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各家電影海報選:不只導演,設計師一起說的故事

2020 各家電影海報選:不只導演,設計師一起說的故事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9.12.2020

經典電影迷不陌生的串流平台 MUBI 以優質選片及內容聞名,其中 Adrian Curry 撰寫的電影海報專欄以平面設計重新「觀看」一部電影,從票房鉅片到獨立電影都有涉獵,時常帶來驚喜。Adrian Curry 每年都會撰寫該年度十大海報,也曾精挑細選出 2010-2019 年的十張海報,其中來自亞洲的電影佔了一半。

今年因疫情關係許多電影院並不開放,海報的線下功能縮減,以線上釋出為主,上映期也都有所變動,Adrian Curry 開出的片單(海報單?)對台灣觀眾來說較為陌生,但設計巧思依然可觀。

《Tesla》

IMAGE

導演|Michael Almereyda
設計|Brandon Schaefer

由 Ethan Hawke 飾演古怪的科學家 Nikola Tesla,這樣的傳記作品常以主角人物為設計重心,這也是獲選的最終海報使用的策略。Curry 推薦的是設計師所釋出的另外一個版本,選用插座形象來呼應 Tesla 與電之間的緊密關聯,並以鬍子點出故事主角的招牌 look。

「這個設計簡單,機智又風趣到有種古拙感。」他也同步讚嘆片名字型與裝飾邊的設計,除了讓人想起 Tesla 生活的二十世紀初,框線的形狀也與插座相呼應,且與標語搭配得當——「A film uniquly plugged into its subjest.」——plug into 既指電影如何深入主角生命,也是「插座」的意思,讓電流意象得以在整張海報中流竄,傳達出幽默感。

《The Velvet Underground》

IMAGE

導演|Todd Haynes
設計|studio LA

《因為愛你》導演 Todd Haynes 製作的音樂電影一向讓人期待,諸如談 Bob Dylan 的《搖滾啟示錄》、向七〇年代迷幻搖滾致敬的《絲絨金礦》(Velvet Goldmine)都成為音樂電影經典。Haynes 預計於 Apple TV 上架的紀錄片聚焦傳奇樂團 The Velvet Underground,此款於十月釋出的海報尚未確認是否為最終版。

Curry 指出這是近年來看過最好的海報之一,想法與呈現也是相當簡潔的——一張與真實照片完全相反成像的負片,被錶框起來。設計概念呼應著曾經的樂團經理、普普大師 Andy Warhol,他也是眾所周知讓印刷品成為藝術品的重要藝術家。

《There Are Not Thirty-Six Ways of Showing a Man Getting on a Horse》

IMAGE

導演|Nicolás Zukerfeld
設計|Marcelo Granero

於紐約影展線上放映的實驗片,看過的人不多,海報卻大受歡迎。此實驗片據稱手法前衛、概念性強,以名導 Raoul Walsh 「謠傳的」名言為片名,一電影系教授印象中在訪談聽聞過 Walsh 說這句話,卻苦於找不到出處。追溯過程裡他聽到各種變異說法,本片在展現這些片段的同時,也像是一次探問電影本質為何的逼近。

《Possessor》

IMAGE

導演|Brandon Cronenberg 
設計|Legion Creative Group

Curry 坦承,這張海報一開始並不那麼吸引他,也比其他海報來得更商業化些,但久而久之卻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這是 David Cronenberg 之子 Brandon Cronenberg 的第二部劇情長片,過去他導演的作品以短片為主。Curry 認為這張海報對人物的扭曲、細節的處理都加深了恐怖片要傳達的壓力與緊張感,而片名部份善用了 Possessor 一詞的結構做出了幾近對稱的設計,十分讓人難忘。

《The French Dispatch》

IMAGE

導演|Wes Anderson
插畫|Javi Aznaraz

大概很難忘記 Wes Anderson 新片的這張海報,自從《The French Dispatch》消息發佈後引發眾多討論。電影獻給老牌雜誌《New Yorker》,海報發想也放入許多雜誌的元素如售價、書背、編號等等,但同時這又是一幅精細繪製的巴黎風景,充滿令人好奇的細節。

《City Hall》

IMAGE

導演|Frederick Wiseman
設計|Casey Moore

著作等身的導演 Frederick Wiseman 以四十餘部紀錄片的探索獲威尼斯、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繼 2018 年的《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後,將鏡頭對準了波士頓的市政廳。電影本身圍繞著市府的日日運作,穿梭在各部門之中,看見市長、公職人員等面對種族議題、住房問題與各種案件時的狀態。

