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用和阿嬤交談的方式寫歌——專訪珂拉琪

只是用和阿嬤交談的方式寫歌——專訪珂拉琪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7.04.2021

BIOS monthly 以創作文化為核心,持續發展多元深度的線上內容,深入且兼具視覺美感的人物專訪有幸受到讀者喜愛,成為招牌欄目。2021 年我們出版《Wrinkles —— BIOS monthly 專訪選集 2021》,全書收錄站內精選專訪 15 篇、新增再訪內容,並邀集受訪者親自註解訪問後的生活變化與領悟。

本篇專訪也為書中收錄篇章,精裝典藏現正販售中 ➤➤ 點此購買

 

妹妹

「殖民者忽略的是:⼯藝品是族⼈⽣活的⼀部份,殖民者在破壞族⼈傳統⽣活習慣時,卻將傳統⼯藝從中抽離作為『藝術品』,變成可買賣收藏的物件,殖民者欲保護『原始藝術』的⾏為同時改寫了傳統⼯藝之於族⼈的意義,預⽰了接下來台灣原住民⾯對全球化來臨的景象。」

──夏子.拉里又斯《當代服裝設計中的原住民文化再製與文化論述的建立》

夏子的學士畢業論文中,一個重複回溯的時間點,是 1935 年日治時期台灣的「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灣博覽會」。

在這場為期五十天、台灣史上首度以全島規模對世界展示帝國治下之風土的博覽會上,被日本政府描述為「教化有成」的部份原住民部落,第一次公開演出本該不能有外族參與的儀式和舞蹈。

在殖民者以觀光為最終目的的安排下,原住民生活樣貌作為一種奇觀,被擺放在原始主義所想像之帶有自然、人性原初本質的「高貴野蠻人」位置。從那之後,在台灣這座島,原住民將自身日常作為一種展演的命運似乎從不間斷。有時,那所謂的日常甚至是他者的發明。

訪問前我找到夏子 Facebook 相簿裡一張照片,她穿著亮洋紅色的部落服飾參與豐年祭。漢人們不會知道那顏色的來歷是五〇年代國民政府為了花東觀光政策,「輔導」阿美族將服裝改為適合歌舞的紅色、粉紅色系;也不會知道她上半身的霞帔,是六〇年代瑞士籍修女魏克蘭引進中國侗族服飾融合阿美族十字繡而成,配上日本製的銀珠、塑膠亮片,為的是替部落找到不需昂貴材料也能製作族服的方法。

原先與部落生活經驗與階級體制緊扣的工藝,服膺殖民者的教化與觀看目光後產生質變,爾後殖民者卻反而意欲「保留」原住民的「藝術」,甚而質疑原住民不夠像原住民──這只是夏子三十頁論文裡種種批判其中之一。

然而平日裡,夏子戴著口罩,只露眼角眼影,輕聲細語,自稱社障(社交障礙之簡語)。原以為這打扮和日本覆面系歌手脈絡相承,她卻告訴我遮臉示人僅僅因為她這樣比較自在。論文早就寫好,如今延畢只因體育課沒修完,「就混而已啦,沒什麼特別原因。就混。」

珂拉琪 夏子

高中考上桃園第一志願武陵,母親眼裡的夏子卻「突然不讀書了」,老泡在社團,開始聽金屬、學吼腔。

「我媽本來不太喜歡我這樣,就覺得一個乖小孩,成績怎麼變吊車尾。」夏子沒想到爆紅之後,家人倒成了鐵粉,父親每天必刷一次珂拉琪 YouTube,隨時回報最新留言,身兼科普(珂普?)大使。「他會跑過來說:妹妹,有人留言說你們那句歌詞是在講什麼什麼,真的嗎?」

夏子為珂拉琪歌曲繪製插畫封面的技能,是因工程師母親認識一位電繪版代理商客戶、隨時能取得免費高級繪圖設備而練就;長夏子兩歲的哥哥讀心輔專業,兄妹倆平常會聊心理學中注重個體差異的論述,與後殖民理論下個人面對族群群體的矛盾──全家人寶愛的妹妹,今年哥哥入伍當兵,一回家就問:我可以跟其他役男說我妹是珂拉琪主唱嗎?

