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市集,就像美的培養皿——米力 ╳ Dayday ╳ 林凱洛,台灣市集的愛與挑戰

所謂市集,就像美的培養皿——米力 ╳ Dayday ╳ 林凱洛,台灣市集的愛與挑戰

作者BIOS 文化創意顧問
日期17.06.2020

當我們談論市集,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這幾年文創領域實體活動越趨蓬勃興盛,雖然台北仍然是活動的密度核心,但其他縣市地方也逐步迎頭趕上,在主題企劃、舉辦規模、觀眾參與、商業動能、甚至跨國文化交流等層面上都有越趨細緻成熟、展現品牌化經營的決心。

其中,市集的興盛格外引人注目——這種源流已久、從古老商業形式逐步演進而來的活動,直到今日已然細分為多種不同類型的發展。除了早市晚市,每到假日遍地開花的小農、花草、工藝、或二手市集,以及近年與文創圈關係最為密切的生活風格選物市集、跨國交流的文化市集、反抗主流聲音的小誌市集、甚至是與大型展會活動連結的各種主題市集⋯⋯,只要排得出時間,準備好你的行事曆,台灣一整年下來各地方蓬勃興盛的市集熱潮絕對可以滿足愛逛市集的觀眾客群各種需求。

這次專訪 BIOS 文化創意顧問邀請了近年台灣市集活動熱潮中三位重要的策展推手進行對談:曾任大好青空市集、2018/2019 台灣文博會市集策展人米力,台日文化交流市集「Culture & Art Book Fair」、「Culture & Coffee Festival」、2018/2019 Taiwan Plus 文化市集台灣方統籌 Dayday初耳 / hatsumimi 團隊所屬),以及知名旅遊作家與台日交流活動策劃、地方議題研究者、高雄市集「港都戀惜曲」統籌林凱洛

當三位長期深耕文化領域的市集達人齊聚一堂,透過三人之眼,可以看見什麼樣的文化風景?台灣市集活動蓬勃興盛的今日,對於文創產業又代表了什麼樣的意義?更多關於市集現象的提問與分享,以下就聽她們三位一一細數道來。

米力、林凱洛、dayday

圖左至右:林凱洛、米力、Dayday

遇見市集:那些難忘的邂逅、體驗、與美好人/事/物的發現

訪談一開始,我們先請參戰經驗豐富的三位分享她們與市集的最初邂逅,以及難忘的活動體驗。資歷最深、被其他兩人戲稱為前輩的米力,首先分享她的個人經驗:

「我第一次接觸到市集應該是去京都的時候。京都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市集,如果選在週間去京都,應該每天都能逛到各種不同特色的市集,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每月 15 號的『百萬遍知恩寺手作市集』。這個市集的參觀者年齡層分佈很廣,從小朋友到老奶奶,而且主打『手作』特色淋漓盡致,從手工藝品、手沖咖啡、甚至是按摩,任何你想像得到可以用雙手完成的,都能在市集找到攤位。這是我在很年輕時(快二十年前)就留下深刻印象的市集。京都還有很多古老市集,例如每月 21 號京都規模最大的東寺市集,以及北野天滿宮古物市集等。」

「現在我最期待的,就是每年五月長野縣的松本工藝市集(クラフトフェアまつもと),這也是日本規模最大的樹林市集。2007 年由工藝家三谷龍二擔任召集人,與地方單位合作,提出『工藝五月(工芸の五月)』概念,辦了整個五月的工藝節慶活動,尤其最後一個週末盛大開市的工藝市集,開始建立起全國知名度。許多世界知名的日本藝術家每年五月幾乎都會在這個市集現身,例如皆川明等人,你隨處轉身可見。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市集的官方網站製作非常精良,所有參與攤位與職人資訊結合線上地圖功能可以一覽無遺,非常方便,不需要另外發放紙本地圖或是費心收集每一攤位的實體資訊,可以減少紙本印刷,同時也有助於彙整資訊。對於像我這樣的選物選品人當然非常有幫助,尤其在過去 SNS 還沒那麼發達的時候。」

