫之後,Astro Shaw 決定安排一次視訊會議。「雖然很客氣地說是想聊聊天,但 20 分鐘內我就知道這其實是一個面試。同時也知道,對方同時也在看其他導演,各國都有。」不久之後,林書宇便收到一份正式邀請,確認接下執導《夕霧花園》的任務。事後他曾問製片,為什麼是我?「製片就也很單純地說,他很喜歡《星空》這部電影。」他自己也說,《星空》其實和《夕霧花園》感覺差非常遠,不知為何會有這樣的安排。
《星空》的改編機會源自《九降風》;《星空》閃耀之後,又給予《夕霧花園》製片信心。電影一部一部,自成命運承繼,也像是跟隨林書宇作為一個導演的全面養成,在各方面持續成長。
在歷史面前自慚形穢
接著當然是漫長的田野調查研究之路。2018 年起直到正式開拍前,林書宇都在田調的過程裡閱讀各種影像、文字資料,包括長期關注馬來西亞共產黨歷史的廖克發導演作品,也旁徵學者的建議,除了請教馬來西亞的歷史專業之外,請教授閱讀劇本,協助除錯,使故事更貼合史實。在鑽研史實背景以豐厚故事時,對林書宇而言除了研究的滿足感之外,也反向顯示了自身的不足與慚愧。
「這份慚愧是我對東南亞的歷史這麼不了解、無知,甚至沒有認真關心過。我一直視自己為視野尚廣的人,卻對東南亞的歷史、人民或者現在的生活樣態一無所知。」
開拍前,他在吉隆坡長住四個月,熟悉歷史同時也感受現在的馬來西亞,「這次讓我有一種井底之蛙的感覺。還有台灣對於東南亞的看法,把東南亞整體劃為同一塊的這個感覺。不管你是泰國人、印尼人好像都差不多,但其實大家差很多。」在美國讀小學的林書宇以 BBC 紀錄片為重要參考,但在找中文素材給劇組同事時,卻感受到台灣資料的匱乏,明明那麼近的地方,了解卻很遠。整體來說,「為了拍攝《夕霧花園》,打破了我自以為不存在的先入為主,也顛覆了原本對於東南亞國家的既定想像與認知。」
同年夏季,《夕霧花園》正式開拍。四十五個工作天,劇組跑遍馬來西亞,基於故事改編自歷史小說(historical fiction)的特性,為了避開現代化的風景而上山下海。除了攀上金馬倫高原打造「夕霧花園」,更走訪怡保、金寶、巴生等地,戰俘營的戲則在完全沒有工業化痕跡的礦產小鎮林明拍攝。
國際合製的一課:人第一、電影第二
由 HBO Asia 與 Astro Shaw 主要投資、製作的《夕霧花園》,在馬來西亞國家電影發展局(FINAS)的挹注下,為保障馬來西亞本土電影工作者的權益,明定需大量聘雇當地劇組成員。身為一個大型跨國製作的導演,林書宇坦言不可能不緊張、不害怕。「為了安全感、熟悉度,我本來想要帶一個熟悉的製片一起參與,他們就說,你要帶製片過來幹嘛?我們這邊很多製片啊(開玩笑)。」最後林書宇就像投入一個全新的創作環境,只有美術蔡珮玲和陳炫劭、聲音郭禮杞以及副導共五位加入劇組,剩下的就交給製片單位了。
HBO Asia 與 Astro Shaw 在劇本創作層層把關,負責製作執行的馬來西亞團隊餅乾電影(Biscuit Film)亦為國際合製經驗豐富的團隊,曾經手 Netflix 影集《馬可‧波羅》與《瘋狂亞洲富豪》。縱使馬來西亞當地並無影視相關產業的工會,但常年與世界劇組合作的餅乾電影,也已習慣依照美國電影工會的制度拍片。對林書宇而言,人生首次參與大型國際合製的工作經驗也深受其啟發。
「我從餅乾電影身上學到最重要的觀念是『人第一、電影第二』。對所有人而言,拍電影是一份工作,我們需要全力保障劇組成員在工作時的安全、舒適以及合理性。」
已經累積四部長片拍攝經驗的林書宇,比起以往排除萬難只為成就電影的執著精神,《夕霧花園》對於工作人員的照顧與保障,成為參與國際合製劇組的重要啟發。
可能有點讓台灣影視圈羨慕,一天十二小時拍攝外,加班費只是基本款,最重要是工作人員有「同意權」,「今天有一組不願意加班的話,你就走了。每次拍一個禮拜最後一天,我就知道這個一定要在十二個小時內拍完,因為我要加班沒有人願意,哈哈。」
他印象深刻是有次拍攝進度超前,以台灣常態來說會趁勝追擊、把後面的拿來拍,「但製片那天知道超前進度時是說,那我們中午休息時間可不可以多給工作人員半小時?」我們想像這和電影工業化程度有關,林書宇說,這不代表台灣人做事比較不專業,「那邊的工作人員也是水準參差不齊。但他們在開工的時候知道終點在哪。當製片跟工作人員在一起的話,工作人員是感受得到的,會知道大家都是為了這部電影來做,但有一個人非常關心我們。」
除此之外,這樣的跨國合作也是林書宇個人跨出舒適圈的突破:「我也更勇於開放接受不同創作思維、與新的夥伴合作。常年與班底培養出的默契,同時也成為一張安全網,讓人舒適躲在其中。這次完整且順利的工作過程,突破我的心理與思想,更想嘗試與不同的人合作,獲取嶄新的感受與見解。」