相形之下,最初邀請夏子一起做歌、催生珂拉琪的王家權,反而沒有這麼幸運。

哥哥

王家權重考過一次,從教育學院轉到商院,大學唸了七年。「本來我信誓旦旦跟爸媽說,我商學院畢業之後要去唸 MBA,他們非常開心,存了很大一筆錢給我。」此刻他身穿全黑蓬袖襯衫,頸鍊、胸前掛銀色骷髏,和大學時包著連帽外套參加歌唱比賽的樣子相去甚遠,「結果有一天,我就這麼屁囝(phuì-kiánn)地跟他們說,我還是想做音樂。」

珂拉琪 王家權

說「還是」,是因為王家權音樂早已玩了多年。最初練吉他的契機,是楓之谷:

「國中打線上遊戲,認識兩個網友,其中一個是高中生,對我們像大哥顧小弟一樣。有天他傳一個影片過來說『欸我彈了周杰倫的〈晴天〉』,然後彈得超爛。」

王家權的確有個親哥哥,也比他大兩歲。哥哥是王家權的音樂啟蒙,從小帶他聽周杰倫。家裡的吉他,是哥哥上高中加入吉他社後買來,不練了,王家權拿來練;後來王家權在成功高中吉他社做歌,當貝斯手,手上的貝斯也是哥哥擱在家裡的。「雖然現在知道那個網友彈得很爛,但是那時候看,覺得他好帥啊!坐在校園裡面,瀏海長長垂下來……」十五歲的王家權不停地、不停地重播那支網友為了耍帥立威而傳來的錄影。

「我就一個音一個音硬A,譜上寫手指要放哪一格,我就拗手指硬放。」王家權這樣學會彈第一首歌。⋯⋯

無論考上哪一間高中,他都篤定要加入吉他社。當年的成功吉他,每屆開學時約有七、八十個人入社,一年後會剩不到十個。「你練不好學長就罵,成發時我們負責打雜;走廊上和學長問好,學長會嗆你快去練琴。」學琴如從軍,初學者要練封閉和弦,成吉的練法是叫學弟用手指夾住指板、舉著琴跑操場,琴不准掉。

第二年,王家權成了社長。學長說,因為他從來沒有離開。

為什麼不離開?「喔,我就覺得學長真的太神了。」

「那是一個,尋找自己的過程吧。有一個你願意用一生去追隨的背影,讓你知道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可以去接近那個存在的。」

追隨著各種哥哥的背影,直到自己也成了哥哥。

如何知道正在接近那個遠方,王家權說,就在每一次做音樂的過程裡。上了大學,他發現社團比起創作更重社交,沒再加入吉他社,倒是與高中時的朋友組團,跑各大學之夜演出;團員來自幾個系,就有幾個系的舞台可以上。同一時期,小他五歲的夏子才剛被同學推薦聽宅樂,上網研究日系虛擬歌手,發現新世界。

從那時起,王家權就已經養成自己掌握大部份音樂編作的習慣。大學之後,是否選擇繼續鑽研樂器,會形成學生之間程度的大幅落差。王家權屬於程度較好的一方,一手攬下抓歌編曲的工作,團員們也樂見自然。

「創作的時候,我習慣一個人完成所有的東西。譜我就是點成這個樣子,你可以幫我還原,但不要改。這不是自視甚高,只是覺得溝通會很麻煩而已。」往後,這樣的製作習慣也延續在珂拉琪的合作模式上,夏子與他輪流擔任製作,更動編曲的底線緊抓在主導人手中。

