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造訪・人生百味羅靖茹|如何用紙箱摺出一個家?

私人造訪・人生百味羅靖茹|如何用紙箱摺出一個家?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7.10.2023

「你要記得悠遊卡裡要有錢喔!一定要記得喔!」

步上二樓梯間,穿戴各式小巧可愛飾品的靖茹,正以媽媽的口吻,叮嚀著要跟她一起出門的大哥。

這是靖茹加入人生百味的第 7 年。在進入這個關注台北貧窮議題的非營利組織之後,和無家者相處,成為她 7 年來的日常。

和無家者一起,工作的場所不在辦公室,而是在街頭、在醫院,或者在各種公家機關。有些無家者行動不便,曾經她也推著輪椅帶一位大姐到組織的據點「重修舊好」洗澡,那段從台北車站南面廣場到南陽街的路程,光是過一條馬路,就得花三十分鐘。

問她怎麼樣撐過那三十分鐘大汗淋漓的路程,答案出乎意料:「因為這件事情很有趣。

要薪水,但最好也要有趣

在人生百味和無家者相處的時光,大多是有趣的。

有時候會學到平常根本學不到的技能,像是如何用紙箱摺出一個暫且遮風擋雨的房子;在涼亭裡和大姐一起聽收音機,從國際新聞到娛樂頻道,再從娛樂頻道聽到音樂節目;跟弱勢住戶的阿嬤學習台語,讓阿嬤幫她上了堂台語課;或是和大哥大姐們分享熟成的釋迦,靖茹說那種味道是屬於當下「甜甜的快樂」……有趣的場景堆疊起來,就成了工作中的成就感。

「有一陣子在工作上獲得的成就感比較少,我就跑去問妹妹怎麼辦,她說我想太多,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工作首要目的是獲得一份薪水,並不是在裡面找到成就感。」

她也知道對許多非營利組織裡的人來說,比起薪水,議題是更常被訴說的崇高使命,但她並不這樣想。「如果我開始這樣看待這件事,它會變得很有距離感,好像宗教裡的神明、而我們是佈道者這種感覺。我反而覺得它對我來說是很生活的一件事。

工作中沒有趣味,那就主動去找。「因為這件事對我來說真的太重要了啊!」

IMAGE

為了找出工作中有趣的片刻,她會在日常中給自己功課練習,像是與夥伴清掃弱勢住戶的家時,要有意識地在這段時間裡觀察到至少 3 件值得注意的事情,保持隨時覺察的狀態:可能是早已泛黃卻保存在精緻相框裡的家庭合影、堆放在角落成捆的英文雜誌,或是慢了一個月又一個月的日曆。

這些清掃時留意到的細節,不只是為了找出有趣,也是與個案建立關係的線索,讓她能夠在需要的時候,接住每個人。

在組織據點裡,百味的工作者與大哥大姐們就在同一個空間中活動,每天進進出出十幾二十人,大家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有人想要洗澡或是洗衣服、也可能心情不好需要聊天陪伴;除了據點,街頭也有許多無家者們等待協助,在嘗試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時,如果不能適當地打開眼睛,一不小心就會錯過每個人真正的需求。

一根菸與一個人的重量

然而,這樣習於向外投射的注意力也有反作用力,回過頭來,常讓她感受到內在消耗。

感覺被掏空時,她寫字。翻開筆記本,裡面密密麻麻的劃記,有待辦事項、會議重點、日常記錄,還有看劇及閱讀時觸動她的字句。文字對靖茹而言是純粹的存在,能夠承載她的想法和情緒,於是她什麼都寫,從閱讀心得到議題反思、從生活到工作,在整理與跟自己對話的過程中,漸漸將損耗的內在填補。

建立起的記錄習慣,為靖茹的成長留下足跡,將曾經的她保存起來。直到進入無家者們的生命中,單純的記錄似乎更多了一些承載他們經歷的使命感與責任,畢竟在關懷無家者的時間裡,離別往往無法意料,「可能前一晚還好好跟你聊天的人,今天早上你就收到通知說他離開了。」

人生第一次面臨生命的離別,是一個陪伴已久的個案大哥。

當時大哥剛剛離開街頭、成功租到房子,並在醫院工作,靖茹和同事常常在下班後去找他聊天,也送了一件他想要的短褲。大哥的人生才重新開始,卻在一次過馬路時發生意外,穿著那件她送的短褲,前往了下一個世界。

在往後的日子裡,失去也總是一不小心就會到來。即便已經有所準備,當一個人離去後,屬於這個人的重量才正一點點浮現出來,累積在生命中。「我現在暫前沒有辦法去說明這個累積到底好或不好,只是有很明確感覺到這件事情──一個人生命的重量。