深受米力啟發與影響的 Dayday,提起了幼年跟隨奶奶或媽媽去逛早市的經驗: 

「早市就是一種充滿台灣味的傳統市集,裡頭可以看見滿滿的日常生活。長大之後可以自己出國了,如果想要快速認識一個城市的生活文化,就會去逛他們的市集,包括傳統市場、跳蚤市場、或夜市等,都會很想去逛。這是一種深入體驗並且感受對方日常的親身途徑。」

最讓 Dayday 難忘的市集體驗,同時可能也是影響了台灣市集發展甚至文化創意圈的一場重要活動,就是米力在 2016 年策劃的大好青空市集台北場,當時活動地點選在風光明媚的陽明山上,俯瞰台北盆地,就像一口培養皿,匯聚了各方創意人與各式美感經驗的碰撞實現,所以米力稱之為「美感培養皿」。

「大好青空市集對我的重要意義是,這場活動邀請了各領域的創意人,一群對於生活擁有特定意識或認同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在裡頭交流、互動,創造出不一樣的美感體驗。這是在台灣影響我最深的一場市集活動,同時也影響了我後來在辦活動時都會先認真思考:這場市集的目的是什麼?我要溝通的對象是誰?要溝通深入還是要強調廣度?我該去找哪些人聚集在一起?這些提問的觸發都是來自於大好青空給予我的經驗與啟示。」

大好青空

2016 大好青空(提供|米力)

「還有一點,相較於多數市集活動可能辦完就辦完、不一定會有媒體報導,來不及參與者就是絕緣於外,米力在策劃大好青空時不但設置了資訊整理詳實的官方網站供參閱,當時TVBS《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臺灣》節目還為整場活動從誕生到當天過程完整記錄保存下來。那個空拍鏡頭之美,在山林間微風吹拂,親愛愛樂演奏的樂聲悠揚,參與攤位前處處笑語喧嘩,人與人的親切互動與創意交流,回想起來仍是非常感動。」

凱洛的市集初體驗、也是在台灣文創發展脈絡下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活動,2006 年於華山園區首屆舉辦的「簡單生活節」:

「先前台北雖然也有過大型的創意手作市集,不過像簡單生活節這種結合音樂表演跟擺攤活動,應該是台灣的第一次。重點是簡單生活節(主辦方)具備話語權,可以提倡、發聲一些議題或生活氛圍,這就建立起自身的獨特地位。」

至於凱洛最難忘的市集體驗,她首推兩年前去的日本名古屋森道市場:

「當時最讓我衝擊的是:原來市集可以辦得像是個大型的主題樂園,吸引廣泛年齡層或家庭親子客群的參與。整個森道市場大約有四百多攤,光是參觀每一家的攤位設計,就能充分感受到繽紛多彩的創意與活力。也因為活動場地實在太大了,任何的擺攤內容在裡頭都不會奇怪,而且因為有不同的分區,整個逛下來其實更像是逛了五、六個不一樣小市集的概念。」

「森道市場也帶給我非常飽滿、學習到很多的經驗。我記得有個攤位是讓小朋友用撈金魚的紙網去打撈用紙做的地球,概念就叫『拯救地球』,你可以看到小朋友在那邊玩得不亦樂乎又含有寓教於樂的效果。」

「還有岡山美作的西粟倉村,這是一個以木作聞名、重要的地方創生範例,他們這個村聯合幾個店家一起來參加市集。其中有一攤木作,挑選了大量廢棄木料去做一個給小朋友玩的大型疊疊樂,旁邊也有家長告訴小朋友這些材料是從哪裡來,在玩樂中不忘教育。對於親子家長來說,如何照顧到小孩子的需求,如何培養小孩子喜歡參與戶外活動的習慣,這也是市集活動的教育意義。」