舉例而言,《夕霧花園》由印度調光師主責,整部電影飛到印度後製,一開始調出來的顏色讓林書宇有點緊張,「就覺得心潔的臉太黃了。但他們就會說,很美啊,心潔這麼美的女生,這種顏色在她臉上很美。」與完全不同審美團隊磨合,最後產生了其他地方不會見到的色澤,使印度對於光與顏色的美感,賦予《夕霧花園》一種獨特的美學。他小小驕傲地說,「我在華人的世界裡可能找不到別的調光師會這樣調。這個電影 tone 調,是他們生出來的。」
就連劇本也是跨國合作下,不同視角交疊出的產物。相較於原著小說的敘事隨著步入老年的張雲林緩緩回溯往事,《夕霧花園》的劇本則是將故事側重在張雲林的年少時代,與前日本天皇御用庭園設計師中村有朋纏綿、糾葛甚至夾帶一些禁忌氣息的愛情。在二戰時飽受日軍凌虐且失去姊妹的張雲林,傷痕尚待癒合便無法自拔地愛上日籍男子,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懸而未解的遺憾與摯愛。
劇本更加強調雲林追尋真相的主體性,是編劇 Richard Smith 在第二稿時便已完成大方向的調整。林書宇第一次為了《夕霧花園》前往馬來西亞,就是與 Richard 開會,在 Astro Shaw 與 HBO Asia 的共同參與下,朝九晚五造表操課,紮實定調《夕霧花園》劇本的方向。林書宇對 Richard Smith 的改編方向表示肯定,因內在掙扎在有效時間內難以完整表達,觀眾需要有往下追看的動力,因而改以許多外在事件的觸發點來串連劇情,這也符合《英倫情人》、《麥迪遜之橋》等史詩電影的表達。
以寫實召喚真實情感
背景功課做足了、故事方向定調了,對林書宇而言,改編一個歷史小說,務必在影像上也力求寫實性。一座容納時間、傷痕、記憶與愛情的日式庭園如何打造?《夕霧花園》劇組登上高原,親手搭建中村有朋(阿部寬飾)在馬來亞窩居的大宅,也是走過煉獄試圖再建天堂的張雲林(李心潔飾)的修練場,更是兩人愛情纏綿之所;更依照故事需要,一石一木佈局一座庭園。「我希望給演員真實的環境,尤其是強調情感重量的戲,要盡量讓演員們感到安心、踏實,以提煉出最真實的感受。」園藝師中村有朋除了專精於執業之外,更著迷於浮世繪、刺青藝術。為此,林書宇也跨海徵詢日本刺青職人的建議,考究古法刺青的針法,甚至連尖針落進皮膚的聲響都仔細還原。
張雲林與中村有朋熾熱的情感在一場沒有床褥的性愛戲中被徹底點燃,烽火焚盡張雲林糾結的愛情,慾望與痛楚交織。在劇本中,這場戲為眾多情慾戲的其中一場,但對林書宇而言一場就足夠了。「重點不在於兩人發生關係,而是呈現雲林的內心。這場戲真的是交給演員,當我知道能拍到這個,就不需要別的了。」
林書宇轉述李心潔開拍前的狀態,「她在開始前也說,她不知道自己會演到哪裡去,可能也只有這樣一次。」深知這場重點戲與情緒堆疊的不可再現,除了清場讓現場工作人員數量降到最低,更特別找來女性攝影師,安排雙機拍攝。最終李心潔表演一次到位,展現驚人的準度與功力。
同樣求準而不求鋪張的重點戲,出現在仍受困於戰俘營的張雲林與妹妹張雲紅(林宣妤飾)身上。當故事即將揭露妹妹被迫成為慰安婦,一顆原本鎖定在姊妹臉龐上的鏡頭拉遠,才讓觀眾目擊張雲紅被困在小房間為娼的事實,深情、溫柔的姊妹時光墜入殘忍至極的煉獄,震撼人心。「Richard 劇本中的一句話讓我看見了這個鏡頭──原來妹妹在慰安婦的小房間裡面。其實並不需要後來的細節了,這樣的力道就足夠讓觀眾感受到恐怖,不需要過度赤裸地呈現,這不是這部片的調性。」
講求寫實,提煉真實。《夕霧花園》的美術組辦公室,對於林書宇而言宛如精神時光屋。美術組貼滿了參考資料,一面花園、一面刺青,林書宇在這裡找靈感,一磚一瓦打造「夕霧花園」。到了剪接階段,幾乎有點復古地形成了一面剪接牆。以幾格畫面代表一場戲,組成段落,在牆上看見整部電影。「非常手工地貼來貼去、調動,再看一看、作嘗試。我們還特別規劃了『死亡區』,畫上一個墳墓。幾個鏡頭可以像殭屍一樣敗部復活,再剪回去。」
邁向更成熟的創作者
比起《百日告別》無限貼近私人經驗,或者《九降風》如一篇懷念個人青春的詩篇,《夕霧花園》並不源自大量的個人情感。林書宇在創作的過程中反而更懂得取捨。
「我越來越可以無私地看待一個作品。以往雖然知道這個決定對電影並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就是難以放下。現在,我已經可以更成熟地面對作品本身。」
第四部長片的創作過程讓作為導演的林書宇更能割捨,《夕霧花園》談歷史創傷、愛情的遺憾與永久潛伏在血液裡的生命傷痛,對他而言,更希望一則打動人心的史詩愛情故事能夠在理解之後,因為同理,而找到放下的方法。正如趨向晚年的張雲林,縱使褪下衣衫,背上的刺青與迷霧仍歷歷在目,但她能找到心中的一片花園,暮年的霧氣升起,輕撫傷口,擁抱時間之流,也原諒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