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討論獨立書店不只有惆悵──吳明益《海風酒店》出版實驗幕後

終於,討論獨立書店不只有惆悵──吳明益《海風酒店》出版實驗幕後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7.06.2023

「書店並非只是一個空間,它是收容閒暇與無所事事、熱情與寂寞、糾結苦思與流浪情感的暫存處所。它是時光、靈魂的棲架,以及火焰——用指尖把某本書從九十度傾斜到手掌能握住角度時,只有你自己感受得到的火焰。」——吳明益〈無非是因為火焰〉

2015 年夏天,吳明益發行《單車失竊記》展開「騎著單車到你家鄉的書店」,從永和小小書房出發,高雄三餘書店為止,共 530 公里的騎車距離,11 間書店的巡迴講座。他是這麼說的:「我期待這次的講座,就像是一篇小說的後記。」

這篇後記太讓人難忘,以至於七年後的此刻,吳明益最新長篇小說《海風酒店》發行,再次宣告要走進書店舉辦講座與簽書時,散佈於台灣各處的獨立書店們的小小火焰,一下子被點燃,全島發熱。

小書店們如此興奮,不只是因為吳明益將走訪書店,而是這次他把整本書交給了書店。《海風酒店》的出版交由小寫出版,行銷規劃則由新竹竹東的瓦當人文書屋負責。當一名知名作家,將發燙的新作交給獨立書店出版與行銷,這代表什麼?

小寫出版同為小小書房負責人劉虹風說:「其實他沒有必要,在已經是這麼搶手的作家時來做這件事,明益來找我們做出版的時候,我很快就 catch 到他的一個心意,他想報答過去一直支持著他的所有小書店。

好事終於發生了

一張供書店們自由填寫、表示有意邀請吳明益到場的線上表單,只開了兩天左右,就被瓦當人文書屋負責人陳晏華緊急關閉,「一下就爆滿了,只好趕快關起來,看看怎麼處理⋯⋯」

結局是一個瘋狂夏天的誕生:兩個月內舉辦講座與簽書會,共計 86 場。

陳晏華成立書店前曾任出版社與平面媒體,現在也是友善書業合作社的理事之一,「大概是這樣,老師覺得我可能比較熟悉媒體端和與書店的應對。」她跟先生在竹東成立書店至今十年,中途也曾想要放棄收店,「有人就住在附近,這麼多年了還是不知道我們喔。可是這裡真的很需要一間書店。」話說得客氣,瓦當人文書屋曾承辦「世界閱讀日」活動,當時就有串聯全台各地 100 個藝文據點的經驗,善於牽起其他書店,動員力十足,展現了陳晏華的耐力與耐心特質。

書店的迴響熱度可以預期,陳晏華說小書店和吳明益之間本就有相互支持的默契,加上七年前《單車失竊記》時在各家書店都有「明粉」湧入的現象,「他真的會為小書店帶來很多的效益,銷量和熱度。」陳晏華知道,吳明益的巡迴講座會導流眾人的目光,她一定要在這一波的串聯下,把握讓最多獨立書店被看見的機會。

劉虹風認為,串聯能帶動奔相走告的效益,「一個地方的小書店要被很多人知道,那是一個不應該的期待。當它存在於街角,它就會慢慢累積屬於這個地方的讀者群。但是,像這樣的串聯活動,讀者會相互交流:喔,你的家鄉有這間、我這裡有那間。」

這股熱,串了一整圈,書店們不只是為了自己開心,也為這股正能量興奮。陳晏華笑說:「獨立書店又重新被討論,終於不是因為書定價或是折扣戰什麼的⋯⋯是有其他的好事發生,而被看見了。

我們本來就這樣子做事

七年前的單車之旅,起點也是小小書房。吳明益當時給了這個起點一個理由:「正在裝修的我母親舊家,也是我放置六輛老腳踏車的地方。」這次他帶著新書回到這個空間,更像是在延續著此份人與情。