聊起日本追市集的經驗三人果然停不下來,米力笑著說,整個五、六月是日本市集大月,光是追著這些市集移動,就足夠忙碌充實了。而且台灣人的行動力很強,對於這些市集特別有愛,「我記得以前小華姐(孫明華)分享過她去東京蚤之市,當時布博紙博的規模還很小,老闆非常驚訝說,來 SNS 互動的用戶裡,居然有六成台灣人,真的是很誇張!」

米力、林凱洛、dayday

在海外辦市集有多難?Taiwan Plus 經驗談

2018 年九月在東京上野首度舉辦的 Taiwan Plus 活動是台日文化交流的里程碑,台灣近年重要的創作者與優秀在地品牌,透過這場戶外音樂演出與文創市集的大型複合活動,在日本媒體圈與文化界獲得了更高的能見度。回想起這場跨國市集活動的籌辦過程,三人也有很多的話想說。

參與最初企劃、前期投入大量心力的凱洛,首先說起活動緣由:「2018 年第一次參與由文總舉辦的 Taiwan Plus,前期籌備由我跟米力參與策劃,中後期之後由 Dayday 所屬團隊接手執行。當時台灣有一批人已經有日本市集經驗了,像是實心美的小華姐、好食光果醬的柯亞,但大家沒有經歷過的是參與一個由台灣官方在日本主辦、台灣團隊負責執行的市集活動,因為活動單位代表台灣前往日本,執行程序相對就會更為複雜與謹慎。後來我們做完前期的準備工作,就交由 Dayday 繼續往下執行。」

Dayday 所屬的「 初耳 / hatsumimi」團隊長期耕耘台日文化交流,深知在日本籌辦活動的困難處:

「當時面臨的困難來自台日之間相互認識的不對等:我們可能了解日本,但日本其實沒有那麼熟悉台灣,尤其在台灣文化美學這方面的表現比較陌生。我們要溝通說服的工作,就是把台灣這些優秀、但日本人還不夠認識的品牌,找到合適的方式來宣傳。例如要如何介紹台灣咖啡品牌,單方面說來自台灣、得到世界冠軍頭銜對於日本人來說可能感受較淺,最好的方式是找在日本已經有足夠地位、擁有話語權的品牌來對照,比如Taiwan Plus的前期活動,我們與主場地周邊知名旅宿先合作,在蔵前 Nui. HOSTEL & BAR LOUNGE 舉辦台灣咖啡調酒日,與東日本橋的 CITAN 舉辦台灣啤酒與台味下酒菜的餐酒音樂活動,讓台日潮流文化用感知來接軌,透過對方介紹就比較容易被日本人接受。」

「日本有日本的成熟,台灣有台灣的生猛衝勁。相較於台灣,日本人辦市集活動,闡述生活風格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早就習以為常。但台灣是最近這十年才逐漸形成這種風氣,我們還處在很有熱情的階段。彼此的觀察切磋都會影響實際執行的方式。」

凱洛接續補充道,其實要說服台灣官方或日本單位都是不容易的事,業內人士因為常常接觸品牌,所以對於這些認知是很稀鬆平常的,但要如何與公部門溝通,從未知到認識到認同,就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IMAGE

2019 Taiwan Plus(提供|Dayday)

「例如 Taiwan Plus 籌辦前期,我們希望邀請的品牌能代表現正發生中的台灣生活文化面向,因此整理了一堆台灣厲害品牌,結果一說出來,日本方幾乎沒什麼反應。身為在中間溝通的角色,要如何說服市集文化與生活風格都已經很成熟的日本方這些台灣品牌的優秀之處?這種難處是雙面的:一方面要告訴日本人台灣品牌的設計力與文化力,另一方面也要說服台灣長官關於日本單位的工作風格與社會文化,身處於雙向溝通的中介,面臨的就是兩種不同文化、不同工作模式的抗衡,前期確實充滿未曾想過的挑戰,但也因此學習到跨國整合的重要經驗。幸好上級非常尊重專業並且開放開明,給予團隊很多支持。我認為台灣政府目前非常鼓勵台灣品牌走出國際,與公部門的溝通跨距相對快速直接有彈性,這一點相對日本的保守謹慎來說是很大優勢。」

