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和國家一起解決問題的人——戴興盛讀《自由的窄廊》

成為一個和國家一起解決問題的人——戴興盛讀《自由的窄廊》

作者戴興盛
日期10.02.2020

在撰寫這篇書評的前一天,我在阿里山友人家繁花錦簇的花園中,和一位退休教師閒聊。我問她: 

「退休生活還好嗎?」

她說:「快樂極了,自由自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在遙遠山村和煦的冬陽下,身為一位社會科學研究者,我知道這一切得來不易,絕非理所當然。這位幸福的退休教師,擁有不錯的退休金,基本生活無虞,想出門旅行都隨心所欲;如果身體不適,有台灣世界一流的健保體系照顧她。若把眼光放得更遠,她享有的是人類社會中最大程度之一的自由,她可以自由自在地表達政治社會言論,不需恐懼;她曾經是在地社區組織的核心工作人員,參與創造了延續近三十年、至今依舊活躍的社區發展協會;身為一位未婚女性,她固然曾經承受相當的社會壓力,但這個壓力在今日的台灣社會中已經日漸降低;同時,她因為擁有經濟自由,因此也掌握了自己人生很大程度的自主權。

當然,台灣社會中並非人人都能享有類似的自由,但從各類政治經濟社會指標來看,台灣社會做為一個整體所擁有的各類自由度,的確在世界上屬於前段班。這著實是一個不容易達成的成就,問題是,這一切自由的權利,是如何一步一步獲得的?而對於世界上眾多無緣享有類似自由的人們而言,他們所處的國家與社會,又是因為何種原因而不幸流落在「自由的窄廊」之外?這無疑是最根本的人類社會謎團。

《自由的窄廊:國家與社會如何決定自由的命運》這本巨著,就是試圖回答這個問題,而作者提出了一個巨觀的分析架構去解答不同背景國家社會所面臨的同一問題。兩位作者艾塞默魯教授及羅賓森教授,是國際頂尖的政治經濟學者,他們在 2013 年的另一本巨著《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中,分析了一個國家之所以邁向富裕、或是落入失敗陷阱的原因,是近年來最為深刻並發人深省的社會科學著作之一。就所欲分析與回答的問題意識而言,這兩本書實質上系出同源,卻一部比一部涉及更廣的面向。《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分析政治與經濟複雜互動的結果如何決定一個國家的成敗。《自由的窄廊》處理的是更為廣闊的問題:人們所享有的自由究竟從何而來?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作者分析了政治、經濟與社會三個面向的複雜互動,從而擴展了《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中所提出的觀點。

《自由的窄廊》從人類所面臨的亙古難題出發。在國家形成之前,人類社會屬於分散的部族型社會,對於很多現代社會的人們而言,這似乎是理想的烏托邦,但事實上眾多研究早已指出,這類社會的人們其實處於絕非理想的環境中:彼此征伐、暴力橫行、時而嚴苛的社會規範窒息多數人們的一生。這也是社會契約論所指出的,為何人類願意將部分權力交付給國家,以換得更平安的生活。然而,將希望指向國家體制,也不必然會帶來正面的結果,人類史上、乃至到今日,由國家權力所造成的壓迫、殺戮、不正義或貧困,也經常是常態而非例外。那麼,在這兩個極端中間,人類社會如何能享有國家保護下所得到的安定,同時又可以免於國家權力過大所帶來的壓迫?

艾塞默魯及羅賓森的研究指出,在上述兩個極端中間,存在著一條狹窄的「自由的窄廊」。在這個廊道當中,國家與社會權力審慎的互相平衡,但並非僅是以零和的方式互相制衡,而是以一個動態的方式平衡權力與互相合作:社會有能力控制國家權力,以免國家成為威權或極權的怪獸,同時國家權力得以發揮良善的面向,提供社會所需的基本秩序、公共財與基礎設施,使得社會力得以持續茁壯,人們在享受各類自由權利的同時,也能以茁壯的社會力持續改善國家體制。在這個最佳的情境中,國家權力與社會權力形成正向循環,各類權力得以發揮其正面良善功能、盡量避免權力之可能為惡,使人們得以享受政治、經濟、社會各面向的自由。

