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中的末日意象與時代焦慮(一):當地球停止轉動!巨大變種螞蟻開始入侵

科幻電影中的末日意象與時代焦慮(一):當地球停止轉動!巨大變種螞蟻開始入侵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8.07.2015

科幻題材不管在主流或非主流電影中都很受歡迎,各年代各有其經典,如果有人說他沒聽過 1970 年代雷利史考特的《異形》系列或史丹利庫伯力克的《2001 太空漫遊》,你一定會大吃一驚。 2000 年後的科幻片多有壯麗的特效,如《星際效應》,回溯過去不同年代的科幻片則有不同特色和亮點。例如最近上映的《瘋狂麥斯:憤怒道》,與 1970 年代的舊版本《衝鋒飛車隊》,其「瘋狂」程度不管在劇情、畫面,還是心理上都比舊作誇張許多。

相對上述兩者,1950 年代的科幻經典則因為特效技術相對落後,似乎較難引起現代人的注意,不過其末日場景中亦反應了很重要的時代焦慮,也令人驚艷於當時人們對未來的奇異想像。本文將分別從 1950、1970 和 2000 年後科幻片中選出幾部代表作,並分析其中聞專題的末日場景,來一觀影像中可能反應的時代焦慮。

1950 年代大眾所想像的世界末日是什麼樣子呢?當時多部科幻片都出現外星物種入侵的情節,包括從外太空抵達地球進行武力侵略;或是科學家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潛藏在罕無人跡處的外星物種;亦或是與現實更相近的,因科學發展快速下的不當實驗所催生的危險變種生物。主要反映的議題大致有兩個方面:「核武發展」與「冷戰」的焦慮,以下分別就這兩個議題以幾部代表性的科幻電影作分析。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背景設置在二戰剛結束、美蘇冷戰爆發的年代,一座太空艦降落在華府的正前方,其中載著一位和平使者 Klaatu 與一座具有毀滅武器的巨型機器人Gort,Klaatu 宣稱 Gort 是一個為了維持宇宙和平而設計的武器,而地球目前的戰亂狀態正是驅使他們來訪的原因,如果地球的居民無法和平共處,將影響宇宙的和平,並會促使Gort對地球發動毀滅行為。

雖然導演本人拒絕正面承認 Gort 的角色設計具有基督意象,但從整個劇情設計中不難觀察出這是聖經末日景象的科幻再現。因為即使這個外星生命可以隨意的毀滅地球,卻帶著和平的訴求來到,像是提供了人類選擇。並且 Gort 的角色也試圖了解地球人的生活,建立了互相瞭解的基礎,也反映了社會對戰爭畫下休止符的期待。以正面角度再去思考片名,「stood still」倒也有和平的意象在。

The Thing From Another World

這是 1951 年上映的另一部科幻作品,對冷戰議題就沒有這麼樂觀。敘述美軍與科學家在北極發現冰凍的外星戰艦與侵略者,其中軍方的力量被理性化,並成為最後拯救全人類、消滅「外來者」的英雄。似乎是一種政府的意識形態推銷手法,合理化在特定情勢下的武力使用,並堅持排他立場。相對的,片中科學家的角色期待建立溝通,以獲得更高級的科學技術知識為優先考量,卻得到被侵略者殺害的下場。

這就進入另一個與美蘇科技競賽較相關的時代議題:核武的發展,在這部片中科學家的形象會被塑造的如此負面不是沒有原因,核武就是在道德意識被擺在一邊、技術競賽為優先的背景下成立的。

Them!

1954 年電影《Them!》就是描述在墨西哥所進行的第一次原子彈試爆,使得當地的螞蟻、蜘蛛成為巨大的變種生物,並開始侵入人類文明。

上述兩種末日景象所呈現的是一種警世的態度,認為戰爭終招致惡果,並會反應在人類自己的苦難上。而科學在忽略倫常的狀態下,不斷地躍進也使人懼怕,不管電影本身是為政府的立場發聲,還是與之唱反調,都選擇了用可怕的災難來預示其後果。在1950年代,科幻片的角色提供了人們對時事的觀察,以及對道德意識的提醒,更顯現了對科技缺乏理解的情況下,當時人類對未來、外星物種以及變種生物的有趣想像,十分值得玩味。

#科幻電影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于念平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