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上那頭「牛」

華爾街上那頭「牛」

作者K.C. Tai
日期23.08.2011

初次知道原來代表華爾街的那頭「金牛」其實並不在華爾街的時候,有些錯愕。等到真正看到牠的時候,對於牠的「立足之地」那又是另一番的驚訝。

平時經過所謂的「華爾街」,也就是曼哈頓下城的金融區時,總是熙熙攘攘人潮洶湧。只不過認真觀察一下,西裝革履的上班族似乎還不如揹著相機走馬看花的遊客多。

我總是在心裡想問這些忙著喀擦喀擦拍照的遊人:「難道你們沒有更好的方式浪費你們的生命嗎?」

如果哪天我也有機會奢侈的揮霍一段空閒,我寧可在咖啡館的臨窗座位盯著窗外的街道消磨整個下午,或者是在網路上的虛擬世界裡拿著槍、揮舞著長柄大斧,短暫滿足在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嗜血欲望,再不然電視上有那麼多無關痛癢、看完就忘了的節目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提升了人類的精神文明,當然也可以造就我充實而又愉快的幾個小時。

或許這都應該怪罪那些旅遊書、導覽手冊、遊記甚麼的。倒不是說它們騙人,只是這就像追求異性的過程一樣,通常是一方給另一方建立了一整套的美好幻想,等到真正走進這個虛擬國度中卻發現不全然是如其所說的這麼一回事。而在這裡的情況可能有些許不同,這些人走進自己的幻想,一來不傷感情,二來無傷大雅,更重要的是——誰在乎呢?起碼這些真正在華爾街活動的「成功人士」,應該不會太在乎。參考一下最近的新聞,我相信有一些比批評遊客更重要的事情盤據在他們精明又厲害的小小資本主義腦袋裡,比如說怎麼保住飯碗之類的。

姑且不論上下班和午餐時間這些衣冠楚楚的金融人士鋪天蓋地而來的情況(如果有看《猩球崛起》這部電影的話,想像一下猩猩們在橋上橫衝直撞那一幕……),只要過了正常下班時間,或是遇到了假日,這條名聞遐邇的金融街,路人三三兩兩稀稀疏疏,和其他的街道也沒有甚麼不同。星期天的華爾街,各大公司、機構都沒開門,遊客似乎也沒太大興致,不知道是時間真的不對還是這條街最近實在太惡名昭彰,連帶降低了它吸引遊客的魅力。

回到這頭牛身上吧。這是一頭很有名的牛,有名到雖然牠不在印度,一般在它附近的也都不是印度朋友,但是還是對它非常尊敬。根據維基百科,它有好幾個名字,包含「 Bowling Green Bull 」氣勢非凡的「 Charging Bull 」和最具象徵性的「Wall Street Bull 」。嚴格說來牠並不真正住在華爾街這條街上,不過牠從 1989 年起就忠實的在曼哈頓下城金融區的邊緣守護著大眾對於金融市場的信心和期待。牠低頭咆哮蓄勢待發,象徵著華爾街精英們勇往直前的決心與毅力,也表彰真正企業家帶領著美國和全球的金融市場突破重重危機的精神以及勇氣。更重要的昰,這頭牛代表著金融市場迎向牛市迎向多頭的光明未來。

我完全是在開玩笑!

對這座城市來說,華爾街是讓其在金融產業引領風騷的核心腹地,也是帶進大把大把觀光收入的無上瑰寶。但是對照現今的情況,這條街的名號彷彿化身成一隻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過去曾經讓紐約客引以為豪的象徵,現下成了無數人悲慘境況的罪魁禍首。華爾街的銅牛依舊屹立、依舊豪氣、依舊是遊人必定到此一遊的景點,只是牠過去象徵的無比信心已經動搖,期盼的榮景更可能一去不復返。

站在紐約證交所旁,往華爾街的入口望去,正好可以望見紐約最古老教堂之一的三一教堂,緊鄰著一處墓園。兩旁森然高聳的大廈,襯著狹窄的夾縫中向天際延展的教堂尖頂,幾分暗示了要通往救贖的道路是如何的狹窄。星期天的下午,這塊區域出人意料的瀰漫一股靜謐,好奇著三一教堂是否給每天在此來來往往的人些許安慰?而這些人走出華爾街見到教堂加上墓園的景象又是否會有任何動容?又或者除了金錢數字的跳動,已經無所關心?對我自己而言,老教堂、馬路中間的大銅牛加上金錢特區的組合,有些衝突又有些荒謬,但是跟這個我還半生不熟的都市對應,卻是不能再更搭調的相配。我相信即便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教堂、銅牛、華爾街以及整座紐約市都會依然故我,不同的只是人們怎麼看待罷了。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文字K.C. Tai
攝影K.C. Tai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