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 年會側記|文創的未來是什麼?產業合作觀察報告書

BIOS 年會側記|文創的未來是什麼?產業合作觀察報告書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5.12.2018

成立品牌邁入第八年的 BIOS,今年首度舉辦年會,邀請文創界多位創作者與媒體好友共襄盛舉。年會以「色散花開」為名,透過主題論壇形式,由 BIOS 創辦人白尊宇依序對談小花計畫發起人方序中、文化總會副秘書長暨《新活水》總編輯張鐵志、IF OFFICE 負責人馮宇、好多音樂創辦人陳建騏、Pinkoi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君庭與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

IMAGE

(左起)張鐵志、方序中、顏君庭、白尊宇、陳建騏、馮宇、劉奕成。

方序中:樂觀展望,專業與美感越來越受重視

近年來屢次創作令人印象深刻、美到冒泡的視覺海報,並更進一步擔任三金典禮視覺總監的方序中,他認為自己做為現在這個時代的設計師,除了比較幸運之外,就是能「勇敢許願」。一個人可以勇敢許願,而「團隊」則讓他更強大,與 BIOS 合作使他有更好的拓展機會,嘗試和更多不同的對象合作。「不是我做了什麼,而是和大家一起勇敢去闖,這就是這幾年來我最大的變化。」

方序中近期也和政府合作不少案子,他發現,台灣越來越願意接受專業的建議。例如台中花博、屏東燈節,不只是北部,中南部也越來越重視專業、美感的提升,他認為是非常好的開始。另一點令他感到開心的是,幾次合作經驗下來,有更多機會可以和真正做決策的人直接面對面互動。能夠彼此產生對話,而不再是通過層層關卡互相磨耗,是很暢快的合作過程。

對於近年來設計在台灣越來越受重視,甚至變成顯學,方序中面對這樣的現象相當樂觀。「我覺得美麗的東西一直都存在,只是我們沒有看到它。好的東西必須被發現,生活水準提高之後,就可以從教育上開始累積對美感的訓練。我是一個很正向的人,對,我很樂觀,我覺得只要有開始,就會越來越好。」

張鐵志:過去十年累積了重要的文化價值革命 

「文化總會想做什麼呢?其實就是好玩的事、沒有人在做的事。」張鐵志擔任文化總會副秘書長之後,他們做過紀錄片、也做很酷的文化論述的刊物。文化總會為民間機構,常常扮演官方和民間的橋樑,引介民間創作者和政府來溝通協調,與方序中和馮宇都有過合作。

張鐵志也以身為作家的角度,提出過去十年來,台灣三個很重要的文化趨勢,分別為——「創意和設計的革命」:九O年代沒有設計師,只有導演、作家等等,而近年來很多的文化明星都是設計師,設計可以從文化、商業,甚至是政治的角度來創造力量。「價值革命」:年輕一代開咖啡廳、獨立書店,重視土地、性別平權等等。「市場喜歡獨特價值」:重視獨創,不再迎合大眾的口味。

今年九月文化總會舉辦了 Taiwan plus,帶了很多台灣的文化創意工作者前往日本東京,活動非常成功,引起不少注意。張鐵志認為,日本近年很哈台,但對台灣這十年來的價值改變並不了解,他們訪問了一位活動的參與者,表示之後更想去台灣旅遊了,不知道台灣竟然有這麼精緻的工藝。希望台灣的微型品牌往後能有更多接觸日本的機會。

張鐵志身為《新活水》的總編輯,他表示並非為了復刊而復刊,希望可以做出一本跨界又深刻的雜誌。雜誌的視覺風格比較大膽、比較酷,有搖滾精神,希望能夠敲擊時代靈魂。曾做過的主題有:台劇如《麻醉風暴》、漫畫如「慢工出版社」,關注當代創作者的工作環境和理念。十一月的雜誌主題為「大家說母語」,主題雖然比較嚴肅,但卻上了博客來第一名,他也訝異居然能夠賣得這麼好。

馮宇:融入台灣獨特形象來打造品牌轉型

曾建議台灣的路標和車票做設計改良的馮宇,一上台就秀出「比人生還複雜」的路標、公車路線圖設計,點出其設計上的限制,並藉此強調,設計師的重要性就在於幫助設計對象更精準傳達訊息。 馮宇關注大眾議題,與好友合辦了「政問」網路直播節目,邀請張鐵志擔任主持人,也嘗試教科書改造,和「美感細胞」團隊合作,重新設計國小教科書。

馮宇並協助多個生活品牌轉型再造,他以「永心鳳茶」這個品牌為例。他認為近來台灣許多茶品牌的形象太日本味,希望能突顯更多台灣茶的樣貌,最後決定將品牌形象定調為二十世紀初,東方與西方文化混合的樣貌。如果在一百年前高雄就有這間茶館,那應該是什麼模樣?在餐飲方面,也是中式和西式融合,有海鮮米粉等等 ,並使用高腳杯喝茶,吸睛並引起話題。

幽默的馮宇也做了巧妙的比喻,他認為設計師有兩個腦袋,就是理性和感性,也可以說是「人性」和「獸性」,兩者不斷拉鋸。「設計師的熱情怎麼來呢?報價單的數字若好,當然就有熱情哈哈!就是要不斷地和客戶溝通來保持熱情,也時時不要忘記平衡自己的理性和感性。」

馮宇

陳建騏:音樂的「觀點」最重要

如今網路發達,許多音樂創作者還沒有正式出道,就有許多粉絲。陳建騏認為,無論音樂人的崛起方式如何改變,最重要的仍是取決於創作有多少獨特性。音樂提出的「觀點」很重要,尤其是華語音樂,同樣在說感情、人的生活或社會事件,角度可以很不一樣。