除了因為台日文化圈彼此認知的不對等造成在溝通上付出極大成本,要在日本落地辦活動,更實際的問題就是如何去克服複雜繁瑣的法規門檻。

例如以市集活動裡重要的食品安全來說,米力提到:「日本規定現場料理必須要有餐飲執照,我們就必須想辦法去取得執照,或是透過與當地團隊合作,由他們協助提供執照。以及還需要去租用有移動餐飲執照的行動餐車(註:因為餐飲執照只能在登記的這家店內空間使用,要移動到其他地方,就必須使用行動餐車),這部分也有詳盡的規範,必須確實遵守。」

Dayday 也回應,相較於台灣工作環境下雙方溝通會比較柔軟,日本就是必須一切依照規定走,這是兩國民族性的不同。

「因為團隊裡有台日成員,剛好能在中間作為緩衝,日本人出身的老闆他就比較知道那個環境下該有的應對。以場地來說,你在東京的公園辦市集,公共場地就是要跟公家機關接洽,符合一切相關法規。而以現場料理這點來說,日本要求具備日本當地料理執照,所以我們的做法找當地團隊合作出攤,技術提供與執行才得以完善。」

米力、林凱洛、dayday

台灣辦市集面臨的難處與挑戰

聊完在東京籌辦市集的經驗,目光回到台灣。過去幾年台灣市集活動風潮熱絡,無論是企劃主題或者籌辦規模一次比一次盛大,的確也如 Dayday 前述,台灣市集發展還處於生猛有衝勁的年輕階段。那麼,在一片榮景之下,三人又看到了哪些問題?

近日正好也在彰化籌辦一場新市集的凱洛首先發難:在硬體面上,她發現日本活動攤位展架設計與製作較為多元,目前台灣不少主辦單位希望打造特殊造型攤位展架,但仍然受限於無法尋得更有設計感的攤位設備,事後又得面對大量製作物拆除丟棄、無法回收的問題。「每次做策展活動,到了要撤場時,都會感嘆應該要有一家專門做 recycle 的公司,可以把大量的木工、鐵架、帆布、燈光、線路設備之類的分類進行回收或者收納整理。」

「我一直以來常常被詢問,『我們這個小市集,要去哪裡租攤位/展架?』後來我們在高雄辦港都戀惜曲找到了廢物救星,他們團隊可設計製作一些小型的展架,也提供將設計物回收再利用的服務,但那其實也不是他們主要的業務。所以我們都會想,台灣有沒有一家公司能夠提供這種攤位展架設備的租借,而且要能夠自行拆卸組裝,方便運送?目前我們看到的展架是可以摺疊但不能拆卸組裝,結構體本身是動不了的,這就是目前受限的主因。另一點是運費太高。」

米力也分享了過去籌辦文博會市集的處理經驗:「我第一次做文博會市集的時候,因為主題是書跟食物,在台灣把這兩者整合得很好的公司,就是 MUJI(雖然不是台灣公司)。當時去找 MUJI 談合作讓我印象深刻的是,MUJI 會把每家分店做活動的器材道具系統化,甚至連推車的尺寸數量那些資訊都有完整建檔,所以要談合作的需求就能快速確認或調整。像我們一般辦完活動就是兵荒馬亂把東西塞回倉庫結束,但 MUJI 不是,他們就是非常有系統地整理歸檔。其實日本也有這樣的公司,他們提供的攤位設備有各種尺寸規格可以去適應不同的場地環境狀況,就很像你去逛比較小型的 IKEA。」

米力、林凱洛、dayday

除了硬體設備問題,另一個面臨的困難,是關於主辦方該不該向設攤品牌收費的抉擇。

米力認為,業主往往會覺得收費能簡單解決活動成本問題,實則並不然:「我在辦文博會市集時,經濟部長官說,『你就跟那些攤商收攤位費就好啦,這樣就有錢進來了!』我說不行,如果跟攤商收費就會有對價關係,就會開始計較。因為這裡頭有很多很大、很厲害的品牌,他們都已經拿到世界冠軍了,根本可以不用出攤,這對他們來說只是錦上添花而已。如果你決定要收攤位費,品牌就必須開始計算怎麼把錢賺回來、划不划算這件事,這樣計較下去就會沒完沒了。」

