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的理想容器|碗粿到豬血湯,全台最後的古早碗:成利陶瓷

湯的理想容器|碗粿到豬血湯,全台最後的古早碗:成利陶瓷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1.12.2022

吃貨們內心的碗粿名家,可能是國華街上川流不息的老店一味品,又或是在地人熱愛的低調老店台南小南碗粿。除了讓人想念的滋味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不能沒有這只碗。低穩重心、白底或襯藍邊、或底座蓮花開⋯⋯傳統古早碗,台灣只剩下成利陶瓷半手工製作,拿在手上,吃小吃的快樂心情就浮現。

成利老闆娘平鋪出不同大小的碗:最小的裝碗粿,再大一點的裝魚丸湯、豬血湯、蚵仔麵線,最大的能讓一整隻炸雞腿舒展,適合排骨飯、雞腿飯。碗很厚實,即使承裝熱湯也不燙手,顏色清淡如儀,百般相配。

IMAGE
IMAGE

IMAGE

問她有去台南名店現場吃碗粿嗎?她笑笑地說,無啦。

「很多美食那一條街我是沒去過,但每一個老闆我都認識。」

有的頭家七十幾歲還從南部搭統聯上來、拿古早的模具委託訂製,有位老闆逢年過節總是寄一打碗粿來⋯⋯以成利陶瓷為中心,彷彿開展出一幅遼闊的小吃地圖。成利陶瓷從五〇年代傳承至今,老闆陳進賢和老闆娘余素絨總說自己已經半退休了,生意閒散著做,但這些飯碗,又是多少小吃店為了掙一口飯吃的必需品。

他們稱這個碗為「生意碗」。曾有店家叫貨,老闆娘問,不是一兩個月前才叫貨,怎麼這麼快又來?店家語重心長和她說:「你請人洗碗,一天只要破一個碗就好,一個月是不是破三十個?」

店家忙碌起來,不可能沒有磕碰,生意碗要是替換起來不心疼的價錢,又要整潔美觀,又要耐得住炊煮火蒸。在日常美感與汰換裡找到平衡,兩老說,這種碗也叫「粗碗」,指著碗底摸起來還有點粗糙,老闆又強調:「我們不是工作室做的那種喔。」

真實與台灣常民的每日生活共存,他們並不避諱談那些看似沒那麼風雅的。

IMAGE
IMAGE

IMAGE

有些設計師盼著小吃碗的古早風韻慕名而來,老闆娘笑說,那個幾 cc,真的不知道啦。或是說要印字印得太密的,燒起來一定失敗。生意碗重要的是能夠量產,尺寸就是既有的模具,那是製碗者與台灣小吃的默契:「尺寸是古早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我們也是以這樣的尺寸開模下去做。你改了,他們也不要。」

成利其實也做過各種不同的陶瓷產品。老闆母親經營時做過五加皮酒的「矸仔」(酒瓶),他們形容,有點像濟公掛的那種葫蘆。賣酒瓶要去競標公賣局的案子,每次交貨時把酒瓶一個個排列在籃球場旁的水泥地上,水灌進去,白日亮晃晃地,就看有無滲水。近半世紀前的回憶至今如新。

成利是第一家量產五加皮酒瓶的窯廠,除了酒瓶,當時也做湯盅,公家生意或商業市場各有鋩角(mê-kak,常俗寫為眉角)。不停尋找新的出路,「阮婆婆,較早嘛是一个『女強人』呢。」老闆娘這樣說。

IMAGE
IMAGE

IMAGE

陳進賢和余素絨結縭時,正是外貿最為興盛繁榮時,1980 年代許多貿易商拿著商品來開模,說外國人喜歡這個,直接就下訂單。他們口中的「三色仔」走進許多西方世界的民常餐桌,是當時流行的糖罐和鹽罐款式。又或是貼著「rest your ash」、馬桶形狀的煙灰缸、夏威夷海灘上的紀念品及馬克杯、牙籤罐或茶壺⋯⋯窯裡出產的東西不知去了多少個國家。

