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選書|《被消除的男孩》:請勿矯正同性戀,請勿拯救娘娘腔
「要是你寫到沒罪可寫了,怎麼辦?」母親問〔⋯⋯〕。母親仍懵懂未知的是,在南方,身為同性戀者,寫道德評量的人永遠不愁沒東西可寫,從小偷偷愛慕同性的人,每回見到美男子一定轉移視線,一想到性就跪地祈禱,要是言行微微飄娘味,自己總會感到做錯事的羞慚,因此時時覺得有必要道歉、懺悔、乞求寬恕。——《被消除的男孩》
如果你以自己最真實的樣貌存在,將危害到重要他人的聲譽與事業,你會選擇從此消除自己,還是更用力讓自己現形?《被消除的男孩》一書作者賈若德・康里,從小在虔誠的基督教家庭長大,父親是一位牧師,從小,他的所有疑難雜症,都能在聖經裡獲得解答。這件事卻在他發現自己是同性戀之後全然改變。
他曾試著找回「男子氣概」,想著如何與身邊的女朋友發生第一次性關係,最終卻只得承認自己對於異性沒有性慾。他被父母送進 LIA(Love in Action)接受同性戀矯正治療,在那裡,他展開了一場與自己、上帝、父母的拉扯。
我想像,從天上看我,我會多麽渺小。我想通了,上帝喜歡以大欺小的霸凌。祂怎能這樣欺負我們家?「他媽的上帝,」我對月亮大罵,再度有點以為會挨天打雷劈。——《被消除的男孩》
經歷一切無助、自厭、噁心,甚至結束生命的慾望後,他並沒有成為真正的男子漢,那段時間像是為了證明他扳不直而存在。精疲力盡後,他體悟同性的吸引與陰性特質是他身體的一部份,拿掉那些,是要他將自己漸漸支離破碎。這是一本流暢、讀來像小說一般的回憶錄,而它並非虛構小說的這一點,則教人心酸。
書中談論康里與父母關係的磨合與轉變特別讓人深刻感動。他的父親是學校足球隊裡的四分衛,母親是啦啦隊,那麼理所當然的結合,卻生出他們認為不太理所當然的獨生子。母親在父權體制下一直是弱勢,但也因此更容易看穿兒子的脆弱,甚至在心中掙扎地期許他擁有不同於自己的自由靈魂。父親則因為兒子公開出櫃而失去信眾的信任,最終他選擇獻上祝福,卻仍不認同。這一切明明都出自於愛,為何卻如此千瘡百孔?又上帝是什麼、祂真的存在嗎?康里一家人將用一生去感受疼痛、尋找解答。
從康里想消除自我的辯證出發與修復,驗證愛人是無法被矯正的。台灣公投過後的傷口未癒,反同政治人物大張旗鼓走馬上任,心灰意冷之際,期望這本書能帶給被消除的男孩女孩們一點現形的勇氣,如果那是身體裡的一部分,務必讓它存活下去,堅強生根。請不要拯救娘娘腔,請不要拯救同性戀,他們本該活得如此,活得那麼美麗。
《被消除的男孩》
作者:賈若德.康里
譯者:宋瑛堂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