2016 年,由王家權作詞作曲、他擔任吉他手的樂團「哈哈珊珊」作品〈半透明〉,登上 YouTube 頻道樂人 TV 的 Campus Voice 單元。不過,學弟妹們口中的小哈學長,很快就發現木吉他對自己而言存在極限。

他在那時遇見日本樂團 RADWIMPS 的音樂。接替周杰倫成為王家權下一個前方背影的野田洋次郎,在〈有心論〉的歌詞這樣寫:「為了不讓任何人在角落哭泣,你才把地球做成圓形對吧?」

「再繼續鑽研,木吉他可能要往 finger style 或 accoustic 去,」他說,「但我意識到自己不是想要成為一個非常會彈吉他的人,而是想要成為一個能創作出這樣,呈現出既痛苦又美好的世界的作品的人。」2017 年底,王家權毅然轉向電吉他。而在那之前,他與同輩人也隨著年紀漸長,遭遇迎面而來的外部現實。

「哈哈珊珊結束之後,我跑去重考了,一段時間沒有玩音樂。」從師大公領到政大企管後,近兩年的音樂空窗期,王家權找了金融產業的實習、向父母開了那張種下往後分歧的支票。「哈哈珊珊的主唱吳姈珊也考上律師,我覺得我之後應該也不會做音樂。」

「然後,我出了一場車禍。」他說。

IMAGE

對方

在家休養一個月,王家權發現自己的人生很假。

「我明明不喜歡商科,卻還是拿這件事和爸媽談判。」對他來說的撞醒,在父母眼中是撞傻了。同一時期,韓國瑜崛起,爸媽開始跟著遊行、家裡出現 Q 版韓國瑜手旗,王家權和他們的關係墜入冰點。

社會期待的時鐘也開始倒數。他即將畢業,隨之而來的是替代役期,再接下來是就業。畢業前夕才向音樂回頭,他到台大椰風搖滾社找新團員組成「人造人類」,從民謠曲風轉向電氣搖滾,偏偏成團後主唱也要轉學考。王家權欠著人情債回頭找吳姈珊,請她錄完人造人類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 EP。

吳姈珊告訴他,這是最後一次幫忙了,她要去當律師了。EP 發表後,王家權入伍,人造人類休團。

「這就是為什麼,我那陣子只能參加像『天下第一閃靈改造大會』這類不用 LIVE 的比賽。因為我哪裡都去不了。」

線上投稿 DEMO 的音樂比賽,成了王家權那時少數幾個做音樂的選項。沒有主唱、團員在忙,幸好他長年習慣自己寫歌。百無聊賴的替代役生活,他想起幾年前演算法送到他耳中、夏子於武陵高中熱音社時期的作品〈五八.肄業〉。

幾周後,夏子將會收到一封特別不同的邀約訊息。「我很常收到奇怪的邀約,聊沒幾句就裝熟。」進入北教大的夏子一樣沒玩社團,本想和武陵時期的團員、武陵第一劍豪 Kyon(背上時常背著一把劍,並會使劍和別人決鬥的一名友人)繼續合作,但劍豪考進東華大學,兩人線上玩了幾首歌,沒搞出名堂。社障夏子索性自己用軟體做 DEMO、幫唸數位創作系的堂姊和朋友做畢製遊戲配樂。

「配樂編曲和寫歌邏輯不太一樣。寫歌的行進可能是一個主歌一個副歌,但是配樂通常會一個 loop 一直跑,中間去做一些變化。那陣子我寫了很多這樣的東西,當時不會彈電吉他,也沒有器材可以錄音,所以 DEMO 裡都是一些假假的電子音效。」以珂拉琪名義發表的〈TIC〉〈紅弁慶〉〈MALIYANG〉,都是夏子該時期的作品改編。