Dayday 對此深有同感:「我們很常碰到業主來找我們談合作,對於市集的想像,他們就是只要提供一塊空地,剩下的硬體跟招商由我們自己來搞定。至於預算,『你們跟攤商收費就好啦!』這真的想得太簡單了。就像米力說的,這些出攤品牌有些是大到其實根本沒必要來佔一塊空間,有些則是因為規模太小才正要成長。無論是哪一種品牌,攤位費的限制都會壓縮到品牌的發揮,不是減損提供商品的品質、就是要被迫提高單價。如果商品價格太高,來逛市集的人就會覺得這些東西真的離我很遙遠。」

「這個問題是環環相扣的。如果是幫客戶策劃市集時,統籌在企劃下功夫外,要盡量跟客戶溝通規劃預算,如果是自己主辦市集則要透過不同單位合作方式來生出經費,讓參與品牌可以比較專注把成本資源投注在食材或製作工夫,這樣他們就會盡力端出好東西。就算只是個 3X3 米的空間,他們一樣會在如此限制下找到可能的發揮。」

文博會

2018 文博會(提供|米力)

給品牌的建議:為什麼應該來參加市集?

米力、Dayday、凱洛都是籌辦市集資歷豐富的策展人,善於挑選搭配找到最合適企劃主題、或者近期台灣最重要的創作品牌來市集設攤增添色彩。她們會如何挑選品牌?以及透過她們的角度來看,對於品牌來說,參與市集的意義為何?又該如何評估效益呢?

米力首先分享:「在挑選品牌上,我會注重品牌的『新鮮度』,希望來參加的不會是你平常到處都看得到、要有些獨特性與珍稀性的品牌。我另外可以聊一個經驗,有些市集找來的品牌多數是比較年輕的,本身就會有不錯的設計力。但是當我在做文博會地方市集時,找來的品牌很多就會是『傳產』,不要說設計力,連攤位想像他們可能就只會想到『攤車/餐車/花車』這種東西,整家公司可能也沒有設計部門,沒有人可以處理這些事。」

「我們一方面因應主題企劃需要找這些傳產品牌來參加,但另一方面也必須協助他們解決設攤的門檻問題,讓他們對於陌生領域恐懼降到最低。」

專長策劃地方市集的凱洛對此深有所感:「我們會從想要展現的地方生活風格來決定要找什麼樣的品牌參加。在這樣的前提下,我會去跟品牌溝通說,你們一定要想像自己是在這個3X3米攤位裡的小型策展,這也是對於自己品牌的尊重。參加市集應該不是可能會賺到多少營業額,如果品牌方更看重自己可以和哪些品牌一起展出、一起被認知,願意做更多的交流,願意去一個自己陌生但值得開拓的地方,走出舒適圈所獲得的是更多元的市場經驗累積,有更多可能是錢無法換來的。」

善於主題市集策劃的 Dayday 也補充她對於挑選品牌的想法與建議: 「台灣畢竟太小了,很難完全避免重複。所以這也是我們想要做主題市集的緣故,就算是大家熟悉的品牌,他也要根據這個主題來發揮,如此一來在不同企劃之下,即使是同樣的品牌也能展現不同的風貌。做到讓消費者能夠感受我們在做的是一個有區隔特色的市集,進而讓來參與的品牌也能有同樣的認知。

經營品牌應該要放在長線思考,主辦方也可以擔負起中間媒合與鋪陳敘事的角色。因為公司主體是媒體,市集一樣可以編輯企劃,在活動開始前圍繞著主題藉由文章不同的面向來切入介紹,慢慢鋪陳對於這些品牌的認知,消費者也能夠建立起活動開始前的先期印象。透過這樣的方式來介紹品牌,未來還有可能進一步促成不同品牌間的合作,例如讓世界果醬女王柯亞的果醬搭配日本咖啡廳的招牌甜點,進而推出期間限定販售。我們努力去促成品牌間的認識與合作。只要雙方都有共感,不必刻意催化,自然就會有不錯的效應發生。」

米力、林凱洛、dayday

給一般參觀者的市集邀請與建議

一個市集成功與否,能夠吸引的來客數當然是個指標。不過除了單純數量上的增加,三位市集策展人對於她們期望的參觀者有沒有什麼建議或注意事項?

