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菸葉廠《菸・葉・廠——複薰的金黃記憶》:留白的地方,歷史可以填滿

屏東菸葉廠《菸・葉・廠——複薰的金黃記憶》:留白的地方,歷史可以填滿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5.02.2022

挑高四層樓、整面山形牆的暖黃光線如教堂般降臨,頓時感覺自己好渺小——這是許多人第一次踏進菸葉廠時,震撼的感受。

巨大工廠裡沉眠著巨獸般的機具,歷史在此安睡。許多人並不知道屏東市熱鬧中心處有這一大片荒棄之地,直到終於踏入,才從宜東文化策劃《菸・葉・廠——複薰的金黃記憶》常設展得知:原來,台灣歷史有過這樣的一頁。而觀者渺小也如一葉,行走在其中,彷彿已經聽見工廠運轉的聲音從過去傳來,轟轟作響。

一片渺小葉子的巨大感受

許多台灣人不知道的是,我們曾經種了好久的菸草。菸葉幾乎有一個手臂長,收成時,菸農需滿腹捧抱著菸葉。要能凝縮成一根根細小香菸,則須在菸葉廠裡經歷各式鍛鍊。屏東菸葉廠建立於 1936 年,負責菸葉耕作技術指導與採購及收購後的複薰加工貯存。七〇年代屏東菸區成為全台產量最大的菸草契作區,外銷的菸葉每年賺進大量的外匯,直到 2002 年關廠,67 年的薰香乘載屏東人兩個世代的記憶。 

「我對工業遺址一直有一種非常迷戀的心情。」向來善於處理博物館與舊空間策展的宜東文化羅健毓,這次與本埠設計的蔡嘉豪、偶得設計的陳怡彰聯手,將菸葉廠中的除骨加工區、複薰加工區策劃成常設展。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每場 3 分 38 秒的「除骨作業光雕投影秀」。

IMAGE

由左至右分別是本埠設計蔡嘉豪、偶得設計的陳怡彰與宜東文化羅健毓。

走上只容一人通過的狹窄廊道,感覺自己就像是一片菸葉。

他們轉化除骨機械設備 12 道流程,耳際是轟轟作響的音樂,演繹過去工作時上百顆馬達共響的噪音,LED 燈光秀取代菸葉被除骨的翻滾樣態⋯⋯羅健毓說他們使用多媒體的最大原則是「不為了動而動」,必須透過顏色、燈光、聲音創造與現場或內容相連結的感受性。菸葉廠經濟、歷史、技術演變等資料厚重,她謹慎取捨,「這裡畢竟不是博物館,目標是『有感』,必須讓人產生——『噢,下次有朋友從北部來,我要帶他到菸葉廠看看』的強烈感受。」 

此次負責照明設計的陳怡彰表示認同,當知識量太高觀者無法吸收時,往往落入走出展場只記得門口冰棒很好吃的結局。「其實不管是做展覽或是燈光,我們都在設法創造一些記憶的片段,讓人走過之後留下一些印象,創造記憶點。」

IMAGE

「除骨作業光雕投影秀」讓參觀者走近機械中廊道,身歷其境。

他分享,工業遺址的改造再利用,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如何保留既有的時間性與空間感。「例如在處理菸葉廠,我們很多時候在談的是如何透過一些展示行為,讓這些舊機具的存在對觀者產生意義,讓人進來的時候,真的把他拉回到 1936 年。」

面對不能死而復生再次運作的大型機具,羅健毓也以多媒體投影使它再次活躍。90 秒的光雕動畫投影在「真空濕潤機」上,再現菸葉於蒸汽中散開的姿態;而在「菸葉切尖作業」動畫中則重演排葉、切尖的細膩過程。「這些機具,是我們最珍貴的展示品。我們不動它,不做任何外加裝置或改變造型。投影關掉,還原給機具原來的樣貌。」

