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北京城
從自行車王國到汽車大國之路
必須先坦承一件事,我是個「愛車人」。 2010 年 7 月底,在把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搬到北京來之前,我曾許下那麼一個小小願望:要在這個古今交匯的大城市「好好努力、天天向上」,很快為自己購買一台有型有性能的都會小車(例如,正紅色的 MINI Cooper S!),開往天安門廣場、天壇,以及大小胡同之間奔馳拐彎,在行人與自行車面前呼嘯而過,該有多麼愜意!
這個夢想,很快地就幻滅了。初到北京不久,我立馬(註:大陸網路流行語,意思是「立刻馬上」)發現一個事實,北京市大約兩千萬市民中,跟我有類似想法的大有人在,而且,MINI 在每個街角都有那麼兩三輛,一點兒也不稀有。在這個曾經的自行車之城,每條馬路上的單車專用道猶在,以往黑壓壓看不見盡頭、穿著保守踩著飛鴿牌自行車的大媽們,卻已經不知消失到哪去了;現在的北京城主要幹道「五環路」上,很容易觀察到北京人對汽車的喜好程度,德國大眾汽車可說是真正的「大眾」車了,而 BMW、Lexus、Mercedes-Benz 等高檔汽車品牌的密度之高,更是令人嘖嘖稱奇。
很諷刺地,這樣的觀察,往往都是在北京的路上堵車堵出來的時間所進行的。以五環路(五條環狀線快速道路)為範圍的北京市區,上下班尖峰時間堵車那是自然的事情,但上午 10 點半、中午用餐時間、傍晚、晚上 9 點半......任何一個隨機取樣的時間,北京都有可能在進行程度不一、範圍不定的塞車劇碼。2010 年 9 月中旬,一個飄著小雨的週五晚上,這場塞車大戲的高潮,在 Google Maps 路況地圖上震撼了全世界:北京市區的主要道路幾乎呈現全部紅色的狀態, 140 條道路發生了嚴重壅賭,在路上動彈不得的車輛數則難以計數。有幾個確切的數據,足以反應北京人有多麼瘋車,就在去年,北京市汽車數量已經堂堂突破 450 萬輛,而八年前,這個城市還只有 200 萬輛汽車;北京汽車數量從 300 萬輛成長到 400 萬輛的時間,僅花了兩年七個月,而東京曾花了12 年,才達到這個規模。專家估計,2015 年,這個數字就會自然成長到 700 萬輛的規模。
其實,城市汽車數量並不是堵車的真正原因所在,現在的北京人會帶淚地開玩笑道,連買瓶醬油都要開車上路!私家轎車的利用率,北京遙遙領先其他的國際大都會,主要還是因為大眾運輸工具,像是地鐵與公車的普及率嚴重不足,而單車正被時髦、收入增長快速的年輕城市人,視為落伍的遺留物,使用率已經掉到 18% 左右。雖然北京市早已搬出依照車牌尾號,在不同日期限制汽車上路,但在汽車超快速的成長態勢之下,已經無法解決塞車問題。CNN 北京分社採訪主任 Jaime FlorCruz 在針對北京堵車問題的專題報導中,更指出一個大夥兒心裡有數的原因,那就是在北京街道上開車的許多人,其實根本不懂得開車的基本規則,汽車、出租車、行人、各式三輪車在街道上亂竄乃至於來個小擦撞,是每日北京街頭屢見不鮮的畫面,首都圈,也就成了人們口中的「首堵圈」了。
我很慶幸自己在北京生活的第一個星期中,鍥而不捨地找到了我在這個城市的第一台車--不是紅色 MINI Cooper S,而是一台蘋果綠的 Fixed Gear 單車。在北京熱鬧的巨大停車場上,我確認了單車的確是最快速的移動方式,或許沒有地鐵那麼快,但是北京地鐵擁擠的「盛況」,也是讓人不敢領教。北京第一家 Fixed Gear 車店 Natooke 的創辦人伊泉,不但是一位著名的單車與特技表演者,來自德國的她,也成為呼籲北京人朝先進國家城市看齊,棄汽車就單車的一位受人矚目的提倡者。下面這則影音,就是她在 TEDxBeijing 的演講,從解析北京堵車問題,到表演單車特技給觀眾們看,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激發人們對單車的思考,以及對汽車文化的反思。
伊泉(Ines Brunn)的 TED x Beijing 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