2006 年營業至今,小小書房靜靜站在永和複雜彎曲的小巷內,除了定期舉辦讀書會與寫作課程,2011 年也成立了小寫出版,帶著通路(書店)及推廣者的背景與視野來生產(出版)。

「這次的計劃,首先當然是一個作家自己的意志和他的選擇。」

拉開吳明益近年的選擇:2019 年短篇小說《苦雨之地》由新經典文化出版;2016 年《複眼人》再版同樣為新經典文化出版(初版為 2011 年夏日出版社出版);2015 年長篇小說《單車失竊記》由麥田出版⋯⋯而在更早也與二魚文化、九歌有過合作。

擁有眾多選擇的吳明益,最後獎落小寫出版,劉虹風並沒有「中獎」的感覺。她表示要說「中獎」,那是 2014 年詩人零雨找上門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就有底,我們的出版被肯定了。」如今底氣已足的她認為以小寫出版的專業度,一定可以做出吳明益理想的書。

為什麼是小寫?會有類似提問,劉虹風認為這個問題本身就跟市場生態有很大的關聯。

劉虹風說明,過去作家選擇小出版社一點也不是問題,「在集團式的出版出現前,麥田、貓頭鷹都是很小的出版社,我們看到現在的洪範,也是老字號的小出版社,他們都很專業。」她說起最近洪範出版了西西的短篇小說集《石頭與桃花》、《楊牧書簡Ⅰ:致瘂弦》、《瘂弦書簡Ⅰ :致楊牧》,「這些是這麼重要的書,是為一個時代留下紀錄的書,但它有沒有能力去串聯這麼多書店、去和每一個通路溝通做行銷?」

在《海風酒店》前,小寫剛出版了一本《這隻是什麼?我的第一本動物識字書》,是專門給幼齡兒童閱讀的識字書,積極透過嘖嘖募資試圖展開能見度,「坦白說,這本書因為明益的曝光,為我們增加了大概 20%的被看見的機會。」劉虹風說,要讓一本書被看到,真的很不容易。

「為什麼小型出版社長期以來不被看見?不是因為我們做的書很少,或是做的書不夠好,而是我們本來就不參與主流市場的做法。」——像是折扣。

劉虹風舉例,要被選入電商通路的「選書」都必須打 79 折,「可是我們不願意打折,不是我不願意讓毛利,而是我不願意對不起所有幫我賣書的通路。今天網通給 79 折,我該怎麼跟那些只能 9 折的書店 say sorry ,我做不到。」一直以來,小寫出版在各通路上最多的折扣就是 9 折,這次《海風酒店》更極端,「就是不要打折了。」

劉虹風解釋,她覺得吳明益無意評論市場機制,「他想為獨立書店做事,只是這樣而已。所以他找來了我這間獨立書店、小型出版來做,那剛剛好,我們在折扣上很硬——我們本來就是這樣子在做事。

一場公平的通路競爭

站在出版社的立場,劉虹風希望讀者「你平常怎麼方便去哪裡買書,你就去那裡買」,喜歡網路通路的方便性,就上網買;習慣去書店買,就進書店去。甚至為網路和書店兩種通路各提供了不同贈品,「我們都準備了,讀者自己選。書賣得好不好,就真的是靠實力。」

她認為,實力的展現,要奠基在公平的起跑點上。「獨立書店最常被攻擊的就是:你們要自立自強啊——但當你被剝奪了所有資源,還要你自立自強,那你不就是那個什麼都沒拿到的老三 ,老爸還講你為什麼不去好好賺錢?」

她把《海風酒店》當作一次實驗,試試看:當出版社有意識地創造通路的資源公平,那會怎麼樣?「在首日,獨立書店的銷售預購,是全網通加起來的好幾倍。」她說自己並不想引戰,但外界沒看見背後運作,當出版社長期把資源給網路通路, 獨立書店自立自強的能力在此結構中表現差人一截,不難預料。