米力以 2016 年大好青空市集台北場為例,說明她如何與來到市集的參觀者們做行前溝通:

「活動前我們做了一張標示圖卡,手繪登山路線、市集攤位分佈、以及幾點重要告知事項,包括要自備非一次性餐具、防蟲防蚊、怕下雨的話要帶傘等等,透過大好青空的粉絲頁與大家溝通。因為我們已經訂出清楚規定,表達了我們的原則與堅持,所以來的觀眾都是我們想要的人,也都遵守我們的規定。其實消費者是真的可以教育的,因為人多有基本素養,只要溝通清楚原則,大致上就能互相配合相安無事。當然這種原則溝通有些技巧,不要太過嚴肅或敵視,試著表現出一定的幽默與同理,就會有好的效果。

凱洛也附議米力,並且補充道:「除了事前的溝通,消費者本身也要有點自發性地去遵守規則,彼此尊重。我在辦地方市集時,面對的來客經常是沒參加過市集或沒聽過品牌的人。我希望告訴他們,來市集一趟至少能買走一樣東西。什麼東西都好,一張貼紙、一份餐、或是一件擺飾、一件送給親友的禮物,這些東西都是店家精心準備的。」

「我們可以認真思考一下這件事:如果進去一家店都會有低消,那來逛一個不用門票的市集,是否也可以設定心中的低消呢?能不能把這樣的思考轉化成更具體的行動,用購買一件商品當作參觀市集的門票或低消,開口與店家聊天,讓創作者與消費者直接對話,透過這樣的方式去宣傳與支持所有願意創作的品牌與市集,這可能是我覺得更好的心態。」

Dayday 則認為,重點是要讓來市集的人產生喜歡的感覺:「首先要產生興趣:當我把自己放到那樣的心態下,我就會想要深入了解那樣的文化,去學習裡頭的『語言』,進一步理解他們的想法。我們不可能無中生有地去鼓動人來產生喜愛,我們就是提供一個接近文化的機會並且降低進入的門檻,更親近一些。這些人現在可以是參與者,之後可能會是品牌,甚至有一天成為主辦方也說不定。」

米力笑著說,這也是現在她對於每年不同市集到來的期待,無論是草率季、島作、或者各地方市集,每個不同主題相異風格的市集都匯聚了不少還未被發掘的年輕創作人,可以有機會跟大家這樣相見,想起來就是很興奮很開心的事。

港都練習曲

2019 港都練習曲(提供|林凱洛)

結語:如果市集代表了某種文化意義

訪談進入尾聲,聽完市集實戰經驗豐富的三人無私分享,最後也請她們聊聊心目中覺得市集在台灣代表了什麼樣的文化或產業意義?

米力首先回答:「市集可以是改變企業組織與文化的樞紐。」

非常清楚卻又有點出乎意料的答案。「我可以舉一個實例。吳寶春麵包是一個改變台灣麵包、烘焙界生態的品牌,因為過去台灣人幾乎沒有吃歐式麵包的習慣。因為這種對於『食』的生態改變,2018 年我做文博會市集就覺得一定要邀吳寶春麵包來設攤。他們過去從來沒有正式參與過市集活動,經過層層的聯繫與傳達,對方看了我們傳過去的攤位 reference 評估應該是做不來就想要回絕。於是我們再度連繫,表達了主辦單位能夠協助品牌設攤,這才讓整件事定案下來。由於這個插曲,吳寶春公司內部決定正視這個問題,新成立一個品牌行銷部門,開始認真規劃品牌行銷。這就是透過市集活動的參與進而改變企業文化與內部組織的範例。」

