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自由之城:Christiania 藥自由(一)
2004 年初到阿姆斯特丹自助旅行,總在行經某些咖啡店前,感受到空氣中自由的氣味。吞吐、呼吸、仰頭、然後張開雙眼,大力呼氣。與朋友談論起這個城市總不離:大麻、性與同性戀。或許曾有人偶然聊起阿姆斯特丹的種種次文化說到,這個城市有些墮落的味道!墮落從何而來?我僅嗅到自由的氣味。大麻、性與同性戀等等文化活動與包容對我而言或許是感受一個城市、一個國家進步的指標。
阿姆斯特丹的自由為人所知,它的瘋狂,它的不羈,它的特異獨行與乖張文化吸引數不盡的遊客到此一遊,呼吸旅行者間傳頌著的自由空氣。2008 年,在我旅居瑞典的其間,因居住在哥本哈根附近,我得以無數次地造訪與短暫居留。偶然,我闖進了另一個更古老的自由天堂,除了感受到如阿姆斯特丹的自由氣味,空氣裡更瀰漫著獨立革命、叛逆與頹廢的美感。
荷蘭於 1976 年認定適量的大麻使用並不會比煙酒傷害身體健康開始,就成為世界上少數軟性藥物有限度合法化的國家之一。可是許多人並不知道,丹麥哥本哈根市中心有著一塊自由的領地:「 Christiania 」,早先於荷蘭在 1971 開始就是無政府主義者「藥」自由的天堂,一個「次文化」的烏托邦。
Christiania 當然不是只有大麻,它在哥本哈根也被稱作自由城(丹麥文:Fristaden Christiania )。它的歷史,是嬉皮、酷兒文化的發源與軌跡;它的存在至今,更是嬉皮時代精神最後的堡壘。
在那個愛與和平蔚為口號與理想的戰後年代,經歷許多戰爭、動蕩不安的 1960 年代年青人間瀰漫著一股反戰意念。這些年青人集體生活、強調多元,宛如公社;穿著不合社會期待的衣物、不修邊幅,象徵流浪無拘束的波西米亞風格是為主流。這個時代的年青人藉由靜坐抗議來表達集體對政府與世界體制的反抗。許多人稱這些行為荒誕、奇裝異服的年青人為「嬉皮」。
崇尚嬉皮精神的年青人們質疑世界核武競賽,他們反對戰爭,並且對冷戰結構下的社會新秩序與規範有所不滿,進而轉而追求個人內心的超脫與挖掘。此時,大麻成為了肉體與內在心靈的中介連結,並且阻擋外在的混亂世界。
這股源自美國的嬉皮浪潮也傳到了歐洲並且進入北歐地區。在丹麥,許多年輕人在各地示威抗議,並且以各種形式與政府對抗。1971 年一群年青人佔據哥本哈根城東、Christianiahavn 港旁的廢棄軍營與政府體制對抗。佔領者劃地自居,並自稱 Christiania 省,儼然以嬉皮村獨立之姿反抗,衝撞政府禁區地帶。
1972 年居住於此嬉皮村的居民們與丹麥國防部(土地所有權者)達成協議:能夠繼續使用該土地,然而必須支付水電費用。自此,Christiania 吸引了大批歐洲各國嬉皮與藝術家的進駐、聚集,當然其中也不乏許多社會邊緣人。
這裡公共設施並不發達先進,然而生活機能完善,書店、戲院、黑膠唱片店、露天賣場、大麻販賣街、咖啡店、藝術創作工作室、同志之家與自成一格的交易活動以及滿佈全城的高密度塗鴉仍完整地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踏進這個區域,有自己的「入境」大門,自己的國旗,並且禁止照相。這裡的時間彷彿仍然停留在 60、70 年代,那個我們都沒趕上的嬉皮年代。
大部份的建設仍是使用廢棄物回收建成,居民大多也都自給自足、也自行種植作物為生,不過仍有許多如醫療系統、郵政系統無法與村外切割,因此居民仍要付部份的稅給丹麥政府來享有部份社會福利。雖然丹麥政府並不能算是欣然接受,但是國際人權組織的關注以及居民長期的軟性抗爭與堅持,讓 Christiania 成為丹麥政府管理妥協下的「社會制度實驗室」。
阿姆斯特丹的大麻文化與政策讓荷蘭政府能夠更方便地管理軟性藥物的使用,也成為其主要觀光產業的重要賣點,進入消費主義收編的旗下。相較於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的 Christiania 更保有某種無可抹滅的時代精神。至今仍然實踐反權威、反政府的抗爭與理念。雖然 Christiania 也吸引許多觀光客造訪,並不時傳出丹麥政府要硬性重整、接手此區、側底清除大麻使用等等的衝突事件與流言。
不過 Christiania 難能可貴地以最大堅持保有著 60 年代嬉皮自由意識的生活型態。Freetown Christiania 是丹麥政府企圖展現高度包容力與多元文化政策的實驗區,更是作為歐洲嬉皮時代「要/藥自由」的最後堡壘,呼應著反抗精神的時代價值,以及自由意志與多元開放的道路,滿佈衝撞、依舊漫長。(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光的拋物線:專訪魏如萱、魏如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