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媽愛上拍照

當我媽愛上拍照

作者風軾
日期21.03.2012

我媽不是個科技愛好者,我想大概也很少人的媽媽是科技愛好者。她的的確確比我早學電腦好些年,也是她饒富遠見的把我送去學電腦,甚至在我 10 歲時就花大錢買了個 PC 286、40MB 硬碟、彩色螢幕的電腦給我。

40MB 的硬碟在現在只能放不到 10 首 MP3 和不到 40 張 500 萬畫素照片,但在很多電腦根本沒硬碟的年代,40MB 硬碟給人感覺大概跟現在的 4TB 一樣。

而彩色電腦螢幕?根本就是奢侈品了,幾乎就像現在你買電腦然後配一台跟電腦主機一樣甚至更貴的 Eizo 或是蘋果的螢幕。

我媽買電腦給我、送我去學電腦(QBasic 和 Dbase),秀給我看她在公司學會的倉頡輸入法、倚天、PE2/PE3、漢書等文書處理工具。

但我當時唯一會用到電腦做的事情是,打電動。

3C 科技產品進步很快,距離我的第一台電腦也不過才十年光景,距離我爸買他那窮人的蔡司 Yashica electro 35雙眼相機大概也才不過快 20 年,我已經在學校慫恿系上買了第一台數位相機,Kodak DC4800,310 萬畫素,我記得買的時候是快 25000 元。

隔幾年我幫我爸買了一台 Casio QV-R40,不過他很少用,兒子長大後,他其實也很少拍照了。我爸媽出門遊玩和家庭聚餐多數還是用裝底片的 Olympus 傻瓜相機,大台、粗勇。

我在 2005 年買了一台堪稱經典的 Canon IXUS 40。經典的原因是金屬機身扎實,而且開機超快速,拍照寫入速度也超快速,完全符合我當時對隨身機的需求。

這台相機我借給我媽幾次,讓她出國玩時拍照,但從她拍的數量看來,我媽並不是很喜歡用它拍照。或許是因為機身太小,或許是螢幕太小,或許是功能太少(好像……不太可能),但總之一直要到 2010 年,我又買了一台本來要自己用的 Panasonic ZS3 交給她之後,她的旅遊攝影之路似乎才完全被開啟。

當然 Panasonic ZS3 是比五年前的 Canon IXUS 40 好很多,不但螢幕大、有防手振、可高畫質錄影外,還有 10 倍光學變焦。但我想重點還是那漂亮的螢幕,不管是誰,拍完照後,至少在當下會覺得,「嗯,這顏色不錯,自己還蠻會拍的嘛。」

我媽帶著 ZS3 去了歐洲、日本、韓國還有九寨溝,去年花博期間甚至還去了三趟把每個館都好好逛了一遍。

對於年輕一代的我們,拍完照片要分享的方式就是丟到網路上。這兩年是 Facebook,而五年前則是丟到 Flickr 或無名小站上。

而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照片要洗出來才能分享。而分享的方式就是拿著相本給朋友看,一張張翻閱,指著總數不過一卷 30 來張,現在看來少的可憐的 3x5、4x6 照片,興奮的說著故事。

但是要把數位相機拍的照片都洗出來,一來你要全部看完挑過,對於出去一趟動輒幾百來張的數位照片來說實在費事,二來洗個幾十張照片花上幾百塊錢,好像頗趕不上流行。

所以她就讓同事幫她弄了相片光碟。

看得出來是用 iMovie 做的,簡單的特效配上音樂,她興致昂昂的先在家中電視放起來自己看著回味一遍。然後又帶回基隆過年時放給我大伯母、三嬸和奶奶一起又看了一遍。

至於她還有沒有帶去其他地方再分享給她朋友看上幾遍,說上一遍又一遍旅行於歐洲、九寨溝和日本的故事,我就不知道了。

做科技媒體的我,每每在追逐最新的技術和產品,因常看最新的資訊和產品,常不自覺的認為剛推出的產品了無新意。但偶而停下腳步往回看時,才發現日子真的飛快,而科技產品進步之快之有趣,當初真的很難想像。

就像事過境遷,時光飛逝,那個我家買第一台電腦的 1990 年代已經過去了 20 年。我媽依然在用倉頡輸入法,而他的兒子一個靠輸入文字維生,一個在念資工,或許當年的鉅額投資,也不算失誤?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文字風軾
攝影林易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