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楊德昌|不要怕、往內走,就是真實的創作——專訪王維明
大二的時候,楊順清帶我和陳以文去見楊導。工作室在巷子裡,兩層樓的房子,有矮矮的圍牆,我們就在圍牆外面等。等啊等,今天不行,隔了一天再來。楊導房間外面有一面大玻璃門,拉開,我們進去,他笑咪咪的,一直跟我們聊,聊眷村、聊成長,大概三四十分鐘。我們走的時候,順子還講說:「楊導蠻喜歡你們倆的。」很快的,楊導就讓我們去工作。
跟楊導工作比較像在陪著他練功,但他也會要求我們練功。比如他要我們寫《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的人物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生典範那樣的人陪在你旁邊,你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那時候電影環境這麼差,像他這樣去做就對了。
在片場,楊導大部份的煩惱,都是在思考怎麼樣把想好的東西執行出來。他的工作哲學相當單純,想到什麼,認為那是厲害的,就要往那個方向去做到。我上他的課,第一節課最有意思。那時他抽百樂門香菸,叫大家把香菸盒拆成一長條,再看長紙條旁邊裁掉兩小條,折起來就成了一個可以容納東西的盒子。他的意思是,要怎麼浪費最少材料、組合出扎實的結構。這樣的說法很具體,對我的創作影響很大,從劇本發想的時候就要很嚴謹,才知道在整體結構裡面該怎麼使力。
我記得《牯嶺街》有一場戲,張震跟小明在保健室說話,走出來的時候,楊導把鏡頭搖到牆上。我當時看傻了,因為現場的牆是粉白一片,只有一些小光影在晃動,鏡頭再移回來,張震他們已經互動完畢了。那樣的創作,我當下看不明白,直到電影整合起來後,力量就突然展現了。
|
《獨立時代》(1994)則讓我深刻體悟,表演不但要揣摩角色狀況,還必須要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在不同情緒所展現的狀態是什麼,而那個狀態會是客觀的。這對我後來導戲非常有幫助。
我更深刻認識楊導是在拍《獨立時代》。可能是被他鼓勵,或是被他強有力地催眠,我們覺得什麼都做得到,當演員沒有問題,做副導沒有問題,規劃公司財務沒有問題,我們就是有那麼多的精力、時間和清楚的腦袋。
|
籌備《一一》(2000)前期,楊導給我很大的工作量,後來我們有一些意見相左,大吵架,差點打起來。我知道他要我走。後來我看《一一》,很震撼地發現,原來當初那幾個月裡,我提出的一些非常微小的、我擔心的事情,都不需要擔心。楊導那時候就和我說:「小明不要怕,先整理,多了就丟掉,不要怕。」那是真真實實的創作,往裡面走,探索、挖掘、切開、丟掉、再探索。
他去世以後,我每年都會夢到他三、四次。最有趣的兩次經驗是,我跟朋友在聊電影角色、聊楊導的時候,突然就響起〈Smoke gets in your eyes〉,那是楊導很喜歡的歌。有意思哦,生命是連接的,也許就在某個點上。
【王維明】
導演、演員。就讀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大三時,曾修習楊德昌的課程,於《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飾演二一七太保幫、擔任後期製作助理。於《獨立時代》身兼幕後多職,並飾演小明一角。於《麻將》擔任前期製作和表演指導。1996 年,與陳以文隨楊德昌參與香港劇團「進念.二十面體」的「一桌兩椅」創作交流計畫。協助整理《一一》的劇本。2002 年,拍攝公視電視電影《真實影像》。2003 年後投身廣告界。2014 年再度創作劇情片作品《寒蟬效應》,目前正籌備劇情長片《怪我太年輕》。
【我所認識的楊德昌 主題講座】
與談人:柯一正(導演)、小野(編劇)、余為彥(製片)、鴻鴻(導演)
時間:5/9(二)15:00—16:30
地點:桃園光影電影館
*請至 2017 桃園電影節官網預約報名
【桃園電影節】
2017 桃園電影節將於 5/12—5/25 在桃園舉辦,相關節目及購票方式請上電影節官網與粉絲團查詢。(影展手冊下載)
當年在楊導劇組中工作的多位年輕人,深受他拍電影態度的影響,許多人日後也成為電影導演,「十年再見楊德昌」專題將放映楊德昌導演的作品及他的子弟兵們初執導筒的作品。《麻將》與《獨立時代》尚未數位化,將以 35 釐米拷貝放映。由於映演場所皆已數位化,即使有 35 釐米放映機,卻沒有熟悉機器的放映師;因此桃影特邀專業放映團隊,在光影戶外架設全套設備,和觀眾分享這難得的兩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