出版社是不是能夠透過這一波的操作意識到,其實小書店有它的讀者與能量,和小書店常合作這個方向,是對的。

在吳明益的身體力行後,其他的作家是否有可能也依循此例,有意識地選擇出版社,鼓勵通路的公平性,以及為獨立書店帶來曝光度?劉虹風和陳晏華持保留意見。她們深知這次出版計劃的魅力與心意,但並不期待未來時常出現這樣的作家。「大家都很期待這件事,但我想吳明益沒有此意,他只是想要表達自己對獨立書店的感謝,而已。」劉虹風說。

「這一次的行銷,我個人期望的事情是:讓讀者回到獨立書店去吧。和一些獨立書店好好地往來,相信它的選書,會看見許多主流出版、主流通路不會大鳴大放,或是不願意花很多行銷資源來操作的好作品啊。」

可以想見,這個夏天這些散落各處的小書店,會因為這本書的誕生而添加熱鬧的美好回憶。而夏天會過去,劉虹風認為:「書店的延續,還是要靠書店本身的生命力。」

賣書,老派一點

在分享此次出版計劃的文字最後一段,吳明益這麼說:

「信任我不會在新書演講宣傳新書的讀者、聽眾,喜歡或者對文學卻步不前的人們,請來書店吧。因為此刻我覺得體力尚可支應,我會盡力到每一間可能排進行程的書店裡,在這個雲端時代,和各位面對面碰觸文學,然後各自離開。」

「明益仍然把他認為最好的留給獨立書店。」劉虹風說的「最好」,指的是演講與簽書的行程,指的是作為一個作家,吳明益想要真實地面對讀者,「從手中親手接下讀者給的書,走進這些空間,感受書店和讀者的存在——這些是他要的,不是銷量而已。」

劉虹風聊起,簽書這個行為本來就發生在作家和讀者面對面的空間裡,是因為網路通路沒了「空間」,作家轉為在出版社的辦公室獨自簽書。「我們可能比較老派吧,就覺得簽書關在箱子裡,沒勁。我們想要賣書,老派一點,簽書,老派一點。

她也明白,這一份「老派」不容易。「在大家都求方便的時代,你要去實體店面裡面消費,需要一點點『努力』——我是說實體店面喔,不只是書店喔,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文化、生活上的選擇。」

小小書店/小寫出版長年來匯聚了創作者、讀者與實體書店交往的能量,在網路便利與點擊紅利的時代,他們不使用臉書大約五年了。而吳明益的臉書,時間也停在 2019 年 4 月 3 日的那篇廢墟公告:「各位好,沒有特別原因(也許是因為原因太多),這篇文章之後,這個臉書將不會再發新文章,成為廢墟。」聲明中提到,不論出書與否,每年他都進行五至六場無償到各獨立書店的演講:「直到沒有人找我為止,以做為對『書』這個世界的小小回報。」

但這趟書的巡禮、回報,並非只求「回到過去」。2023 年 2 月 6 日,小小書房/小寫出版的臉書誕生,其實也是受到吳明益的影響。「吳明益先生,他的社群通訊只用 messenger。」為了合作聯繫,劉虹風再次打開網路溝通的管道,而更深一層的原因,是她認為該是時候使用社群媒體,替實體書店說些話了。

面對虛擬的通路與社群,有時因為使用它而獲得太多,有時為了不使用它而卯足全力;有時享受雲端便利的途徑,有時我們也享受用雙腿走一段蜿蜒的路,用掌心捧起書本裡的溫度。實體與虛擬空間,如何在看似對立的情境下互補合作,實驗還在繼續。

六月底,吳明益的全島巡迴將開始,陳晏華期待此次活動可以告訴大家,「我們的存在價值,其實不只在書本本身,還有書店對書的推廣,書店和讀者的關係,以及每間書店對自己的角色都有自己的定義⋯⋯然後也希望明益老師不要太累!」劉虹風說她別無期待,「我的期待,只有書可以好好的出版,不要被我看到錯字,就這樣。」

小小的一本書,被小小的心願們祝福,上面乘載了小小的書店們的未來。

#吳明益 #劉虹風 #小寫出版 #小小書房 #陳晏華 #瓦當人文書屋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廖昀靖
圖片提供小寫出版
核稿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