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文化資產起死回生術(二):曼谷 Nang Loeng 老社區的振興與培力

泰國文化資產起死回生術(二):曼谷 Nang Loeng 老社區的振興與培力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3.10.2015

前一篇文章介紹了即將邁入百年的曼谷老戲院 Nang Loeng 戲院其興盛衰敗到最近將要重新修復復興的過程,現在,將要來介紹 Nang Loeng 戲院所在的曼谷老社區,與曼谷這座城市的關係,老市場的修復又如何帶動社區的發展,這百多年來經歷了什麼樣的故事。

Nang Loeng 社區位於歷史悠久的老曼谷 Pom Prap Sattru Phai 街區,在兩條大渠道之間,早在兩百多年前,便陸續有人前來墾荒。第一批來到 Nang Loeng 的社群是高棉人,是戰爭過程中的俘虜,泰王在 1782 年賜與土地讓他們定居;而第二批來到這區域的居民,則來自泰國南方,因為拉瑪三世出兵鎮壓該地,爾後再將這些無家可歸的人們移居到這裡;後續更有來自中國的華商、緬甸與越南商人。Nang Loeng 這地區在拉瑪四世時隨著運河的修建而變得重要,是當時的經濟中心,也緊鄰著政權核心。

沿著今日的道路,距離知名的民主紀念碑只有大約五分鐘腳程,順著馬路走,兩旁都是一、兩層樓的平房,彎入高大的鐵柵欄門,一旁豎立著寫了「Nang Loeng 市場」的解說牌,這是當初將這裡規劃為文化資產保留區所設置的;繼續往前走便是通往 Nang Loeng 市場的通道,整個社區以 Nang Loeng 戲院與其廣場為中心,市場與居民的住家圍繞著那廣場而修建。日常的午後,沒什麼外來遊客,在街區巷弄中走動的多是當地區民,大叔們坐在戲院廣場旁的桌邊聊天、下棋,隨手便向一旁攤販的阿嬸點杯冰涼又甜入心底的飲料;市場裡除了一區是生鮮食物以外,其他的多是烹調好買回去就可以現吃的熟食,各式泰式小吃,隨意拉張椅子便可以在街邊大快朵頤,色彩鮮豔的甜點、新鮮水果,幾乎想得到的泰式美食都可以在這邊找到。

Nang Loeng 市場(ตลาดนางเลิ้ง)興建於 1899 年,是曼谷第一個從水上市場遷徙到陸地的市場,成立不久後,附近逐漸形成生活圈,隨著居民生活圈的形成,經濟蓬勃發展,Nang Loeng 戲院也隨之興建,以滿足當地居民的日常娛樂。拉瑪五世時(1868 - 1910 年在位),週邊路面道路興建完成,Nang Loeng 是當時曼谷的貿易與娛樂中心,其社區週圍的商店建築與廟宇、位於社區中心的電影院,皆扮演著帶動社區經濟繁榮的重要角色,人們到電影院看電影的同時,也會到市場消費,當然貿易的繁盛,也連帶娛樂事業的發展,促使電影院的興建。市場的後方有著社區中的信仰中心──那是一間木頭門柱高高架起,漆成朱紅色的廟,裡頭祭祀觀音、土地公等華人民間信仰,是大約一百多年前由移入這裡的華人後裔興建的。

七、八零年代,因著交通運輸的道路逐步擴張,許多未開發土地也興建了各種店家、市場、娛樂場所,現代化的建築也一間一間興起,曼谷的商業與娛樂中心位置轉移,Nang Loeng 逐漸沒落,店家、攤販漸漸外移,不再是城市裡熱鬧的核心。相較於過往,Nang Loeng 社區明顯地少了活力與自我認同。街區的建築夾雜著不同時期修建的痕跡,老舊建築隨著時間而頹圯,新式建築交錯興起,本是當地娛樂中心的老電影院被遺棄,失去功能也沒有妥善的保存。

由於整個 Nang Loeng 市場相當老舊,結構非常脆弱,皇室資產局(Crown Property Bureau)意識到這市場珍貴的歷史價值,因此展開了保存計畫。結合曼谷的都市發展政策和國民健康衛生局,2006 年那次保存修復──包括排水系統、市場裡的走道、洗手間,以及建築外牆重新粉刷,花了一千七百多萬泰銖(泰銖約等同於台幣),整頓市場建築體與空間環境衛生,將攤位的材質改成了水泥;目前市場大約有 148 個攤位,為了不讓攤位之間太過壅擠,這數量比起以前的老市場要少了些。如今市場仍照常運作,販售生鮮食物也販售熟食,是周邊居民打點日常飲食的去處。

Nang Loeng 市場獲得保存與修復之後,負責市場攤位出租的 Weerawat Rattanatassanai 先生便表示,市場經過一番整頓後,市場內外煥然一新,攤販回流顧客也回流,獲利明顯增加,攤販與市場管理委員會的合約重新簽訂,租金也依照行情獲得調整(不然之前的合約是二十多年前簽訂的),皇室資產局讓那些原有的租用者保有優先挑選攤位租用的權利,其他多餘的才會對外公開招租。

經過當地居民與皇室資產局推動的修復與整頓後,攤販漸漸回籠,因著 Nang Loeng 市場和社區被規劃為文化資產保留區,也吸引了國、內外觀光客前來,人潮連帶地促進買氣,市場逐漸恢復活力;社區居民在過程中,為了要保存這些老建築與社區的完整性,因此展開了相關的文化遺產保存調查計畫,作為居民文化記憶的保存,也作為規劃曼谷觀光景點的相關資料。透過實際的活動參與,在保存社區的過程中,居民們凝聚彼此對生活環境的關注,面對不同意見時能彼此溝通,自發性的發掘社區需要什麼樣的活動與事物,自我培力。藝術家 Preeyachanok Katsuwan 發起了社區發展計畫,希望透過藝術活動帶領孩子們認識社區,帶進更多的居民參與甚至是外來的人,她運用劇場治療的方式,舉辦工作坊等活動,帶入更多文化資源。

Nang Loeng 市場與社區的保存修復計畫,不僅重建當地居民對社區的認同,讓社會大眾透過 Nang Loeng 的例子重新看到歷史文化資產的價值,了解到文化與藝術具有凝聚社區居民的力量,成為當地與外界連結的核心節點。

#老曼谷 #文化 #曼谷 #泰國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Bricoleur 
攝影Bricoleur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