這棟粗獷主義(Brutalism)的建築曾被建築界票選為美國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卻也飽受抗議與厭惡。建築物本身的歷史在電影中並沒有被多提,只是一切發生的背景,但在海報裡成為隱喻一切的象徵。

《Booksellers》

IMAGE

導演|D.W. Young
設計|Matt Frost

這部紀錄片走進紐約各間古書攤,訪談店主們與古書的故事。海報也同樣人想打開門,造訪這間充滿舊書氣息的小店——儘管它並不真實存在。設計師 Matt Frost 從他拍攝的三間店中取用不同元素,搭建出虛構世界,再添加許多細節:安穩睡著的小狗、古書店常見的古典燈具等等。

一個窗框裡隱藏許多彩蛋,像是海報裡有製作公司 Greenwich 其他作品的海報、也有《Booksellers》裡拍下的書展海報。畫面如此溫暖,或許也出自 Matt Frost 巧工,據稱窗櫺上的雪也是後來加上去的,「因為我希望這感覺像是一間溫馨的店,得以歡迎與庇護所有人。」

《John Lewis: Good Trouble》

IMAGE

導演|Dawn Porter
設計|Akiko Stehrenberger

紀錄片聚焦在這位曾為種族議題、民權、投票權、槍枝管制問題奮鬥的運動者,John Lewis 自 1987 年開始成為眾議員,推動許多法案進行。以和平抗爭為主要手段的他最著名的一句話「Get in good trouble, necessary trouble」也成為片名的由來。

Curry 盛讚 Akiko Stehrenberger 今年眾多設計皆十分精彩,包含 Spike Lee 的新作《Da 5 Bloods》及 Charlie Kaufman 在 Netflix 上的《我想結束這一切》設計(可在後文看到)。但這張人物肖像展現了 John Lewis 即便被捕,依然懷抱著寧靜的反抗與尊嚴,是入選的一大原因。

《深夜裡的美味秘方》(First Cow)

IMAGE

導演|Kelly Reichardt 
設計|BLT Communications

A24 與《屬於她們的片刻》《夜幕行動》等片的獨立名導 Kelly Reichardt 合作的電影去年於美國上映,今年台灣觀眾也在金馬時有機會一睹風采。故事定錨於十九世紀初,敘述一個廚師與一位中國移民相遇後的西進之旅。兩人一見如故,以一頭乳牛開始他們的事業與起伏。

故事的敘事簡約,海報也呈現了西部大荒野寧靜、平和之中帶有神秘感的氛圍,在一片蠻荒中有危機,但也可能有溫柔。

《Jazz on a Summer’s Day》

IMAGE

導演|Bert Stern、Aram Avakian
設計|Alphaville(Tony Stella & Midnight Marauder)

這是一齣演唱會電影,帶領觀眾回到 1958 年在羅德島舉辦的那場 Newport Jazz Festival。Tony Stella 繪製的作品十分有個人風格,具備他獨有的速度感,而 Midnight Marauder 設計的片名也非常吸睛。

Curry 特別喜歡海報裡使用紅與藍來呈現日與夜,且最終選擇了非裔傳奇樂手們 Louis Armstrong、Mahalia Jackson、Dinah Washington、Thelonious Monk 等為視覺重點,而不像前一個版本以白人為主。

Playlist 與 IndieWire 的「選報」

更面向大眾的影視媒體 Playlist 和 IndieWire 也選出了他們的年度海報,Playlist 由 Ella Kemp 撰文提出 16 張精彩作品,而 IndieWire 則由 Zack Sharf 寫下 25 張最佳電影海報。或許媒體性質緣故,選中更多我們熟知的作品,文末逛一下兩家媒體都有選到的共識,並排除上方已經談過的。

《曼克》(Mank)

IMAGE

《Ammonite》/導演 Francis Lee

IMAGE

《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IMAGE

《The Human Voice》

IMAGE

《Saint Maud》

IMAGE

《Da 5 Bloods》(兩間媒體選了不同款海報)

IMAGE
IMAGE
#平面設計 #電影海報
參考資料
MUBI Playlist IndieWire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 溫若涵
封面設計郝御翔
責任編輯蕭詒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