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體膚與心靈的一帖私房藥──專訪黃信恩、吳妮民

療癒體膚與心靈的一帖私房藥──專訪黃信恩、吳妮民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1.07.2013

醫學與文學的結合,黃信恩與吳妮民各自創造出了一方天地。來自台北的吳妮民、居於高雄的黃信恩,在台南這座城市共度了三年的醫師與創作生活。透過黃信恩與吳妮民的對談,兩人身分的相似與對照,生命與青春的圖譜開散成寫作的多重面向,呈現於讀者眼前。

醫師身分的轉換 回望過去天真的眼光

「用一個故事來換。」多年前寫就第一本散文集《游牧醫師》的黃信恩,今年帶來了《體膚小事》。三十二篇散文,書寫肉身與感官,近乎解剖學的概念,將人體的頭頸部、胸腹部、軀幹與四肢、骨盆會陰與其他分作四卷,以人體部位為引子,訴說每一段人生的故事。談及《游牧醫師》與《體膚小事》,黃信恩回憶在前書中集結的作品,多是他擔任醫官以及實習醫生時寫成,隨著邁入住院醫師、主治醫師,醫學的路途不再若擔任醫官時的島嶼邊陲游牧、實習醫生的科別遷徙。

吳妮民的《私房藥》則是集結了大學時期身為醫學院學生的作品,到這幾年所書寫的散文、專欄。從大學時期為了緩解醫學系沉重的課業負擔而提筆寫作,再到實習、擔任住院醫師時需要值班的生活,書寫的作品也標示了自身的里程碑。同樣談及身分的轉換,吳妮民形容實習醫師「有種天真的眼光」,必須試著自己做決定,身分的轉換多了更多訓練、擔負起責任,轉為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索。

真實與虛構 醫療散文的界線

對於自身作品中佔據較大篇幅的醫療主題,如何於醫病關係與文學創作中取得平衡點,黃、吳兩人皆提到了對於隱私的顧慮。與書寫自身生命經驗不同,若是關於曾接觸過的病患,要如何不暴露他人隱私是一重要的課題,姓名的變造、身分的模糊是必要之舉。

但儘管有了適度的調整、背景的稀釋,吳妮民坦言建立於此的醫療散文書寫起來其實也讓她感覺到矛盾。在書寫〈週間旅行〉時抽換掉姓名、改以姓代稱,在作品面世之後,文中所提及人物讀到文章、認出了當時擔任醫生的她,讀者與病患的身分在此時交會。雖然她無從得知文中人所想所思,但她表示在書寫的當下,她也會在故事裡斟酌,希望得以降低文字暴露可能的傷害。

寫作所帶來的,是快樂

「寫作是快樂的,可以完成自己的想法。」吳妮民如此說著,「所學與所要講述的課題能夠切合,有時回過頭來也會慶幸自己寫下了這些當時的記憶以及想法。」寫作的衝動也存在於黃信恩的創作生涯中,「不寫下來就會忘記」,或許寫作的存在也是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環。

談起寫作的啟蒙,兩人是循著在高中時寫作的嘗試,而逐漸踏上此路途。吳妮民笑說自己當時因為太喜愛張愛玲了,試圖模仿張腔寫就了幾篇小說,直到大學時期廣泛閱讀華文作家的作品,例如駱以軍、甘耀明、黃錦樹等人,才瞭解到華文世界中的文學其實是十分多元的。

吳妮民在《私房藥》中所書寫的〈重慶森林 青春藍調〉,有著屬於千禧年前台北高中生的共同記憶,標示了特別的、青春獨有的「反抗」調性,也共構了許多人的青春符碼。她提到當初會有此篇文章的發想,是源自於「想要紀念高中的青春」,以及對於高中時期所看過的岩井俊二電影獨特的敘事方式印象深刻。

黃信恩則是提到,自己在大學時期看到公共電視改編自徐金財〈鴿〉(第十二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首獎)的電視劇,發覺說故事的迷人之處,以及在書寫小說中的自由,因此早期所嘗試的作品多為短篇小說。只是隨著對於各種文類的探索,最後尋找到自己擅長的聲腔,「我覺得我比較能掌握散文的語言與敘述方式」,也就是透過散文,繼續做一個說故事的人。

寫作者的交會 「在台南共度的三年時光」

寫作與醫學生涯繼續往前行進,停駐於台南。吳妮民從大學時期一路到住院醫師,在台南待上了十二年整,近乎於現今人生的一半。而令人驚訝的是,黃信恩出生地其實是台南,小時因父親工作關係搬來高雄,從此在高雄就學、長大。後來工作到了彰化,再一次回到台南,就是擔任住院醫師,與吳妮民成為工作上的夥伴。

「台南給我的感覺是很親切的。」也許因為原生家庭的緣故,黃信恩從父執輩身上所接觸到的,就是來自台南人的作息以及生活型態。近期醫病關係的緊張,在台南他感覺是較少的,「這裡的病人,給我一種含蓄、對醫師還蠻尊敬的態度。」如同《體膚小事》中〈楊桃阿嬤的手〉,楊桃阿嬤給過年輕醫生的信任,他至今依舊感激。

透過文學早已互相知悉對方的兩人,曾經在文學獎頒獎典禮中打過照面,但直到在台南共同工作後,才有了較深的認識。除了發現黃信恩是不若外表以及書信往來那樣嚴肅的人,「我很珍惜與他相處共事的那三年時間。」住院醫師的高壓生活下,吳妮民說道,有一個夥伴能夠討論文學與創作,是幸運的。

最後談起未來的寫作計畫,吳妮民表示想要追求醫學之外的可能,「應該期許自己將來的寫作,不再沾醫學的光」,跨出自己擅長的領域,想開始書寫家族中更深刻的部分,關於地域的遷徙,自東部與南部流轉至北方。黃信恩也開始思考,日後的醫師生涯中是否還有其他可以繼續書寫的題材,而近期予以他最多創作衝動的是關於高雄生活的散文書寫。至於未來,還會有什麼帶給他感動,就留待未來了。

#黃信恩 #寫作 #吳妮民 #專訪 #台南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佩妮誰
撰稿佩妮誰;溫為翔、潘怡帆(編輯協力)
場地協力Fika Fika Caf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