〈五八.肄業〉對那時的她而言,也已經算是黑歷史。為了諷刺當時的武陵校長林清波對反黑箱微調課綱運動的發言,也為了做出一首能和師大附中〈古默寧〉齊名的惡搞畢業歌,夏子和社團朋友一起完成了這首創作。有趣的是,演奏這首歌的樂團和當屆的正式畢業歌〈微醺〉,樂手倒有不少重疊。

為了進行閃靈歌曲的改編,王家權想起了夏子的吼腔。「〈五八.肄業〉很符合我對創作的其中一個美學觀,就是創作者必須跨過孤芳自賞的階段。做畢業歌,很多人是寫給自己看的、只把自己的事情寫清楚。」即使不是武陵人,不認識武陵校長,王家權依然感覺到了歌聲中的憤怒與嘲謔。

邀約訊息裡,他寫出自己的想法,並附上誠懇自我介紹。光是這樣,在夏子的經驗裡就已屬少見。王家權包辦了參賽曲〈合掌〉的改編、錄音室的安排、還附上一份歌詞台羅拼音給不諳台語的夏子。她點頭了。

他們拿下「19 歲以上組」冠軍。而混合了兩人相異的音樂養成:宅歌與 Radwimps、周杰倫與 vocaloid、民謠與金屬的珂拉琪,也於焉成形。

珂拉琪 夏子 王家權

自己

2020 年初,珂拉琪的 YouTube 頻道還只有〈這該死的拘執佮愛〉(原名〈這該死的拘執與愛〉)和〈葬予規路火烌猶在〉(原名〈葬予歸路飛灰猶在〉)兩首歌曲。

搶下街聲排行單榜首、YT 點閱衝破六位數時,兩人很難過。

「因為它紅得有爭議,就是台語的部份。」王家權說。

發音與用字表記的爭議,讓他們壓力遽大。「很多留言說,你們很好但是很可惜⋯⋯妳知道他們在稱讚妳,但妳一點也沒有被稱讚到的感覺。」當時夏子正忙畢業製作,內外夾攻,瀕臨崩潰。她差點對王家權說,她不要再唱台語了。

讓她愧疚更深的是自己的論文研究主題:「對台語而言,我也是挪用,我挪用了一個我不熟悉的東西。」然而,後來願意繼續唱,也是因為論文的思索,「其實別人挪用原住民元素的時候,就連愛莉莎莎事件,我都覺得只要事後願意道歉改正,我就可以接受,覺得是促進討論的機會。」

不能逃走。「既然我希望人家那樣做,我認為自己也必須如此。」

珂拉琪 夏子 王家權
珂拉琪 夏子 王家權

作為最早兩首歌曲的主創,王家權在迴響發酵期間,便決定參與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最後在去年考過 A2 初級。在夏子因畢製地獄而無法錄音的期間,他為珂拉琪準備了一份歌單功課,從四月望雨聽到陳小雲,再聽到林強。一首〈春風少年兄〉讓兩人意識到台語聲腔的美學效果,「『春風微微』四個字,咬字加強,非常漂亮。」

「那個咬字咬出來,情感會比中文力道強很多;閃靈做台語吼腔的時候,也有用上這個東西。我聽完就覺得,之前怎麼那麼笨,都沒有學。」夏子說。往後再唱台語,她的聲線不一樣了。

為什麼最初選擇唱台語?他們說,如果要煽情的回答,那麼,是因為太好玩了。

「我試過把〈葬予〉的曲用中文填詞,」王家權說,「『你跤步愛踏予好 / 連鞭過橋就好 / 眾神衛旁』,中文我填了『而我只能看著你 / 穿過整個冬天 / 無盡黑夜』,就覺得力道差很多。」即便熟悉,卻沒有成就感,「我寧可把台語學好,然後把作品完成到理想的樣子。」

