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青小書局(三):
參考書店的網路時代進化

非文青小書局(三):
參考書店的網路時代進化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9.08.2017

「確定要訪問?我五月才進來工作耶。」這是我第一次和旭如書局小老闆阿寶的對話。

旭如位於繁華信義區內的安靜學區,正對著信義國中大門,專門銷售國中和國小參考書籍,開業至今近 30 年。再次到書局拜訪時,店員將我引到後方的倉庫,在陳堆的書架和存貨之中,找到正在 key 單的阿寶,一舉一動顯得老練,絲毫不見初上工的生疏,很明顯,就是個在書局長大的孩子。

參考書店的困境:週期短、版本多

「現在的小三生,大概是 16 萬人,當他們升上國中,可能是我們最苦的時候。」阿寶的腦袋,彷彿建了人口統計資料庫,「旭如的主力客群是國中生,只要看出生人口數,推估一下就知道 3 到 5 年的營收如何。」少子化是無法改變的社會趨勢,直接衝擊書局的經營狀況,而另一個挑戰,則是教育產業的改革。

當年,全國教科書採用國立編譯館的統一版本,書店只需要準備一、二、三年級各一套的參考書目,但隨著教科書版本開放,南一、康軒、翰林三家出版社各出一套教科書,同時還出版相應的參考書目,書店需要存放的商品數量快速增加,需要更大的空間、更需要懂得管理。

問起管理商品的細節,阿寶透露,因為出版社每年都會更新參考書封面、印上出書年份,「去年的參考書,過一個寒暑假就不能賣了,銷售期只有半年。賣不完就只能退貨,退太多就等著出版社罰錢。」這些難以扭轉的趨勢和現況,都考驗經營者的智慧。

小書局像變形金剛,為了生存找出路

其實一開始,旭如書局主打的商品是文具。

老闆娘一進到倉庫,忍不住加入訪談,分享起創業的甘苦。「在開書店之前,我沒做過生意啊!」因為懷孕,她被迫離開既有的職場,她想著,文具耐久放,沒賣掉也不會變壞,不如來開書局。正巧,看見莊敬路上剛要興建信義國中,觀察多日後終於看見傳達室蓋在哪;一確定大門位置,就在大門口的正對面成立旭如。「我還記得第一筆買賣,是住在樓上來買橡皮,當下真的好高興,覺得自己賣東西了!」

信義國中成立的第一屆,旭如正式開張,賣文具,賣制服、賣直笛、甚至賣過茶葉蛋,不斷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品項。

至今仍有留存的服務,是聽起來很有年紀的「郵政代辦所」。「雖然附近有郵局,但就是有人會來找郵政代辦,像是繳交健保費,或是寄掛號,我們就當做鄰里服務。」另外,收銀臺旁有小小一個書櫃拿來賣一般書籍,在整間店裡顯得十分特別。阿寶說,這是希望客人隨手帶一本走,書目全跟著誠品的暢銷書排行榜進貨,瞄準那些有聽過、但還沒把書帶回家的顧客。

除此之外,旭如也銷售展覽票券,「我們是以教育為核心的商店,會和出版社進一些給學生看的展覽票券來賣。」原來,出版社為了讓通路存活下來,還會幫忙開拓財源,談進適合的商品(例如票券)讓通路銷售,為小書局增加一點營收,支撐店內營運。

聽了各種經營挑戰,我忍不住問,「你有想過,接下來旭如會成為怎麼樣的書局嗎?」「成為一個網路化的書局啊!」阿寶講得理所當然。這幾年,他和哥哥一起架設了「愛書網」,並將店裡的所有庫存都放在這個網路書店上銷售,「我可以接到澎湖的訂單,網路書店佔整體營收的五成以上。」

網路,成為第二代的經營利器,懂程式、懂設計,就能幫小書局找新的出路。現在,阿寶依然每天開店,除了三節,全年無休,老闆娘堅持不辭退任何一個員工,大夥聚集在店內的倉庫裡,彙整訂單、里程包裹,靠網路做全台灣的生意。

#出版 #書店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Layu
撰稿Layu
攝影兄弟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