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最狂亂不堪——文學・閱影展焦點:卡夫卡、巴索里尼
近年影展雖多,但邁入第八屆的臺北文學・閱影展,以展現電影及文學的關聯為主軸,依然開出有特色的片單。2017 年度的聚焦作者為義大利電影大師巴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以及捷克一代文豪卡夫卡(Franz Kafka),並邀請以《一把青》榮獲金鐘新進演員獎、創作詩集的連俞涵擔任記者會嘉賓。
先是音樂人、作家、詩人,去年才接手文化局長的鍾永豐表示,進入公職後對卡夫卡有新的一層認識及體會。特別是作品中探討到官僚較為僵化的部分,呈現出人性的變形荒誕與社會的孤立壓迫。今年「迷幻・卡夫卡」單元,有日本獨立動畫界大師山村浩二的《鄉村醫生》:沒有馬的馬車、求死的病患,被脫光衣服的醫生駕著馬無力的奔馳;狂亂、低彩度的視覺,彷彿卡夫卡患病多時的心理圖像。
山村浩二《鄉村醫生》 |
山村浩二《鄉村醫生》 |
本次影展精選四部新現實主義大師巴索里尼(又譯帕索里尼)的文學改編電影。毫無遮掩的殘酷、性愛場景及電影敘事風格;他本人比電影還戲劇性的消逝,讓觀眾彷彿在文學、電影以及作者故事裡看見內存於最中心,三面一體的瘋狂。
《十日談》(The Decameron)改編自薄伽丘文學鉅作,描述十位出身良好的青年男女為了逃避瘟疫而暫居山林別莊,每天每人輪流講一個故事。來自各階級的「八卦」卻非常真實,反應了中世紀歐洲的眾生相。自稱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巴索里尼從中挑選 9 個故事,借古諷今,呈現社會邊緣的黑暗與獨特。《十日談》之後,巴索里尼改編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加入他生活於羅馬貧民窟期間遇到的盜賊、無賴、性工作者等邊緣人物,並拼貼不同類型的視覺與聽覺素材,優美的莊園裡發生的是敗德的情色故事、宗教聖歌襯著的是低俗下流的髒話黃腔。
巴索里尼 |
巴索里尼《十日談》 |
巴索里尼最具爭議的作品《索多瑪 120天》改編自十八世紀薩德侯爵小說,故事發生在二戰末期希特勒扶植的傀儡政權。權力核心的主教、總理、公爵、法官四人組成集會,綁架 16 名青春正盛的少男少女,在郊區一座豪華宅邸中以殘忍至極的方式對他們施以慘無人道的性虐及酷刑,從剝奪衣物、任意鞭笞、強制婚配,到逼迫食糞、雞姦肛交、凌遲活剮等,一步一步陷入瘋癲野蠻的權慾狂饗。
巴索里尼在本片中採用〈神曲〉架構,結合他一貫的左翼視野以及對佛洛伊德理論的體認,用極端激烈的影像帶領觀眾進入當代地獄之門,一刀未剪、徹底呈現,完整具現他對法西斯極權暴力的恐怖想像。本片上映後被評論者稱為「電影史上最骯髒的作品」,觀眾請自行斟酌慎入。本片上映前夕,53 歲的巴索里尼在羅馬郊區被一名年輕男妓以棍棒痛毆,並遭自己的轎車輾斃。
時間|2017. 05. 26 -06. 08
地點|光點台北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