修正台語用字及發音、重新上傳的〈這該死的拘執佮愛〉和〈葬予規路火烌猶在〉,如今觀看數超越舊版。珂拉琪仍把舊版檔案留在頻道裡,像一份自我提醒。

這一切與台灣文化的再現或責任無關。兩人談起作品爆紅後的聽眾回饋,常常有一種各取所需的歧義性,如同原住民文化被他者觀看而加諸意涵:支持台語復興的研究者聽見珂拉琪,讚揚其語言的使用;金屬迷肯定吼腔隨著歌曲更廣闊被接納;聽慣宅歌的圈子稱許他們將 vocaloid 的聲響特徵帶入台灣聽團仔的耳朵——信仰不同事物的聽者,都從珂拉琪的作品中找到各自認同的面向,將其放大;與此同時,夏子和王家權明確表達自己只是在做「私書寫」。

「像〈MALIYANG〉,是在我阿嬤葬禮之後坐車路上寫的。我沒有在想我要用族語還是日語,是我阿嬤本來就用日語和族語加上很破的中文和我溝通,我只是用我和阿嬤交談的方式寫歌。剛好有人有相同的經驗,他就會覺得他看到台灣真實的樣子。」夏子說。

王家權的作品也是如此,「〈拘執〉本來是一首情歌,後來變成一個韓粉的小孩對父親的傾訴,歌曲中的感情變得更接近親情,」王家權說,「但大家感受到的,和歷史事件的對應,也不是誤解。我們把很強烈的情感做出來,你可能說不出那份愛是什麼,但你感覺得到,能把那份情感投射到你在乎的事物中。」

聆聽珂拉琪作品的啟發之處在於,大部份聽者可以分辨出歌曲中哪些元素是「我們」的,哪些「不太像是」。然而,所有元素卻被台語、族語等與特定文化認同有強烈聯繫的元素捆定在一起,並藉由風格化唱腔的應用來強化作品的整體性。

盧克.拉斯特(Luke Eric Lassiter)提出的「文化乃共享且經過協商而來的體系」,在聆聽珂拉琪的過程中體現:那些不是我們的元素,最終擴張了我們對自己的想像。

珂拉琪 夏子 王家權
珂拉琪 夏子 王家權

彼此

「……像神話故事這個系列,設計概念是來自於布農族的太陽射日,變成有點像哥德彩繪玻璃的形式,所以我就把彩繪玻璃結合 art deco,融合原住⺠的圖騰符號,產生這種又科技又神祕又有宗教感又有民俗風的奇特的印花風格,把這些傳統的文化經過比較當代的⾓度去切入。但是我在創作的時候一定要非常⼩心,因為有些圖紋符號對族群⽽言是具有代表性的意義,或許有些圖騰符號一般⼈是不能使用的,或者有階級上的限制,為避免這樣的爭議,所以我基本上都是二次創作,把它破壞、重組,加入個⼈的想法……」

── Sabra Andre,於 2019 年公視《藝術很有事》第 50 集訪談。

開頭所引的畢業論文中,夏子嘗試比較文化元素的不適當挪用與成功創新之間的區別。

撇除何謂「真正傳統」的大哉問,她以近十年花蓮縣府的聯合豐年祭作為負面例子:草率地將各族服的元素去脈絡地拼貼在一起,無視一個符號元素與其生活樣態的聯繫,冠以「現代的創新會變成明天的傳統」之名,僅只是讓「多元文化展現」成了強勢階級隨意取用其他文化元素的藉口。

我們於是理解,團名「珂拉琪 Collage」,與其說取其拼貼之意,更注重在進行拼貼之前,以創作者的尺度盡可能有意識地拆解素材:拆解,一方面是為了抵抗刻板化的觀看,而最終的目標,是藉由組合之後的美學效果,讓聽者被吸引、得到主動理解背後脈絡的契機。

拼貼的過程,既不是「承繼最原初的模樣」,也不是「沒有理由的混搭」,尋找存在於兩者之間的適當位置,珂拉琪在這一點上展現了他們作為創作者的才能。當聽眾關注於各種曲風元素的重組,他們思考的則是這些元素擺放與的創作意念連結性,例如夏子的吼腔在〈拘執〉裡被放在歌詞意圖傳達神性的位置,目的是作為與清腔演唱時的不同敘事者人格。

