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夜雨百年燈(二):整座城市都是我的百貨公司

港都夜雨百年燈(二):整座城市都是我的百貨公司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4.05.2016

2016 年,基隆市政府熱烈慶祝基隆建港 130 週年。這個位於臺灣東北方的港口,在一百三十年前,原本只是一片被群山環繞的海灣沼澤地,清廷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在此興建第一座陸海聯運碼頭,開啟基隆港歷史的第一頁。

不過劉銘傳的建港工程隨著他去職離臺,很快就停擺了。1895 年日本接手統治臺灣,亟需現代化良港讓臺灣接通殖民母國,遂從 1899 年展開總共五期的築港工程,直至 1944 年終戰前夕為止。1912 年日本完成第二期築港工程,基隆港東西岸的沼澤地紛紛被填平,奠定現今基隆市區的大致輪廓。這些重劃過後的土地,一一蓋起華麗的西式街屋。

海島是殖民者推動現代化的實驗場,全新的港都,全新的可能,日本人精心規劃這裡的空間機能。港的西岸,是城市的交通樞紐,陸運海運的場站都在此處;港的東岸,則是城市的行政與金融中心。東西兩岸的西洋建築隔著一灣海水互相輝映,外地人來到這座新興的港都,來回於東西兩岸,勢必被它的萬種風情所撼動。

臺灣的國際門戶,也是殖民者引入現代化的第一線城市,不僅船商、貿易商、百貨商雲集,基隆更是日本海軍的重要基地,終戰前基隆市的居住人口,竟然高達兩成都是日本人。基隆的權與錢,都集中在港的東岸,行政機關有基隆市役所、郡役所、郵便局、警察署等,金融機構有臺灣銀行、彰化銀行等,還有提供市民集會的基隆公會堂、軍官娛樂的俱樂部等。平日出入東岸街頭的人,若不是達官顯貴,就是功勛彪炳的軍人。

中上層日本人大多在東岸工作、居住、活動,東岸的義重町逐漸成為高級的消費商圈,就是現今基隆的義二路。這裡販售來自日本的各式商品,舉凡餐廳、西服、和服、藥粧、菸酒、鐘表珠寶、居家用品,各種奢侈品無奇不有。義重町堪稱基隆的國際精品街,因而有了「銀座」的美名。居住在臺灣的我們,或許可以用一百年前的信義計畫區來想像當年的繁華。如今義二路沿路的店面幾乎皆已改建,當年英式風格的街屋僅有少數保留下來。

「岸田吳服店」就是其中之一,這間位於十字路口,興建於 1911 年的店面,我們可以從它紅白相間的維多利亞式外牆,想見它曾經多麼地搶人眼目。戰前這裡由日人岸田氏開設高級和服店,戰後岸田一家被迫返回日本,由臺籍廚師接手吳服店址,經營「小上海」酒家,成為基隆著名的聲色娛樂場所。「岸田吳服店」曾在歲月流轉中被油漆和灰塵掩蓋,重現昔日風華後,由連鎖麵包店、義式料理店承租。

現在義二路已不在主要交通動線上,按摩店、禮品店、服飾店三三兩兩散落著,間雜各類小吃店,流露一股蕭索的氣息。雖然十多年前市政府重新為義二路更換道路鋪面、造型路燈,想要打造形象商圈,不過僅僅改造街景,似乎難以喚回義二路當年的光景。

日本戰敗投降,臺灣不再是日本國土的一部分,曾經往來臺日只需橫渡東海,戰後在大海之外,還加上一條無形的國界。國界雖無形,卻比大海更加阻絕人與物的流動。日本,連同千千萬萬外國生產的商品,再也不能隨意進口臺灣島,戰後臺灣人想購買外國貨,突然變成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基隆的繁華靡麗,是否過眼皆空?但是那些來自日本的精美服飾與生活品味,早已深植臺灣人內心,成為一道道難以抹滅的風景了。雖然戰後臺灣社會普遍貧窮,但北臺灣多的是有錢人,一般人逢年過節也會想採購一些特別的禮品、服飾。委託行,這個屬於基隆的特殊產業於是誕生了。

戰後初期,一般臺灣人出國受到重重限制,不像現在有錢有閒就可以世界跑透透,只有大老闆、專業經理人得以透過商務目的申請出國,其餘就是船員。許慈芸研究指出,1950 年韓戰爆發,美軍駐紮日本琉球,臺灣作為美軍的後勤補給,定期派遣大量商船載送農產品前往琉球,船員便可趁著裝卸、補給貨物的空檔,購買日本二手貨回臺灣。(註 1)其實在五○年代,出口農產、食品原物料成為台灣重要的外匯來源,這些農產品總要透過商船運送至世界各地,船員就可趁著停泊港口之際,到當地大肆採購。這些外國製造的商品返回臺灣後,便是所謂的「舶來品」。

一開始只贈送自家人,後來船員發現轉賣舶來品有利可圖,就與零售商人合作,有點類似現在赴日旅遊的代買活動。由於船員的資金本來有限,帶回的舶來品以二手衣物為主,因此基隆委託行的前身,就是在路邊擺攤販售日本二手衣。直到日後舶來品多元化,且臺灣官方也默許這種非正式的商品交易模式之後,舶來品的販售才轉往店面發展。

委託行在六○年代發展到極盛,因為美國大兵來了。越戰持續近二十年,臺灣成為美軍前往南洋的中間補給站,許多美軍休假沒地方去,只好就近在基隆消費娛樂。委託行的客戶除了本地人之外,更添了許多美國人。生意一時大好,吸引更多船員到日本採購外國商品回來賣給委託行。(註 2)

委託行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舉凡服飾、南北乾貨、各類零食、玩具、藥粧、禮品、居家、擺飾、家電用品、菸酒、古董等等,都可以找到。對物力維艱的臺灣來說,委託行櫥窗裡的東西大部分是新奇且品質甚佳的。國際貿易仍不發達的年代,很多外國精品只有委託行才有的賣。基隆市的孝二路、忠三路等街區,散布著上百家委託行,整座城市,就宛如一間巨型的百貨公司。基隆人何需到臺北消費娛樂,恰好相反,五十年前的臺北人,還得專程到基隆逛百貨公司呢!

註 1|許慈芸:〈海港城市的商業興衰與改善方針──以基隆仁愛區委託行為例〉《臺北文獻》187 期(2014 年 3 月),頁 70。

註 2|許慈芸:〈海港城市的商業興衰與改善方針──以基隆仁愛區委託行為例〉,頁 79-81。

#維多莉亞風格 #銀座 #港都 #基隆 #日本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莊祐端
攝影莊祐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