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選書|漫畫人生的起承轉合
之後,我在紙上畫了一條線段,線段上畫了三十二個刻度代表頁數。將刻度分成起承轉合四段,再細分每頁要畫些什麼。漫畫是這樣,作者可以去切割劇情裡的人生,規定何時出場何時領便當,何時愛上何時失戀,何時成功何時落魄。
第八屆金漫獎於九月中頒獎,阮光民以《用九柑仔店》奪下青年漫畫獎及年度漫畫大獎,可說是今年戰果最為豐碩的台灣漫畫家。然而早在金漫獎開辦之前,阮光民就已經是漫畫獎項的常勝軍,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東華春理髮廳》甚至改編成電視劇。這一次,阮光民不畫漫畫,執筆寫下《阮是漫畫家》,主角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
起:擔任漫畫家助手的那段日子
鮮少聽到當上漫畫家的人,是因為家庭期待或是社會背景發展而「不得不做」,反倒是出社會後在辦公室閒聊,無意間提到大家都曾有過漫畫家的夢。阮光民亦和大夥懷抱一樣的夢,不過他毅然決然地實踐了。在那個沒有專門教導漫畫繪製科系的年代(話說回來,現在這樣的科系好像也是少數),阮光民高職廣告設計系畢業,退伍後輾轉來到創作漫畫《小和尚》的賴有賢底下擔任助手,一做就是六年。
對於想自學或精進畫技的人來說,「模仿」究竟是不是個好方法?在阮光民的助手日子裡,因為必須要畫主筆不想畫或沒空畫的分鏡或場景,得去分析主筆的筆觸、營造氛圍的技巧,才能呈現出主筆的「靈魂」。這時候助手總是在臨摹中加入一點自己的思維作圖,阮光民說,那段時光改變了他看漫畫的方式。那麼,模仿有用嗎?或許見仁見智。但能夠確定的是,阮光民的漫畫家之路,就是從擔任助手的臨摹學習開始。
承:漫畫新人獎的肯定,點亮三秒鐘的燈
日復一日的畫稿工作中,阮光民不時會將閃過腦海的靈感記錄在完稿紙邊,下班時裁下帶回去,累積成他第一個漫畫新人獎的作品。那時網路漫畫還未普及,發表平台除了漫畫雜誌,就是報紙媒體。除非是透過漫畫家推薦,就只有參加比賽得獎才有機會曝光。在決定投稿漫畫比賽後,他除了下班立馬回家趕稿,也研究歷屆得獎作品並得出心得:那個年代,畫技凌駕一切。在書中,阮光民自嘲自己的畫技就如邊緣人一般,該如何突破重圍讓他煩惱不已。最後他運用了助手優勢:紮實地學分鏡與看各種漫畫的表演形式,以及貼網跟刮網貼的基本功。在純手工繪製漫畫的年代,這些就是最好的武器。
在得知自己獲得漫畫新人獎時,雖然並沒有預期的狂喜,但確實為阮光民帶來一些自信。不論是作為漫畫家,或是做任何事,我們都需要他人的肯定。雖然自信與自負就在一線間,但這樣的肯定仍是必要的,因為會讓我們檢視來時的路是否正確,未來的路又該往何處走:
得獎是這樣的,感應式的燈照了你一下,大家看了一下,你低頭確認一下腳下和抬頭看一下前方是不是你要走的路。笑一笑,繼續走。
轉:《東華春理髮廳》的創作分水嶺
擔任助手可以說是訓練基本功、潛沉的時期,如果想獨當一面,勢必得決定自己究竟要以什麼樣的「路數」行走江湖。這件事困擾阮光民許久:在工作室時,賴有賢曾要求助手們每週繳交人物設計圖做練習,對阮光民來說最不擅長的便是少年漫畫的設定。即便到後來曾創作少年漫畫《光與闇》,但最後仍偏離典型少年漫畫的模樣。或許當累積到一定階段想要再往前突破時,需捨棄之前已經擅長、熟悉的技能與風格。
《東華春理髮廳》便是阮光民擺脫過去助理時期所學,用自己的語法所說的故事。沒有那些熱血場面、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而多了現在漫畫迷對阮光民作品的印象:清新、溫暖。《東華春理髮廳》也成為台灣漫畫史上少數改編電視劇的作品,讓更多人認識到阮光民這個名字。
合:學習咀嚼「無奈」,消化然後排出
漫畫能夠「造夢」,因此吸引了許多人想要投入。然而實際上畫圖的過程不比夢一般熱鬧,經常得面對孤單。漫畫並不是畫得用心、畫技不錯就能保證成功,一路上有太多自我懷疑的時刻:當市場反應不佳時,還有勇氣再重拾畫筆,繼續走下去嗎?這是每個創作者需要面對的挑戰。對阮光民來說,讀者願意看他所畫下的故事、甚至掏錢出來買,這些都是「朋友」才會做的事。能擁有這麼多的朋友,面對創作似乎就不那麼灰心挫敗。
身為漫畫家的阮光民,能夠決定故事該往何處發展;而作為《阮是漫畫家》的作者,他也讓「阮光民」的故事繼續走下去。
《阮是漫畫家》
作者:阮光民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