八九〇年代,隨著中國市場開放,代工訂單全部消失。夫妻倆便轉做杯碗等民常用品,現在我們看到的日常用碗,老闆娘的娘家過去也常做。綜合兩個製陶家族的製作智慧,度過了難關,直到今天。兒子陳永宏如今也製陶,運用落灰在窯裡的變化顏色,發展柴燒技藝。

IMAGE

要做古早碗,前半部份大多由老闆完成。將購置來的原土丟入真空碾土機,來回數次,讓土緊實,燒出來的碗才不會有細孔。

IMAGE

依照所需,切割出合適大小放入石膏模具,再用加熱的鐵膜挖出深度,放涼後脫膜。脫膜後,還再放置於工廠裡陰乾。冬天時乾得慢,就連窯的上方也擺滿土坯。

IMAGE

IMAGE

再來換老闆娘捲起袖管。先細修碗緣使其順滑,再拿出氧化鈷藥水,盤上旋轉一圈,碗緣燒出來時就多一圈藍色。老闆娘也會隨意多加幾筆,碗側邊長出幾葉竹子,信手風情。

IMAGE

畫完之後,再將碗放置入整桶的白釉,稍微用海綿磨過碗底,放入耐火殼,就可以入窯了。

IMAGE
IMAGE

要做古早碗,前半部份大多由老闆完成。將購置來的原土丟入真空碾土機,來回數次,讓土緊實,燒出來的碗才不會有細孔。依照所需,切割出合適大小放入石膏模具,再用加熱的鐵膜挖出深度,放涼後脫膜。脫膜後,還再放置於工廠裡陰乾。冬天時乾得慢,就連窯的上方也擺滿土坯。

再來換老闆娘捲起袖管。先細修碗緣使其順滑,再拿出氧化鈷藥水,盤上旋轉一圈,碗緣燒出來時就多一圈藍色。老闆娘也會隨意多加幾筆,碗側邊長出幾葉竹子,信手風情。畫完之後,再將碗放置入整桶的白釉,稍微用海綿磨過碗底,放入耐火殼,就可以入窯了。

看著整窯的碗,問他們還會買碗嗎?

老闆娘立馬回:「沒有啦,我從來不買碗!盤子有時候會啦,因為沒有做盤子。」 老闆則說,「這個碗,裝飯也很好啦,剛好看電視看完就吃完。」估量尺寸的方式也很有生活感。

窯旁邊就是一個小廚房,烘碗機裡果然都是自家碗。工作忙碌時,老闆娘通常就是抓當季的煮,滾菜頭湯、剝皮辣椒雞湯,竹筍出來的時候就煮筍湯。問老闆最喜歡喝老婆煮的哪一種湯?

老闆:「不一定啦!我這個什麼都吃啦。」想想又補充說明,「選不好,下次(老婆)不煮給你吃欸。」

老闆娘一邊笑:「阮這攏粗魯人,袂佮給你呵咾(o-ló,稱讚)啦。」

IMAGE

她又說,現在大部份餐廳都是用大同瓷器,象牙白。餐廳在用,尺寸要更大,我們做的就比較「粗勇」。手裡一邊打包起給我們的伴手禮,十個捆成一疊,但兩個人要分,再多加兩個比較好,六六大順吧。急忙道謝,老闆娘揮揮手:「我們家自己做才有,不然沒有餒。」
 
老闆接著說:「那個陶藝家做的,只有給你看而已。」

不是陶藝家,不是工作室,不求東西賣得多貴、多好。但粗勇背後總有細膩,也因為生產豐沛,對人的熱情非常慷慨。

天冷了,窯還在散熱,甚至在旁邊就感到溫暖。

IMAGE

 

【湯的理想容器】

喝湯是一種全身性的活動。冷到無知覺的鼻子,刺激了腦子裡對湯的蓬勃幻想;喝的時候,從口腔到食道感受暖流經過,手裡像捧著一盞暖爐。湯的一切因而也充滿了感知:不同材質的碗的觸感,熱煙飄散時與碗交織成的形狀,有時還有能微微穿透碗壁的溫度⋯⋯有湯,必有碗;捧著一只對的碗,是滿足於湯的前奏。走訪三間迥然相異的工作室,從漆藝、拉胚陶器到灌膜製成的民常風景——這是我們心中,湯的理想容器。