IMAGE

在切尖機上的輪播動畫,重演舊時在此場域進行的菸葉切尖過程。

IMAGE

一入場的展區「菸葉實驗室」帶領觀眾認識菸葉廠的沿革。

比做更難的是不做

走出除骨區,魔幻漸漸退去,一條凝望機具的「日光廊道」使觀者慢慢回到現實。

這一條寬闊的廊道,是羅健毓的堅持。「我希望觀眾走進來,感受到的是屬於工業遺址的原汁原味。我們試圖不放進過多討好的視覺、太甜膩的設計進來⋯⋯其實要爭取這種『少做』真的很難。」場域大,起初機關長官也擔心會「太空」,幸好最後他們一起找出恰當的尺度,「當大家都急於要做什麼,有時候不做什麼反而可以留下一些很珍貴的東西,那是屬於感受與想像層次的東西⋯⋯我們花很多時間一起思考,在做與不做之間拿捏。」 

延伸閱讀
IMAGE
羅健毓說自從接下這個展覽起,彷彿也把臺文館的使命一同承接下來了,欲能讓人看見臺灣文學的雅與俗、看見文學所記錄下的歷史長河,亦能讓逛展民眾發出一聲有力的告白——「不要以為你離文學很遠!」

這般拿捏,時常處理舊建築的蔡嘉豪非常有感,「我們常常面臨:不能做太多事。我都在『縫隙』中跟舊的東西對話。」

「菸葉廠這整個空間,本身就是展品——這是大家的最大目標。」團隊總在細微處執著,就是為了要好好展示空間本身,如果真的要外加物件,那一定是使用原本空的空間,並且不破壞質地。因此蔡嘉豪選擇在展場使用金屬版料而非木料,呼應工業器材,延續工業性氣氛。 

走過日光廊道,轉彎後一座巨大的機具「菸葉複薰機」對應著蔡嘉豪打造的「職人匠心區」,「在那塊空地,我創造了一個新的物件來和老機具對話。」以金屬版建構一處如管道曲折的展示區,創造的是一個觀眾可以停下腳步、改變節奏的頓點,呼應廠區機具、鐵件大多有彎曲的樣態。

它也好似一處扭曲時間的時光機,走進裡面,就可以與曾經在這裡工作的人們再次相遇。羅健毓著迷的機械工業遺跡下,永遠以「人」的氣味作為核心,「整個展覽閱讀到最後,必須收在曾經在這裡工作的人身上。讓他們親自告訴你這裡以前的樣貌。」

物料課課員陳梅珍回到工作了一輩子的工廠,指著門口幾顆芒果樹笑道,只要一下雨一刮風風,大家就在樹下撿芒果吃。訪談影片邀請幾位菸廠的前員工,順著他們臉上的細紋與一點也沒有忘卻的工作細節,搭配宛如穿越時空的快捷鍵的歷史文物,霎時,觀者和他們並肩,置身當時的工作情境。 

不知不覺,在這塊金屬管圈中流連忘返。時間在這裡發生奇妙的疊合變化。 

IMAGE

「職人匠心區」以金屬版建構一處如管道曲折的展示區。

蔡嘉豪說空間設計像是一塊「遮色片」,「當你經過這裡,我把那裡濾一下,你就只會讀到我們提供的東西。空間設計就是這樣的手段。」有時候擋住新時代,有時候守護舊光景。聽起來有魔法似地,但他又撇清,説空間設計在展示中只是輔助的角色,陳怡彰也跟進:「燈光更是!」

像是為了要讓歷史再往前站一點,他們都搶著往後退,把自己縮得好小。

最好的就是,這個光不是我做的 

「人的眼睛其實很好騙,我們可以利用科學數據去把某些物件從背景凸顯而出。」

陳怡彰一再強調,燈光能做的事情不多,只是讓本來就在的價值被看見。「我常常說,如果在 NBA 打籃球,燈光永遠都是一個做助攻的人,重點不在得分,它就是把這顆球送到主攻手上,讓別人去得分。」陳怡彰知道,對很多人來說燈就是會亮就好。但其實我們以為理所當然地看見,背後都暗藏著燈光的精密設計。「照明一直以來就是,以非常理性的科學思維,去達成非常感性的條件。」