在完成拘執三部曲:〈這該死的拘執佮愛〉、〈葬予規路火烌猶在〉、〈萬千花蕊慈母悲哀〉之後,珂拉琪在今年三月發表新曲〈蓮花空行身染愛〉。這兩年,他們不只一起寫歌,也真的如兄妹般影響彼此人生。

夏子的畢業論文,王家權也讀過。「她教會我一種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我爸媽會這樣思考,是因為過去的背景、過去的教育,責任並不是在個人身上。我不能唸完大學拿一個錘子去捶掉他們二三十年的信仰。總之,他們現在支持韓國瑜,我也覺得還好啦,公仔?旗子?古錐古錐啦⋯⋯」退役之後,靠著吉他教職與音樂平台編輯的工作,王家權養活了自己,換得父母不再介入。成了上班族的哥哥路過房間時,則會伸頭進來模仿珂拉琪的歌:攏予你~全部攏予你~~

夏子和王家權在同一間音樂教室教課,準備畢業後開設自己的工作室。兩人的共同目標,是接下來要發行珂拉琪的實體專輯。如今她住桃園,他住鶯歌,兩人見面卻常在台北。

夏子說起出身,也像一首珂拉琪:「我沒有家鄉的概念。我在屏東出生,在台東度過一部份童年,然後在台北唸到小學二年級,三年級之後搬到桃園唸到高中畢業,大學時期都在台北住。」

訪談結束當晚,我看見家權在 IG 發的限時動態。照片裡他坐在區間車上,鏡頭應該是夏子的視角。限動裡寫,今天身上的裝扮是夏子幫忙配的。原來,這是他第一次嘗試哥德蘿莉塔穿搭。

雖是第一次,專訪攝影照裡他卻沒有硬生拼接的尷尬。與身邊的(資深)蘿娘夏子並立,察覺不到一絲縫隙。

站在一旁的我心想:啊,這就是珂拉琪。

珂拉琪 夏子 王家權

 

 

IMAGE

◤ 帶讀者看見無數創作者 B-Sides 的台灣媒體,第一本專訪精選集 ◢

收錄受訪者
音樂影像導演・郭佩萱|導演・黃信堯|演員・巫建和|設計師・洪彰聯|《新活水》總編輯、作家・黃麗群|YouTuber・反正我很閒|Podcaster・百靈果 News| 《報導者》副總編輯、記者・劉致昕|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樂團・珂拉琪|攝影師・周墨|音樂製作人・黃宣|設計師・林小乙|作家・張亦絢|寫作者・前午場酒店小姐・少女A

  • 全新再訪|訪問做完了,然後呢?我們再度聯繫訪後半年到數年後的受訪者,聽他們再談自身的訪後境遇。初訪時曾想像的未來或尚未解答的探問,如今是什麼模樣?
  • 親身回望|如果可以親筆修改一篇關於自己的訪問,你會如何下筆?本書提供收錄受訪者修改、註解專訪文章的權利,並將修改與原文一併保留,展示此刻與訪問當時受訪者心靈的錯動與輻合。
  • 職人特輯|「Sprinkles ——現場一百答(不是專訪心法)」邀請在台灣編輯.攝影.企劃・訪問領域深入經營的執業者,收錄「對自己影響最深的訪問」、「被要求修圖最離奇的地方」等十五問一百答。
  • 精裝收藏|設計師莊皓操刀精裝全彩裝幀,以皮紋荔采紙暗示時間的壓刻與皺摺,如同歲月的肌膚。
 
#珂拉琪 #獨立樂團 #搖滾 #民謠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蕭詒徽
撰稿蕭詒徽
攝影蔡詩凡
責任編輯李姿穎 Abby Le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