凱洛聽完回應道:「這個例子讓我想到高雄的『內門辦桌-翔龍筵席』。當時透過朋友介紹而接觸到他們,腦海中第一個想法就覺得市集裡有辦桌應該會很有趣,但也有點困惑這件事該怎麼進行。少人數餐會對傳統辦桌而言是種挑戰,但翔龍的第三代接手後願意把『手路菜』這種傳統料理精緻化,並且嘗試把設備都裝上同一台卡車,方便移動到更遠的外地去辦餐會。過去辦桌的角色就是在大型活動裡提供桌菜餐點的配角,但現在翔龍筵席已經開始嘗試更多有趣的企劃,甚至自己就是企劃的發想者或共同策劃者,努力打進年輕客群,去嘗試戶外餐會或精緻婚宴這樣的形式,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這就是一個在地品牌因為參與了市集而發生改變,進而開創更多可能性。他們不只是傳承在地文化,甚至進一步擔起文化的傳遞者。市集的重要功能,就是成為各種文化相遇碰撞的平台,文化交流才是市集活動最重要的目的。」

Dayday 也同意「文化交流」的想法,透過市集讓各種文化相遇、被看見,產生交流,甚至發掘出得以跨越國界藩籬的影響能力。

「我們過去在市集裡會發掘一些『小眾』品牌,意思不是說他們處境上弱勢,而是與其他成熟品牌放在一起比較,他們不容易被看見。這裡可以聊兩個例子:首先是宜蘭的父刻 理髮廳 Engrave barber shop,因為老闆的興趣結合了老屋理髮廳加手沖精品咖啡,我們請老闆把整套理髮廳的服務搬到市集會場來,讓觀眾可以享受理容服務又能喝到好喝的咖啡。這種另類咖啡文化的重現,在台日交流的場合裡,台灣人看見會覺得很有趣原來宜蘭有這樣的地方創意,而日本人看見了就會驚嘆說原來這也是一種台灣在地文化。」

「還有與中藥(漢方)的結合,我們找了一家中藥行咖啡廳元益與寶來來參加市集,老闆希望推廣漢方給年輕一輩,藉由中藥與茶飲和咖啡的結合,作為風味跨界銜接的橋樑,而市集活動現場正是最合適進行文化交流的場合。這些就是我覺得市集很棒的地方,雖然裡頭也有商業交易的成分,但更重要且能開啟有意義發展的還是在文化交流層面,幫助品牌與地方特色被更多人看見。」

凱洛最後下了今天訪談的總結:「當市集來到地方,應該就要展現出地方特色。就像現在一些地方廟宇會有重要的祭祀慶典活動,能不能也讓我們想像,以後到了哪個地方,都會有值得參加、具代表性的地方市集活動,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台灣現在還有很多地方特色值得被發掘,這也是接下來市集可以扮演彰顯地方的重要角色。」

「所以,歡迎大家以後多來找我們合作辦市集!」(眾人大笑)

米力、林凱洛、dayday

 

BIOS 有話好講 2020 夏季場|新市力集合
日期|2020.07.04 Sat.
地點|PLAYground 南村劇場(台北市信義區松勤街 56 號)

▍場次主題(不分售)

Vol.1 市集的文化意義|米力 ╳ 周琍敏 ╳ 陳小麥
Vol.2 市集的地方景觀|林凱洛 ╳ 謝小五 ╳ 蘇濁
Vol.3 市集的跨國交流|孫明華 ╳ Dayday ╳ HSIN FAN

▍本分享會邀請市集知名品牌店家「COFE」提供飲品、「穿石」提供餐盒,凡購買票券每人皆可免費獲得飲品與餐盒各一份,更多資訊請參考活動售票頁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溫為翔
攝影安比
責任編輯溫若涵
執行編輯洪以樺 Chair Hong
場地協力Simple Kaffa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