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教父》:所有人都可以做彼此的天使,只是我們不知道

《東京教父》:所有人都可以做彼此的天使,只是我們不知道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5.08.2020

「瑪麗亞以處女之身懷孕,所以人妖也有希望!」

開場後五分鐘,這樣簡單一句台詞,道出《東京教父》的趣味與深刻。許多遊民們聚集在教會活動,因今天是聖誕夜,看完耶穌誕生這場戲劇表演、聽完講道,就有東西可以吃。嚮往有個孩子的人妖小花說出這句台詞時,將位於社會眼中位於底層的自己與聖母連結,既是破除神聖性,也將觀眾引導回信仰的真義——如台上神父所說,耶穌,是為了孤獨的人所降臨。

《東京教父》翻玩基督教符號和語言,先是讓主角們聽教誨、領聖餐,而後讓他們脫離現有的宗教體系,以生活去經歷「耶穌降生」的奇蹟與幸福。小花和中年男子阿銀把領到的麵包帶回寄居處給女孩美由紀吃,三人在小花堅持下到垃圾搜集處找禮物,意外發現一個嬰兒——此處有三人堆擠平分畫面的構圖,強烈呼應故事開始時搬演的東方三賢者。在馬廄已經被神聖化的當代來看,垃圾場場景也讓人思考,聖經故事裡的馬廄對那時所有人來說也就真的只是個馬廄,或許也滿臭的。

IMAGE

〈哥多林前書〉有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美由紀即便是不情願地吃著麵包,終究還是因嬰兒的到來得到了幸福。隨著故事開展,三人漸漸揭露自己的過去,有時撒謊,有時在夢中錯亂現實,但在這場冒險裡,他們因為希望孩子好,而成就了自己的好,這也符合宗教向善的意志。

「天使」在全劇中擁有重要的位置。母性堅強的小花從一開始就對嬰兒愛護非常,以純潔之意為其取名「清子」,而在故事裡孩子連色調都粉紅溫和,和其他角色以灰藍咖啡等陰暗色調構成的形象對比,像是發光。開場不久美由紀的出場在一座大樓頂樓,跟隨著巨型招牌上寫著「淚的天使」,連結她作為城市中受困、充滿眼淚與傷痛的存在。她向樓下的人吐口水,那是對社會的鄙夷與無力感。她甚至用粉筆畫下一滴一滴形狀做紀錄,但那水滴狀,又像極了眼淚。

美由紀回想離家出走的原因,與爸爸之間的爭執,裡頭有隻她過去愛極的貓咪,背上有白色紋路如翅膀,因而名為「天使」。而她離家半年多後最深刻的召喚,也是看見一則訊息寫到:天使回家了。每一個家都有可能擁有天使,天使是貓,是人,也是團聚的希望。當小花走投無路時,她回到自己從前工作的酒吧——那裡也喚作 Angel Tower。

小花一群人在此找到先前失散的阿銀,他被附近不良青少年毆打倒在路邊,是店裡的一個小姐出現救了他。今敏在《東京教父》裡展現了許多很可愛的幽默感,像是這名救了阿銀的小姐扮裝也是白衣、翅膀、光環,台詞絕妙。天使與小姐之間的扮裝關係,也像回歸故事的進展,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所有人都可以做彼此的天使,只是我們從前並不知道。

IMAGE

IMAGE

《東京教父》好看,並不止於與基督教之間的互文與變化,更在短短 97 分鐘裡處理到社會階層、家庭等複雜問題,卻不說教。阿銀、小花、美由紀,或許還有嬰兒,最非典型的構成裡,家的輪廓依然清晰可見。一幕幾人在超商邊角休息,小花問,你覺得我們像什麼?阿銀回:遊民、人妖、逃家少女、棄嬰,但答案呼之欲出——他們是一家人。超商客人喝醉嗆聲,垃圾也敢生小孩?縱然是咒罵,但在外人眼裡,他們確實是一家人。破碎,但是是一家人。

延伸閱讀
IMAGE
我在當中讀到他的狼狽,他的放不下,還有那些拚命抓住「自我」的角色們。這些都讓我想起:今敏對這個世界,明明是無限掛念的。

尋覓嬰兒身世的過程裡,他們循線索找到疑似親生父母的舊家,那裡已因被討債而斷垣殘壁。阿銀拿出手中的鑰匙確認,其實那門只剩下一個門框,牆面近乎全毀,因此他開門後,門就倒下了。觀眾看那一幕必然笑出聲的,那實在太荒謬——但那麼不成形、破碎的地方,也是他們找回歸屬不可或缺的一站。讓人想起投靠 Angel Tower 時,一開門,媽媽桑多驚喜看到小花,而小花哭喊,喚的其實就是一聲單純的「媽媽」。

一家人罵彼此也兇,美由紀叫小花「歐巴桑大叔」,阿銀叫小花「不過就是個人妖流浪者」,小花更曾痛罵阿銀「垃圾中的垃圾、垃圾之王」。生活與回憶裡痛苦那麼多,他們並不矯飾,拿最直接最傷人、政治顯然不正確的詞語對付彼此。但在罵聲裡也有百轉千迴,這一個聖誕夜裡,三人對彼此、對他們離異的家人們,展現的不只是殘酷,更多是出於愛的美善。這些關懷不以「了不起的善行」為包裝,而是日常裡帶個麵包,又或是當眾人嫌他們臭時,依然待在彼此身邊。

「既然在編劇中無法避免『巧合』這個機會主義的代名詞,那就反過來,將『巧合』聚在一起,不就會變得很有趣嗎?」——今敏談《東京教父》

也因為這樣,《東京教父》被稱作今敏最溫暖的作品。相較《千年女優》《盜夢偵探》《藍色恐懼》等為人稱道的時空連結與虛實交錯,也是敘事最單純的一部電影。但當巧合聚集在一起,居然可以迸發這麼大的幸運感——這恐怕是看今敏其他電影時,很難感受到的一點。

IMAGE

IMAGE

最後一幕,當嬰兒緩緩從天而將、「神蹟」發生,也像是編劇上的小玩笑。自希臘神話開始的「機械神」(Deus ex machina)結局手法,如今編劇們又愛又恨,用得好,觀眾情緒得到解脫,用得不好就是太扯、主角威能,但《東京教父》直接開全檔、用最滿——人間確實有神,他的降臨(意象化的)也真的救濟世人——或許巨大的幸福,才能給最卑微的人一些慰藉。

嬰兒從天而降之後,太陽緩緩升起。想起嬰兒發揮的第一個奇蹟,是當眾人又餓又累時,在墓地裡找到食物尿布——在死亡的地方活過來,今敏構築的世界,是明知有暗,依然偶爾光明。若生下來不是家人,做教父教子吧——重點是,你們不要再孤獨。

#基督教 #日本動畫 #今敏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溫若涵
圖片提供光年映畫
執行編輯洪以樺 Chair Hong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