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眼中的媒體未來,CINRA 杉浦太一 ╳ BIOS 白尊宇:保持任性
在世界的角落裡,真的會有一個跟自己很相像的人嗎?如果 BIOS 是一個人的話,那 CINRA 可能就是世界的另外一個自己了。藉 CINRA 創辦人杉浦太一應富邦藝術基金會之邀來台舉辦講座的機會,我們請 BIOS 創辦人白尊宇和杉浦做了一次對談,發現他們不僅都關注文化創意產業,就連創辦媒體的起始點都十分類似,訪談過程雙方不斷驚呼:「我們的想法滿像的嘛!」
2006 年,杉浦在日本創立了 CINRA,原先只是希望能藉由網路的力量讓創作者介紹自己的作品,「類似創作者的作品集。」但經營了快 4 年,他就發現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這個平台沒有足夠的影響力,那怎麼會有人關注這些創作者呢?於是,CINRA 正式改版成現在的線上雜誌,內容包含藝術、設計、音樂、電影、戲劇、表演藝術、書籍等 7 大文化領域,但在這些邊界之外的文化事件,也會以跨界的方式不斷整合進網站之中。
在這 10 幾年中,杉浦坦承內容與方向都因為大環境可能不斷的改變,「但我們最大的宗旨不變,還是希望大眾更了解藝術和文化的魅力。」
而 2011 年,BIOS monthly 誕生。起初,白尊宇只是單純喜歡藝文相關資訊,就瞄準跟自己同個年齡層的讀者創建一個線上雜誌,提供電影、音樂、設計、文學等軟性的文化消費相關內容。這幾年也曾因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調整內容形式的配比,像是減少讀者可以從其他管道得知的新聞訊息,增加專訪、主題企劃、長期延續報導等內容,但無論如何,還是想把自己認為值得分享的創作者,介紹給更多的人。
想和主流媒體「不一樣」
白尊宇說,既然無法和社群媒體、大眾媒體拚出新聞的速度,不如就把心力花在尋找主流媒體忽略的文化議題,培養會帶來更多長期流量的讀者,會因為搜尋關鍵字,或是追蹤某些議題而來到網站。因此,他們花時間報導不同的影展、藝術節,專訪比較紅的獨立樂手和獨立電影相關工作者。總之,就是要和大眾媒體不一樣,負責找出文化這個小眾範疇裡的大眾議題。目前,BIOS monthly 累積一批 20~30 幾歲的讀者,女性為主,無論是美食、旅遊、設計、藝術,都是女性讀者較多,也更願意在網路世界分享和留言。
CINRA 草創時期專門針對小眾議題做深入的報導,但因為希望擴大影響力,中間一度依據讀者的需求而增加製作一般新聞的心力,「那時候從 Google 搜尋很容易找到我們網站,也有許多人會在社群媒體上分享這些新聞。」可是當其他大型媒體加入了藝術文化的新聞戰場,杉浦意識到速度和數量都贏不了,開始放大原創報導和專訪的比例,在內容企劃上與其他媒體直球對決,「知名藝人都會被很多媒體採訪,但他願意在 CINRA 說一些和其他媒體不一樣的內容。」另外,他們也持續採訪不一定很有名氣,但通過報導會讓外界想要認識、覺得很有趣的人事物。
「那台灣的男性都哪裡去了?」杉浦笑說,CINRA 的讀者年齡層和 BIOS 差不多,但在不同領域的男女比有差別,像是藝術的女性讀者多一些,但音樂就是男性讀者較多,不會全都是以女性為主。
不能只是媒體
一旦說自己是經營藝文內容網站的公司,大概都遇過這樣的疑問:賺得了錢嗎?這兩家公司分別經營了 8 年和 15 年,或許能給你一些正面的激勵效果。不過,他們都坦承,媒體對於整體公司的營收貢獻都不是最大的,必須要靠其他的業務來撐起當初想做的事。
起點相同、經歷類似,但接下來的公司發展就出現了叉路,也是值得交流之處。
杉浦說,CINRA 的事業板塊挪移,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一開始,他們靠另一個類似於廣告公司的團隊,負責接案子回來做,養活媒體團隊,這樣大概過了 5 年。接下來的 10 年,他認為媒體的瀏覽率已經提升,有機會和其他公司有廣告合作的機會,開始嘗試讓媒體團隊自負盈虧。直到近兩年,他觀察到自家媒體品牌包含線上藝文雜誌 CINRA.NET、城市旅遊網站 HereNow、以女性為主的線上藝文雜誌 She is 都逐漸成熟,應該更積極活用品牌的力量,整合藝文資源,再結合媒體的企劃能力,讓媒體能對於企業客戶有更明確的貢獻,「而不是單純地登廣告和刊報導而已。」
比如,2018 年十月他們才剛忙完與高雄市政府合作的觀光行銷企劃,希望借重 CINRA 的媒體能力和對文化創意的理解,用不同的角度向日本旅客介紹高雄的魅力。上述旗下不同網站的編輯,分別帶著日本的攝影師、模特兒、人氣樂團主唱來高雄玩一趟,打造出不同平台的企劃內容,等於是整合 CINRA 旗下資源:「這展現我們公司在不同切點上的能力,更是我們走向國際的第一步。」
聽完杉浦的回顧,白尊宇也細說從頭。「我當時天真以為努力介紹自己喜歡的藝文資訊,理論上就會有一樣喜歡的人來讀這個網站,只要有足夠的人喜歡他,就可以賺到錢,」但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在不知道網站還能不能繼續經營下去的關口,他開始簽約設計師、創作者,做起了文創經紀人,再把賺到的錢用在繼續支撐網站分享資訊,「既然這是好的事情,我應該想辦法讓他活下去,也該讓更多人一起參與這件事。」(隔壁那位創業 15 年的前輩聽完,不斷地說自己非常感動。)
而文創經紀,真的成為 BIOS 走下去的關鍵一步。
去年,他們協助合作創作者方序中統籌金馬獎所有視覺規劃,打破以往公部門必須針對不同內容項目分別與好幾個合作單位溝通聯繫的模式,改由一個視覺統籌整體規劃海報設計、典禮舞台、與動態視覺等項目,將聯繫與執行工作有效率地統整起來,提升整體典禮的質感。「中間經過非常多溝通和說服的過程,因為不是他們習慣的工作方式,但成果是好的,能讓所有參與創作者和典禮本身都做到以前沒做到的狀態。」完成金馬獎之後,BIOS 已經在華人世界證明,藉由專業且有效率的創意彙整與組建合作團隊,尤其針對組成元素複雜的大型文創專案,可以具體改善過往因溝通不良而讓創意與美感大打折扣的產製樣貌。
「就算媒體不賺錢,只要能發揮影響力,回饋到經紀事業也不錯吧?」杉浦問。
「我期望啊。台灣創作者被看到的機會太少了,雖然媒體不賺錢,但透過和創作者長期合作,可以幫助創作者曝光,提高知名度。」白尊宇答。
杉浦社長笑著說,「報導一直講一些銅臭味的東西,這樣真的可以嗎?」但媒體本就無法避談現實,兩人分享走過文創產業裡經歷的思考,也是給喜歡藝文、並想努力以此活下去的人們一點同行的勇氣。CINRA 和 BIOS 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去支持想生產內容的初心,並且還走在路上,還持續想著要往哪裡開拓。說來說去,這兩人就是讓自己喜歡的東西被看見,如此而已。真是任性的可以,卻又浪漫無比。
*本文特別感謝富邦藝術基金會協助,更多富邦藝講堂內容請見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