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有權力的人,才能掌握歷史與話語:評《利維坦 2.0》

握有權力的人,才能掌握歷史與話語:評《利維坦 2.0》

作者舞台上下
日期05.12.2016

說到 2014 年台灣劇場圈發生過什麼大事,絕對不得不提《新社員》現象──這齣舞台劇不僅將「腐女」族群帶進劇場,更促成「迷妹」文化與舞台劇兩者間的交流。戲劇角色的配對與圖文再創作、角色的 cosplay、劇中歌曲的翻唱,一直到首演後兩年的今日,仍會有觀眾不時討論著故事劇情。另一方面,也有各領域的專家透過《新社員》探討分析現今台灣社會 BL 及腐女現象,讓這個次文化的議題能夠有被大眾重新理解與認識的可能。

這些迴響,同樣也出現在前叛逆男子製作的 BL2《利維坦 2.0》。開演前,關注演出的迷妹自主架設網站「暗迷萌」、演出時網路上也有所謂「共筆」,讓看不同場次的觀眾可以互相分享所見與觀察。共筆的內容真的讓人歎為觀止,從角色每場的髮型、一直到劇中食物的不同,都會被詳細地記錄下來。(當然也因為觀眾的在意,讓劇團必須要更重視每個細節,應該算是良性循環吧!)

因為《利維坦 2.0》已有「共筆」還原演出現場,不少觀眾也從不同角度分析,所以接下來會以比較全面性的討論,提供另一個面向。整體而言,可以看出編導與劇組的野心。當然或許因為時間、資源等因素限制,有些細節還能做得更好。

從「BL 音樂劇」的兩個關鍵字來看,劇組都下了非常多苦心。不少人對於「腐女」族群的認知是看男男相愛與肉體的人,但實際上漫畫中會討論到的議題非常廣泛,性別、族群、環境等無一不包。因此跳脫《新社員》的熱血青春,《利維坦 2.0》以探討記憶、愛及科技等延伸出的子題,跟腐女觀眾對話,其實是對該族群的正確認識。更進一步,這部舞台劇的出現,也能作為洗刷社會對腐女刻板印象的絕佳例子。

至於「音樂劇」的部分,可能因為目前在台灣是較為少見的演出形式,有些劇團還是著重發展「戲」而忽略「音樂」。但音樂與歌曲不僅是功能式的連接段落,風格與演唱技巧同樣會決定戲的成敗。前叛逆男子的確也認真對待,在科技與人工智慧的背景設定下,選擇相應的「賽博龐克」曲風。其中部分歌曲的片段採用《新社員》歌曲的旋律,作為與前作的呼應。不過是否有連串的必要,也許可以討論。整體處理上,能讓看過《新社員》的觀眾發現一些內梗而會心一笑(比方某些台詞或動作設計),但沒看過的人也不會因此看不懂。然而像音樂的部分,比較會讓看過《新社員》的觀眾有出戲的可能。或許跟聽覺記憶的聯想有關,也有可能相比《新社員》,《利維坦 2.0》的歌詞比較拗口。另外,對於看過《新社員》的觀眾來說,因為期待也會產生比較心態。《利維坦 2.0》上半場的歌曲段落與劇情銜接不若前作流暢,下半場的表現則好上許多。

文本的各種可能來自人生的多樣選擇

在這次演出中,有幸看到兩場。首場看完的感覺是,非常飽滿的三小時啊!資訊量非常的大,不管是背景設定或是想討論的議題,只看一次有些細節真的會遺漏(真心感謝有共筆啊!)。劇情主要描述弟弟袋狼刪除了已故哥哥 241 的記憶,從而創造出名為「利維坦 2.0」的人工智慧。但記憶的缺失造成利維坦 2.0 失控,袋狼與他的夥伴們必須想辦法解決。在這短短兩三行的劇情梗概裡,除去題材設定最重要的便是用什麼方法處理問題。

編劇在這裡十分巧妙的運用了同人創作的特性之一「文本的多種可能」作為解答,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不只找回過程中陷入利維坦 2.0中的各個角色,同時也提供他們自己在劇情裡或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一個可能的答案:面對「愛」與「記憶」時,或許有條深溝橫跨在前,沒法跨過去相愛、擺脫不了逝去的人事。但未來會如何,我們仍有選擇。只要不斷靠近,終有一天會來到想要的未來面前,這時只要輕輕說聲,嗨,請多指教。

除了劇情主線談論的議題外,在角色設定上其實也處理了不少其他部分。比方像是角色渡渡鳥「表特版版主」的設定,以及歌曲《猛男餅乾留下悔改的淚水》,不僅僅只是服務台下觀眾,也都涉及到網路文化及社會對於外表的刻板印象。另外像台語歌曲或台詞的使用,單獨來看都會是有意思的設計與討論,但同時放進戲中則會稍顯龐雜。

而在上半場有些段落是以日常堆疊建構角色的動機與背景,其中一場戲是有戲的角色會在中間旋轉舞台演出,其他角色則四散在舞台各處,做該角色當下應有的表演。比方我坐的這一側可以看見角色 207 與他撿到的手巾自拍,這暗示著他對於渡渡鳥的迷戀,影響之後的行為。不過因為同時在舞台上呈現,觀眾難以捕捉每個角色的狀況(何況舞台中央還有戲發生)。當然這也是限制與取捨的結果,但若能讓觀眾了解到更多角色細節將能幫助入戲或認同。

BL 設定反映現下時空

《利維坦 2.0》的議題與資訊如此龐大,每位進劇場的觀眾有共鳴的部分也不盡相同。有人會問,這樣的內容非得要 BL 不可嗎?的確,許多情感或狀況是普世現象,與性傾向無關。然而我認為在現代的時空背景下,《利維坦 2.0》確實有 BL 設定的需要。「握有權力的人,才能掌握歷史與話語」,因此才能「決定什麼樣的記憶能被留下」。此刻,社會上主流擁有權力的還是異性戀者,不論是同性婚姻合法與否、多元性別是否寫入中小學課本,甚或是作為性少數能不能大聲且勇敢的向社會表達自己,都還是在權力核心的人說了算。因此作為失去聲音、消失在記憶之海的族群,BL 設定恰如其分的傳達現實的困境。

除此之外,劇情中利維坦 2.0 對 241 過去的戀人說,「如果我不是 41,你還會愛我嗎?」也非常打動我。當然,這涉及到科技倫理的部分,因不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就不多論述。但即便是一般人,也會面臨到「如果我不是_____,你還會_____嗎?」的問句。我們都有著多重身份,有時別人想要認識或靠近自己,是因為某個身份。當然作為契機不差,而被利用的現實可能也難以避免。但不禁會想,有沒有人是正視「我」之所以為「我」呢?

這次進劇場看戲時,看到身旁觀眾即便在水源劇場這種非大型的劇場,也會拿著望遠鏡觀看,覺得非常有意思(聯想到 18 世紀人們看歌劇時的行為)。從《新社員》到《利維坦 2.0》,劇團做到的不僅是題材創新,也改變了戲劇與觀眾之間的界限。像是觀賞過程中的行為轉變,以及觀眾主動參與了戲劇製作(演出前行銷及演出後再創作),或可說如果沒有觀眾的涉入,戲劇就不會完整!

#舞台劇 #新社員 #前叛逆男子 #利維坦 2.0 #簡莉穎 #劇場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史比野塔
圖片提供前叛逆男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