而目前另一個熱門的傳播音樂作品的方式,就是上歌唱選秀節目。陳建騏表示,要不要上中國音樂歌唱節目,對獨立歌手來說是一種門檻,他告訴旗下的歌手,不要把商業當作罪惡,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歌、做喜歡的編曲,盡量不要在意名次。畢竟音樂的本質是文化傳達,上這個節目可以接觸、影響更多人。

陳建騏身兼多職,擔任製作人並從事多項音樂創作,他笑說 ,面對的同樣也是「人性」和「獸性」的交戰。廣告音樂的報價自然會很好,劇場音樂則是需要靠熱情,他在不同領域裡,會看各個製作的目的是什麼來調配衡量:「若我今天做了廣告音樂,觀眾只記得音樂而不記得產品,那也是不行的。」

陳建騏

擔任唱片製作人,則是需要敏感的想像力,例如歌手結婚、擔任母親後的生活變化,都可能成為新的題材。他以徐佳瑩的 〈言不由衷〉為例,「這首歌是艾怡良寫的,我必須融合艾怡良的詞曲,和徐佳瑩的歌唱方法來製作這首歌。 那時看了電影《地心引力》,那樣的孤獨感和這首歌很相似。為了讓編曲有太空感,比較難得的在抒情歌中放入了很多電子聲響,引導聽眾來想像。」

「我們不是在一個眼見為憑的世界,我們是在『聽』。如果沒有語言,只有聲響,想像力可以更豐富。」

顏君庭:台灣設計師應將眼光放向海外

Pinkoi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君庭,則是從電商的角度,以精準數據帶來了精彩的市場分析。根據 Pinkoi 的統計數據,中港澳平均客單價是台灣的 2.5 倍,放眼國際才能讓品牌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他強調,現在手機使用者多,要在兩秒鐘內抓住眼球。商品設計師們常常會和 Pinkoi 抱怨,覺得自己的商品很精緻,希望圖檔要很大,但使用者只有兩秒鐘時間,檔案大小一定會影響網速,必須有所取捨。還有商品敘述過長等問題,必須持續和品牌溝通、協調。

顏君庭也逐一分析 Pinkoi 主打的亞洲市場:中國 90、00 後追求自我風格展現,因為少子化從長輩得到了不少財富,消費開始升級。而消費升級的重點,就是要求獨一無二:「欸你這個耳環我沒看過,在哪裡買的?他們希望商品能獨特,要有特殊的梗,讓他們打卡上傳時更顯得特別。」而港澳地區又不太一樣,設計商品已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日本人則對台灣在地意象商品狂熱,對台灣印象仍停留在旅遊所見所看,可以在此基礎上持續擴張發展商品。另外,日本人追求質感以及職人技術,台灣的優質時尚品牌仍可能在日本賣得很好。而泰國用戶則較在意 CP 值,可能因為他們的網路族群相對年輕,喜歡可愛風格的東西,台灣珍奶今年就在泰國突然爆紅,可以看出他們的流行趨勢。

顏君庭

劉奕成:打破同溫層泡泡,改變就在這一代

將來銀行籌備處執行長劉奕成則從投資者的角度,來分享對台灣文化產業的觀察。他認為台灣是個不大不小、餓不死也吃不飽的市場,而今天的與會者則形成一個粉紅泡泡的同溫層,是「需要資金」的一群,比較少機會接觸到另一個「給予資金」的同溫層,故應試圖打破同溫層,才能找到資金到底在哪裡。

他表示自己成長於台灣教育思想單一的年代,未來職業的選擇也相當一致:「我升大學是 1988 年,而流行音樂就是社會文化的表徵,那一年四、五月流行的是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 到了七、八月流行的是葉啟田的〈愛拼才會贏〉,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工作缺工,流行音樂讓你快點接受社會的麻醉,替社會的經濟付出。隔年的話,如果我沒記錯,流行的就是陳淑樺的〈夢醒時分〉,代表前幾年都是夢。」

劉奕成

「台灣可能有機會改變的應該是在你們這一代,若這個世代再不改變,也可能來不及了。一個石頭敲了八、九十次會碎掉,不是因為最後一次的敲擊,而是因為前面已經敲了很多次。」劉奕成又以螃蟹來比喻台灣人的個性,如果要讓螃蟹在桶子裡爬不出來,就是一次放兩隻螃蟹進去,因為有一隻要爬出來時,另一隻就會阻撓牠。台灣目前就有點像這個蟹桶,如果有人要出頭,就會有人想修理他。劉奕成笑說應先放下互相傷害的心,好讓大家一起出頭。

BIOS 年會,像是替八年來的成長歷程拼上最後一塊拼圖。結合文創經紀與品牌顧問,旗下擁有 BIOS monthly 媒體平台與 BIOS create 設計品牌,我們以台灣為軸心,期望在國際舞臺畫出飽滿的圓,將台灣文創價值發揮極致。下一段航程會面臨什麼挑戰?BIOS 啟程在路上,對未來非常期待。

BIOS

【封面故事 2018 輯六】 #創作者的島外行動
 
「嶄新的經驗,構成了人類靈魂的核心。」——《阿拉斯加之死》
 
島嶼起家的創作者們,以向內深掘的精神向外探尋。他們用藝術與文化編織新地圖,抹除地域界限,從太平洋的風出發,讓小島的願望吹到遠方。

#究方社 #IF OFFICE #好多音樂 #文化總會 #將來銀行 #Pinkoi #顏君庭 #劉奕成 #馮宇 #陳建騏 #BIOS #張鐵志 #方序中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封面統籌陳芷儀 Rachel Chen
專題統籌陳芷儀 Rachel Chen
撰稿林易柔
攝影汪正翔、洪以樺
責任編輯陳芷儀 Rachel Che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