陳怡彰強調「減法」,把不必要存在的視覺干擾拿掉,自然就會增加視覺空間中的主從關係或次序。陳怡彰舉例,當參觀者行經機具區域,他將光線都聚焦在機具上,同時刻意將空間背景光線的對比拉開,機具就會更直覺地被眼球感知。「我只希望能夠透過燈光的引導,讓走進來的人可以把時間、目光停留在展示內容上,產生一些對他來說有意義的一個記憶。」

展覽尾聲是一座金黃色的「山形牆」,由鋼構椼架與玻璃纖維波浪版結合成巨大的山形窗景,因應工廠挑高需求與材料特性,使光線射入後全廠染成金光,有如菸葉的金黃色調潑灑參觀者身上。保留住這座山形窗景,邀請不畏高的參觀者走上貓道,從高處接近光源俯視腳下的廠區,這種接近電影場景的視角,讓人大起雞皮疙瘩。「最好的事情是,這是它的原貌,這個光不是我做的,是自然的。」

陳怡彰說踏貓道,站在山形牆前,他認為這個空間是全區最充滿戲劇張力的地方。「非常有時代感,又具有未來感⋯⋯它是一個混雜著不同時間段集合壓縮起來的一個空間,你站在那裡,可以看到不同時間點可能呈現的樣貌。大概不會有其他空間有這樣子的一個表情了。

IMAGE

從山形牆高處向下俯視廠區與展區。

IMAGE

參觀者能踏上貓道,體會直視山形牆金黃光的戲劇張力。
 

這個展覽,屬於地方的每一個人

站在一處停止營運二十年的舊空間裡,往舊時光回望,菸葉加工是一個已經沒落、消失的產業,陳怡彰卻提出另一個凝望點。「歷史的走向,它是一個環狀,其實我們一直走在這個環上面,所以我們好像是往後看,但從另一個方向看,後面的東西也可能是前面。」費盡心思地再現過去的生活樣態,出自溫故知新,出自對未知好奇,也可能在對焦「過去」時也發現「現在」甚至「未來」。

一個歷史空間為什麼要被重現?陳怡彰認為時間是不分過去現在的。「它其實也是我們當下生活的一部分。它透過被展示,可以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一些思想或行為態度上的影響,讓參觀者有新的體驗,那就是在充實生活體驗的一種方法。」

IMAGE
IMAGE

蔡嘉豪回應空間終究要發生「生活」。他習慣帶入角色來思考空間。從角色的生活樣貌出發,如果面對的是一棟乘載家族的房子,就成為家人,面對一個商業空間,就把自己想成在這裡上班的人。「在走進這裡的片刻當下,你會變成某個角色。我們試著創造一種可能性、一個機會,讓來到這裡的人閱讀到不同的生活。」

羅健毓聽著頻頻點頭,說他們沒有套好招,但前面兩位完全說出她心中所想。「每一個當下就是一個歷史,未來回頭看都是歷史。」而「人」,是她在處理任何展覽都不會放掉的元素。不論是過去展出過的歷史建築、台北機廠或這個屏東菸葉廠的展覽,「這些工作的人,是非常光榮、有使命感的,他們乘載台灣曾經在經濟發展面很重要的環節。」在處理此類體現職業生活文化時,她傾力讓曾經在其中工作的人躍出歷史,

「我希望我們每一次完成的展覽,它可以成為在地居民的一個驕傲。可能以前在這裡工作過的阿公阿嬤,他們可以帶著孫子孫女回來看展。」然後看見他們生命的痕跡——這是一個很微小的出發點,但卻是羅健毓緊握手心的初心。 

IMAGE

《菸・葉・廠——複薰的金黃記憶》
期間|2022.02.25(Fri.)起,常設展
地點|屏菸 1936 文化基地屏東菸葉館(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 1 號)
主辦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展覽策劃與製作統籌|宜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展場空間設計|本埠|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多媒體統籌|淇奧友善股份有限公司
除骨區燈光影音秀製作|NL Interactive
菸葉廠歷史介紹動畫|Re-lab  轉轉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燈具供應與安裝|丞逸照明

#策展 #宜東文化 #常設展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專題統籌游育寧
視覺統籌潘怡帆
採訪廖昀靖
撰稿廖昀靖
攝影邱家驊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