 

 

[湯]
SOUP
2022・年末特別企劃

 

湯影像
◎ 在喝到那碗湯以前,再冷都不算冬天

湯訪談
◎ 9 個人,9 種湯,9 個故事——還沒到過的遠方,因為湯有了滋味

湯的理想容器
◎ 陶藝工作室「默默」:買之前請摸摸它──你想和它一起生活嗎?
◎ 碗粿到豬血湯,全台最後的古早碗:成利陶瓷
◎ 光山行本色漆器:當貴族流儀走入民常餐桌

湯專文
◎ 湯湯水水,最宜欺瞞──6 道只能聽、不能喝的傳說之湯

湯圖集
◎ 我們請 8 位攝影師拍關於湯的情景,結果所有人都看見了幸福

湯外傳
◎ 冬天的財富自由,是點一碗湯
◎ 忘記了姓名的——你喝孟婆湯了嗎?

 

#成利陶瓷 #湯 #碗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專題統籌潘怡帆 Crystal Pan、蕭詒徽
視覺統籌潘怡帆 Crystal Pan
採訪溫若涵
撰稿溫若涵
攝影潘怡帆 Crystal Pan
執行編輯吳浩瑋
責任編輯蕭詒徽
9 個人,9 種湯,9 個故事──還沒到過的遠方,因為湯有了滋味
9 個人,9 種湯,9 個故事──還沒到過的遠方,因為湯有了滋味

這回,我們拜訪了 9 位在台灣對飲食有獨到認識的人物,請他們分享心目中一款「家鄉/曾待過的某個地方才有的,稀有但充滿回憶的湯」,以及他們與這款湯品的生命連結。

20.12.2022
在喝到那碗湯以前,再冷都不算冬天──2022・年末特別企劃
在喝到那碗湯以前,再冷都不算冬天──2022・年末特別企劃

在喝到那碗湯以前,再冷都不算冬天。在這裡,我們穿越七個不同的喝湯情景⋯⋯

20.12.2022
湯的理想容器|光山行本色漆器:當貴族流儀走入民常餐桌
湯的理想容器|光山行本色漆器:當貴族流儀走入民常餐桌

漆器,是從漆樹上取下天然的漆液,以防水特性來保護木頭,形成能耐酸鹼、耐熱、防菌的天然塗層。中國曾出土七千年前製作的漆碗,見證漆與人相伴長久。

21.12.2022
湯的理想容器|陶藝工作室「默默」:買之前請摸摸它──你想和它一起生活嗎?
湯的理想容器|陶藝工作室「默默」:買之前請摸摸它──你想和它一起生活嗎?

May 是在工藝系裡開始學做陶的。快畢業時剩下一堆土,為了不搬走,只能一直做一直做。一再地練習,她很喜歡:「我是很喜歡做陶的過程的。比起看到成品,我更 enjo ...

21.12.2022
我們請 8 位攝影師拍關於湯的情景,結果所有人都看見了幸福
我們請 8 位攝影師拍關於湯的情景,結果所有人都看見了幸福

你看過自己喝湯時的表情嗎?或許一碗湯也擁有自己的情緒,濃淡甜鹹、清厚苦辣,從舌尖途經口腔進入身體,它的心情最後在你的臉上浮現。在湯碗見底之前,我們邀請 8 位攝 ...

21.12.2022
湯湯水水,最宜欺瞞──6 道只能聽、不能喝的傳說之湯
湯湯水水,最宜欺瞞──6 道只能聽、不能喝的傳說之湯

老太婆抓住她的手,緊緊地握著,用閃閃發光的眼睛盯著女孩。現在,老太婆從籃子裡拿出一堆怪東西——你難以一一辨識它們究竟是花、金屬、藥草還是動物——扔進大鍋裡,接著 ...

21.12.2022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