有時候在家中陽台抽菸時,她偶爾會突然想到生命中逝去的人們,「我就多點一根菸放在旁邊,跟他們一起抽,對我來說是一個儀式,我今天想到的人,他正在抽這根菸。」

但他們不只是一根菸的重量。

《三千分之一的森林》裡,作者提到「苔蘚的存在是一場渺小的歡慶」,靖茹總覺得很適合形容她所陪伴著的人們。

無家者們的喜怒哀樂,或許像苔蘚一樣在巨大的社會叢林中微不足道,逐漸隱身在街頭的陰之處,然而他們依然存在許多信念。無論是和百味夥伴們共同清掃房子時,認真且投入的大哥們、或是找到工作並重新規劃人生目標的個案,都讓她感受到生命蘊藏的能量與鮮活──以及隨著彼此逐漸理解而積累的份量。

「理解核心需求」是人生百味關懷無家者們的原則,雖然租房、找工作、回歸社會也很重要,但無法理解個案真正的需求時,他們往往會徘徊在租了房卻選擇回到街頭,或是找到工作卻又離職的循環之中。

透過彼此對話,工作者嘗試了解對方的生命經驗與他們的擔憂,比如租房後又選擇回到街頭的人,或許是害怕寂寞、生病無人聞問,比起只有自己的租屋處,街上至少有個睡在隔壁的夥伴能夠聊天,出了意外也會被人發現。

人會選擇街頭,有時候反而是理性選擇後的結果。

但她不想讓歸屬感只存在於街頭。從小成長在大家庭中,靖茹對於歸屬的想像,就是全家人會一起吃飯、看電視。對她而言,無家者也可以有家的感受——每個月裡有一天,百味會和服務據點的大哥大姐們圍爐、創造家的儀式感。

IMAGE

靖茹拿起手機一邊翻找照片,一邊笑著說大哥姐們很愛過生日,「有趣的是大家會很喜歡在生日那天表達感謝,去年生日我收到一堆蛋糕,但我不知道怎麼吃完,所以後來我說可不可以換成寫卡片給我。今天一走進重修舊好,一個大哥就說『我知道你下個月生日,已經準備好了』他們都會偷偷把大家生日記起來。」

照片中的她幫另一位大哥過生日。從小被原生家庭忽視的大哥,從沒吃過自己的生日蛋糕,當其他大哥大姐們拿出小小的蛋糕時,上面的蠟燭照亮了他驚訝的側臉,也重新點亮那份原以為消失的歸屬感。

走到不再需要百味的世界

但建立歸屬感與信任往往需要耐心的等待,人生百味作為無家者們的支持網絡,首先要讓他知道,可以把內心話說出來,有人會接住他。「我們不是要先去解決他的問題,而是先給他時間、了解他,跟他說我們會在這邊等你,有需要都可以說。」

身為等待的一方,靖茹知道必須將自己完全的打開,才有可能接觸到一個人的一點點。

在她的經驗裡,更多的或許是不知道如何述說、難以啟齒的故事,每當碰到在街頭的人們,願意和靖茹分享,她更感受到這份單純的信任非常美好,「在現代社會很難找到願意這樣子對待你的人,何況是來到街上的人。他們的生命裡都經歷了很多很多傷痕、碰到很多痛苦的事情,可是卻還是願意重新相信一個人,這其實對我來說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

因為不可思議,所以細膩地珍視,每當接觸一位個案,該怎麼陪伴他繼續往下走?又可以走到哪裡、去到多遠?走或不走對彼此的意義是什麼?這些問題總是圍繞著靖茹,當她將無數心力分散出去,也感受到每個生命的重量正回過頭依靠在身上。

她期待能有一天這些重量的消失,不再是因為人的離開,而是這個世界不需要有他們來關懷被社會錯過的無家者。

百味的工作目標就是想創造一個不排除人的社會,當這個社會真的不再排除人的時候,也是不需要我們存在的時候。我並不會因此感到焦慮,畢竟這是我們最想看到的世界。」

到那時候靖茹會在哪裡?她也不太確定,可能會找新的議題或興趣重新出發。

她說自己一直都喜歡小小的事物,像是植物與昆蟲,甚至為了拍攝動植物身上細微的紋理買了專門鏡頭、讀了有關苔蘚的書。她將好奇心安放在需要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的世界裡,無論那是一根小草的葉脈、一隻瓢蟲的殼,都像是她遇見的每一個需要悉心對待的個案——

那麼小,卻又那麼大。

 

【私人造訪 Private Visit】
BIOS monthly 首度開設媒體寫作工作坊,真是辛苦了(自己說?)最後一份稿件,由 BIOS 及講師群媒合(=通靈)陌生相遇可能帶來的火花,讓學員們走進專訪現場,展開一場私人造訪的交流與寫作練習。

*本工作坊獲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藝文補助

#媒體寫作工作坊 #羅靖茹 #人生百味 #無家者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陳品靜
封面設計周筱晨
圖片提供羅靖茹
核稿編輯陳芷儀、陳劭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