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之心|
一起「日日多肉」吧!了解姿態各異的多肉植物

島嶼之心|
一起「日日多肉」吧!了解姿態各異的多肉植物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5.02.2016

多肉植物形態各異,或肥美、或嬌豔,近來征服越來越多人的心,成為熱門的新寵兒。我們來到位於台灣中心的埔里小山舍的多肉植物園,請到三位大男生教教我們認識各種多肉植物,以及該如何照顧他們。

多肉植物主要生長於沙漠及海岸乾旱地區,它們的根、莖特別肥大,葉片進化,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分。人們很容易對給多肉植物澆水產生恐懼症,不是隔非常久才澆,就是一次只澆一點點只潤濕表皮的土,這樣都可能造成多肉植物無法獲得適當的水分。視天氣狀況、多肉品種澆水,每次澆水都應澆透,切忌日當正中澆水,應在夜晚澆水,最怕的是根部潮濕爛掉。

小山舍的多肉植物們也依照生長需要分配於園子裡,有的直接放在園中無任何庇蔭、有的放在遮陽/雨棚下,不需要太多日照的則置放於貨櫃後方陰涼處。「直接放在園中,不管是日照或淋雨,久而久之,多肉植物有的其實會馴化,它們會完全適應台灣的天氣。所以你說多肉植物不能淋雨嗎?其實也不一定。」

玉露:肥厚葉片上端如透明水滴,非常討喜可愛。

綠玉扇:葉片如扇子形狀,翠綠葉末成水晶透明斷面。

看來,要如何照顧手中的多肉植物,其實沒有定論,一定是要依你的多肉擺置的生長環境、氣候來看看,適當調節溫度、水分。照顧多肉,其實並不簡單。詳細的照顧指南,可見小山舍的新書《日日多肉》。

「沙漠的溫差很大,又乾燥。而在台灣,夏天有梅雨季,多肉植物最怕根部爛掉,若在台灣的多肉植物能捱過潮濕的夏天,應該就可能存活。」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多肉植物都是生長在沙漠,有生長在高山,甚至雨林的。台灣其實也有原生的多肉植物,例如鵝鑾鼻燈籠草。

魔雲:頂端為植株的花座,也是開花的地方,橘紅色的毛會不斷增高,非常獨特。

如大腦一般的「綴化」多肉:一般多肉的生長組織是在頂端的生長點,一旦生長點由點變成橫向線狀時,外表看起來如波浪狀或扇型,就稱為「綴化」。

了解了多肉植物基本的特性後,接者,我們在小山舍的園子中進行「換介質、換盆 DIY」。一般我們在花市或園藝店買回來的植物,常常是以培養土及椰纖來種植,這兩者成本較低,又具有保濕保肥的特色。但是,植物不可一直依賴培養土及椰纖,差不多在種植三個月後,會因為跟空氣、水接觸而慢慢硬化。所以,買回一棵新植物,一定要記得幫他們進行換介質的手續!

種植多肉植物時,要選擇粗顆粒、排水性良好、通氣性佳的介質,小山舍推薦使用的介質比例為:赤玉土、蛭石、唐山石、鹿沼土,2:1:1:1充分混合而成,占總介質 50%;再加上泥炭土,占總介質 50%。而發泡煉石具有透氣和排水性佳的特性,適合當盆底介質。

大膽地將舊土清除至裸根。

盆底放發泡煉石。

將多肉植物從原先的盆器中取出後,可大膽地將舊土清除至裸根。將已清完的多肉植物放置通風陰涼處,約七天待根部傷口自然風乾後才能種植。

取一片網狀的塑膠片放置盆器底部孔洞,可避免介質漏出來,也可減少昆蟲從底孔爬入的機會。鋪上一、兩公分高的發泡煉石於底部,作為底部透氣層。將植株放在盆中間,並開始加入介質約八、九分滿,再鋪上裝飾土,非必要步驟,切勿使用化學染色的彩石。剛換好盆的植物放置在明亮通風處,切記勿擺放在日照直曬處,植物的根系此時還未能吸收水分易缺水死亡。

鋪上裝飾土。

完成品外表優雅,多肉植物也可好好生長。

約三天後,可於夜間清晨用噴水器將介質表面噴濕,引誘植株長根。約七天後可將植栽移至日照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以七天澆水一次的週期來正常管理。

漫步於小山舍園子中,成員們親切地為我們介紹各種充滿特色的多肉植物,每棵植物彷彿都有自己的故事,外表各異、內在和需要照顧的特質也都不同。多肉植物看似強壯,其實需要細心照顧,渴望多帶幾盆多肉回家的同時,也千萬別忽略他們的需求和環境的狀況喔!

 
 

 

《日日多肉》

作者:蔡岳庭(小山舍)
出版:日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02. 01
#島嶼之心 #南投 #小山舍 #多肉 #多肉植物 #生活提案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林易柔
撰稿林易柔
攝影兄弟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