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聞攝影展 2012:鏡頭裡的歷史——阿拉伯之春

世界新聞攝影展 2012:鏡頭裡的歷史——阿拉伯之春

作者Rhyme
日期05.12.2012

不常上陽明山,因此每回沿士林官邸、仰德大道而上,總有離開國門的新鮮感。到半山腰看展覽是頭一回,這地點真是選得好。

初次造訪玉溪有容基金會所在的 Studio 94,外頭的庭院不花俏但很難不令人欣羨。我不懂禪,但若禪是種哲學意境,裡頭的空間予我的便是極富禪意。靜,並且播放著似世界音樂(New Age),搭著一幅幅世界攝影,味道對極了。

世界新聞攝影展的年度獎項、一般新聞獎,比起技術,我想意義在於濃縮、再現過去一年的議題。新聞進入產製階段,便成舊聞了,更別論今天的瑣事隨時能蓋掉昨天沸揚的要事。太快了,我們的記憶庫又有限。所幸有這些深入第一現場的優秀攝影師和展覽,提醒準備跨年的人們:「勿忘啊。」

今年展覽,圜著觀展人的便是「阿拉伯之春」。這是台灣人陌生的議題,但它正寫入世界史。九月,在 CNEX 紀錄片影展看了《阿拉伯之春》,對比今年台灣蓬勃的公民運動,是非常心有戚戚的。歷史永遠具警惕性,那何況是正在「發生的歷史」。

中東世界在去年二月起,數個月內,四個國家接連大興革命、趕走獨裁者。當初台灣媒體不少論述重點在於「社群媒體」,我熱衷新媒體研究,但老覺得這根本放錯重點。媒體只是工具,看著紀錄片的過程,我想起的是我們的民主革命運動,也不過二、三十年前;首次民選政府,我們七年級生可都在有記憶的年紀身歷過。《阿拉伯之春》那強烈的影像,再次提醒著:所謂民主、經濟、自由都是動態式,你不爭取,就會被收走。  

攝影師用鏡頭,把我們帶到躺平的格達費和穆巴拉克身邊(前者是掛了,後者躺著擔架上法院)。就如同讀北韓紀實書籍般,那種既平行又難以想像的矛盾感湧上:「我們認知富裕、繁榮的廿一世紀,隔壁竟然還在玩獨裁。」日常瑣事,讓我們對這麼大的現象無感,因此矛盾感很重。

日本 311 海嘯和引發的福島核災,也以大幅高解析的照片展示面前,壓迫感挺大,整個城市被扭玩著,毫無招架力。但可笑的是,擋不住地震海嘯認了,核電廠卻是人類自己弄出來的,福島管制區那蕭條景象,就是陰屍路般的末日。

末日或許一直都在某些角落,如墨西哥。過去一年,墨西哥毒梟之戰更為激烈,在台灣媒體能見度上不佳,同時也礙於尺度。直到在那照片中看著被肢解的人(或許黑道、或許軍警或政要)。對!就是肢解的照片,當時我由下往上看,抬頭看見那整理好的頭腳手,真的銼了很大一下。(對這種照片不適者,真的要小心)打從我頭次聽聞墨西哥毒梟之惡,就覺得這國家瘋得可以。(若搭配《被天堂遺忘的孩子》一書,那一整天簡直會對世界徹底心灰意冷)

說是杞人憂天也好,我確實認為,這幾年台灣的公民環境受到相當的打擊。但特別的也是,公民運動有了新樣貌和新成員,真是成也媒體敗也媒體。若非主流媒體將戰場逼上社群媒體,今日局勢不知如何?可能就真的是溫水煮青蛙了。

於是,看著今年的攝影展,分外深刻。槍是什麼?對我們而言,大概是龐德和好萊塢英雄的正義配備。但對於世界上許多區域而言,槍是生活。我們不必從小扛著槍在街頭討生活、不必接受洗腦教育,但如果真的忘記這些都可能成真,我們遲早,會回到那種世界。

言重了,展期最後一週餘,非常建議大家上山去看看。光是 Studio94 禪意般的空間,也足以讓人有踏入異國的滿足感。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文字Rhyme
圖片www.worldpressphoto.org、taipeistudio94.blogspot.tw/、www.facebook.com/idontwantwa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