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選書|《物種起源》:殺手也是渴望愛的孩子

九月選書|《物種起源》:殺手也是渴望愛的孩子

作者BIOS 選書
日期26.09.2018

近年韓國電影改編類型中、犯罪驚悚很有可看性,《原罪犯》出自日本漫畫、改編自金英夏同名小說的《殺人者的記憶法》、改編英國著作《Fingersmith》的《下女的誘惑》⋯⋯,小說家丁柚井的作品亦在其中,先前《射向我心臟》、《28》、《七年》都已售出電影版權,《物種起源》也是一本很有機會搬上大螢幕的小說。《物種起源》同樣有強烈的影像敘事風格,著墨細節的刻畫能力,每一頁都像是一幀小說人物充滿壓迫的立體場景。故事的場景從家庭延伸到犯罪現場的馬路河堤,那條路線跟著作者多走幾遍,就像是自己家一樣充滿細節,就這樣被鉤進故事裡,產生了一場從家庭誕生的末日。

你想過,你的家人可能並不真的愛你嗎?又或者,他們只是用錯了愛你的方式。

「幸福的故事多半都不是真實的故事。」

丁柚井的每部作品都很關注人性的陰暗,這本尤其,小說的主人公、敘事者、也就是故事中最脆弱也黑暗的存在。主角有進的母親出於保護,養成他壓抑且自我犧牲的思考邏輯,在有進的敘事中我們一一拆開他童年裡的孤獨。他在面對母親的死亡中一步步靠近自我最迫切的慾望與苦難:

「我要成為自己能夠做到,母親想要的那種乖孩子。」

這本書描述了精神病患所體驗到的世界,每一場巨大的幻覺都是具體的感官經驗:「發作的那一刻到了,我的體內產生了一股有如炸彈爆發的巨大衝擊,望眼所及就像走入雪原,四周盡是白茫茫一片。」以及抑制在腦海底層、我們盡力不讓它跑出來的邪惡共感:「但是三人在一起時,我卻總是覺得被排擠在外,尤其是那個氛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這點讓我非常不愉快,可我又覺得這麼想的自己彷彿是個小眼睛、小鼻子的傢伙,這就讓我更不悅了。」

作者以第一人稱為敘事,試圖參透精神病患、連環殺手的心理與動機。她長期關注精神病理學、腦科學、犯罪心理學、與演化生物學,就是為了瞭解人類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這是一本惡人誕生紀錄,在熱呼呼的鮮血糊中催生出人類的悖德與暴戾,這樣的人沒有愛嗎?不是的,殺手也是渴望愛的孩子,無論是病患或是常人,都會出現「我愛你,但我只能這麼做」的念頭:

「那聲音小而低沉。我讀出了他那像是被獨留在巢穴裡的幼鳥哭聲裡真正的意圖。他說的並不是『媽媽,我愛你』,而是『媽媽,不要丟下我』。」

整本書有許多謎題,一一跟隨敘事者複雜的愛展開,愛雜揉著佔有嫉妒厭惡,愛不是一塊壁壘分明的境地,反而因「本我」的存在有著無法辨識的模糊地帶。作者依循著演化心理學「消滅競爭者以獲得生存」的理論,展開了敘事者適應構造與能力的演化,也說明了「惡人」不是特定對象,而是含自己在內的任何人。在精神失序的世界裡,我們體驗敘事者在用藥與不用藥間催逼出身體的極限,讓人想起電影《分裂》片尾出現的那隻猛獸,當時看著人突變成獸的畫面覺得非常唐突以致好笑,但讀完這本書,能夠明白獸化的理由,以及獸的孤獨。在無差別殺人盛行的年代,看見惡人的誕生,實為理解自己內心的罪,並且與之共存。

「人類有三分之一的人生都用在夢想上頭,當我們在做夢時,過的是清醒時所隱藏起來的不同的人生,並且實踐我們心理那荒誕、暴力且骯髒的渴望。」

《物種起源》

 

 

 

 

 

 

 

作者:丁柚井
譯者:馬毓玲
出版社:凱特文化
出版日期:2018.08

#人性 #九月選書 #小說 #文學 #韓國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李姿穎 Abby
攝影陳關文 Guan Chen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