然而,這條「自由的窄廊」是狹窄且脆弱的。即使一個社會已經處於這條窄廊之中,各類結構性的、隨機的因素與內外在環境變遷,都有可能讓社會跌出這條窄廊,重回混亂失序的社會,或是落入威權甚至極權的國家權力當中。另一方面,對於正處於窄廊之外的社會,要進入自由的窄廊並非不可能,但也充滿了艱鉅挑戰。

我認為,從學術的角度而言,艾塞默魯及羅賓森提出了令人信服的巨型觀念架構,提醒人們過往習於從單一學門角度(如政治、經濟、社會或文化)來解釋國家或社會命運的作法,的確是太過狹隘。當人們開始以跨領域整合的角度來分析問題,才會發現,人類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國家與社會間審慎的權力平衡,以及刻意的努力去促成兩種權力間採取正向循環的合作。這個努力永遠不應停止,因為稍不留意,一個國家就有可能跌出自由的窄廊。

瞭解這一點,對關心台灣未來的讀者尤其重要。僅僅在一代人之前,台灣還是威權國家,還在自由廊道之外徘迴。在許多公民的犧牲與努力之下(許多時候這些犧牲甚至意味著個人的生命),台灣蓬勃的社會力,透過民主運動及社會運動,將威權國家轉型為民主國家,並將國家權力導向對社會權力發展友善的方向。然而,正因為台灣才剛進入自由窄廊不久,這個廊道還亟需加深加大,而且國人對於國家與社會間的權力互動仍然不熟悉,因此我們不免擔心,台灣隨時有可能跌出這個窄廊。這些挑戰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面向:

第一,部分國人對於自由窄廊的正面價值認識不深,也不習於窄廊中社會力與國家權力的互動方式,以至於期待回到窄廊外的威權國家主導時代。如何讓所有國人理解進入自由廊道的價值,從而建立台灣社會對民主自由體制的堅強共識,是重要的社會溝通過程。

第二,台灣面對極權主義中國的步步進逼,形成舉世少見的艱鉅挑戰,必須對外擁有足夠的國家權力以確保國家安全與民主自由政體,對內同時維持國家權力與社會權力間之平衡,這些挑戰,從國防、輿論戰、建立民主防衛機制,甚至到當前的大規模武漢肺炎疫情,都無時無刻在台灣每個角落發生。

第三,面對全球化、全球氣候變遷等全球尺度的挑戰,對於珍惜自由廊道現況的國人而言,大家也需要學習更細緻的國家與社會權力互動。對此,我個人的觀察是,出於對過往威權國家的疑懼,部分公民社會成員仍然不信任國家權力的運作,因此習慣僅以制衡、而非協力合作的思維去面對各類國政議題;另一方面,部分掌握國家權力的人們,仍然不理解活躍公民社會的重要性,因此仍然以防衛的態度面對社會權力。

面對以上三個挑戰,誠如《自由的窄廊》一書在最後根據多國經驗所指出的,我們其實沒有捷徑。身為一個個別的公民,大家所應做的,就是積極地加入各類公民組織,監督國家權力的運作。但是,監督的目標並非讓國家權力萎縮,而是健全國家的權力,讓國家權力得以有足夠能量去解決各類挑戰,同時運用國家權力積極孕育社會力。這種國家權力與社會權力的良性循環,是我們應念茲在茲的目標。而其起始點,在於公民積極的參與。

和台灣對本書有興趣的讀者一起共勉,這一切良性循環,根本秘訣在於以下簡單、但永無止盡的旅程:請加入公民社會組織,貢獻您的時間心力與金錢,以互相監督、但具建設性的方式與國家協力解決各類議題。這個努力很耗心力,但很值得。因為,我們今天在台灣所享有的各類自由並非憑空而至,它們就是在眾多公民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當中,才逐步落實在我們每個人身上。

 

自由的窄廊:國家與社會如何決定自由的命運











 

作者:戴倫・艾塞默魯,詹姆斯・羅賓森
譯者:劉道捷
出版者: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0.02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自由的窄廊 #戴興盛 #國家 #人類史 #社會學 #自由 #經濟 #政治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戴興盛
攝影洪以樺 Chair Hong
責任編輯李姿穎 Abby Le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