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台灣設計師週特別報導

2011 台灣設計師週特別報導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3.09.2011
還記得 BIOS 上週所報導過的 2011 台灣設計師週嗎?十天的展期,轉眼間只剩下一個週末,不知道你去參觀過了嗎?依稀記得當天記者會現場,某位致詞的長官提到,台北準備申請 2016 世界設計之都,誠然,台灣的創意與設計能量一直很豐富,近幾年來創意商品的市場大增,連帶也讓部份科技業或傳統產業的大老闆們,願意在產品的外型設計上多所著墨,這樣的轉變,無論對於設計師或消費者來說,都是福音。話說遠了,今天小編再次重回華山創意園區,除了概略性選擇性的介紹主題展的內容之外,也希望能將現場眾家設計師的理想及優質商品,傳達給 BIOS 的讀者知道。
《主題展:50 禮》
以台灣早期首府-台南作為展覽主題的聚焦場域,透過帶領各國設計師們下鄉體驗,親身感受台灣城市生活與傳統行業的獨特氛圍,結合創意發想與傳統工藝,在新舊文化的互相衝擊下,刺激古都的再活化,擺盪出台灣都市的風格與面貌,並注入更多的可能性。現場作品大多結合台南生活文化的多元面向,包括飲食、人情味、廟會活動與傳統建築等,其中我對劉小康設計師的作品最為驚艷,將台南隨處可見的古早味小吃或傳統小店的老招牌,化為讀書人臨摹練字的習字本,取名「遊南帖」,字裡行間便可神遊古都台南。

《主題展:向東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所以用「向東流」三個字作為展覽名稱,並非出於對詞人的致敬,而是想呈現一種自然而然、順勢而為的概念。以設計師的觀點,去看待台灣特有的生活現象,進行人文思考,並重新定義你我所居住的這片土地。身陷囹圄的座椅,代表窮慣了的台灣人,對什麼事情都過度保護的不自由心態;以第一志願制服所做成的圍兜兜,象徵現代父母對年幼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畸形遐想,充滿觀察家性格以及社會反思的優秀作品,一次集結於此,不可不看。

《主題展:夜市人生-鶯歌丹青燒計畫》
對於台灣人如你我而言,夜市是最普遍的共同記憶,而對外國人而言,「夜市」代表的就是最容易接近的台灣庶民文化,所以策展單位邀請了 21 位年輕的設計師,從台灣各地作發想,萃取不同的傳統文化元素,並結合復刻失傳已久的鶯歌丹青燒,即促成了本次的展覽作品。解說人員特別推薦的,是一組精巧的茶杯,底部埋入了凸透鏡,空杯時平凡無奇,盛水後卻內有乾坤,底部浮現大吉大利的字樣,而一旁的茶袋做成符咒的形狀,裝入茶葉浸入杯中,取的是傳統信仰中的「符水」概念,創新加傳統,非常有趣。

《主題展:絆》
隱身於都市叢林的媽媽們,往往擁有一身驚天動地的好手藝,但因為缺乏設計背景,也沒有適合的平台表現,所以只能偶然在創意市集或傳統市場上相遇。策展單位希望透過設計師與巧手達人的合作,把手工藝帶到生活用品上,以過往人生中的羈絆與牽絆為主題,催生出一件又一件略帶巧思但觸動人心的溫暖作品。以作品「洋蔥的祕密」為例,設計師所想表達的是,現代人面對生活中四面八方而來的各種壓力,為了保護自己,有如洋蔥般一層又一層的把最珍貴的秘密藏在心中,運用羊毛氈層層堆疊的特殊質感,搭配木製洋蔥造型的外殼,成為可以讓女生隨身攜帶放置小飾品的收納盒。「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地撥開我的心」,好歌。

《創意產業:mooq》
水泥叢林裡的一股清流,用這麼一句話來形容它,再貼切也不過。為了讓生長在大城市的你我,對於台灣原生樹種能有更正確的瞭解,來自台北的紐扣創意設計,與來自高雄的台灣木藝術坊,共同推出了雙品牌作品「mooq X ZUMU 桌上的森林」,以台灣原生木種小樹的型態出發,使用十種具有台灣獨特性與代表性的木材,將木質餐墊的設計概念轉注入縮小版的針葉樹及闊葉樹上,希望以極具設計感的商品外貌,喚起現代人對細膩木作所表現的溫潤情感。

《創意產業:25togo
沒有秒針的手錶,讓你在匆促的城市生活中,享受不被時間催促的慢活樂趣。市面上常見的手工肥皂,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後,居然露出了恐龍化石的痕跡。小木偶也戴起了眼鏡,尖尖一根的長鼻子,方便收藏家陳列心愛的手工眼鏡。縱身一跳,躍入傾盆大雨中,手拿潛水傘,在汲汲營營的資本社會力爭上游。
 

《創意產業:祥業工業》
明亮寬廣的展區,分為三個部份:過去、現在、未來。過去,旨在告訴來訪的人們,其實生活中遍佈祥業工業的作品,只是你從未察覺,從鐵椅到排椅,默默耕耘的祥業,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現在,則是將椅子帶入設計感,展出兩款祥業生產的劃時代新商品:NOVITE,以 100% 可回收的 PP 聚丙烯製成,沒有金屬結構,只用塑膠就達到可以折合的動作;SLIM,不可置信的輕薄,重量僅 3 公斤,收納起來厚度約 2.3 公分,但並沒有因為強調收納的方便性,而忽略椅子的強度及舒適性。未來,則是希望能將結合傢具與天然材質如藤編與竹編等,促進台灣傳統手工藝的再興。

《創意產業:繭裏子》
工作室坐落於永康商圈的繭裏子,擅於以天然材料與回收材料製作創意商品,大部份的產品皆以手工製成,量少質精價格卻平易近人。一直有在參與環保設計,同時並積極推動公平貿易,所以大部份的素材,皆是透過此一方式獲得。以水泥袋製成的購物袋深得我心,原料來自於孟加拉的非營利組織,都是在印刷過程中出現瑕疵而無法使用的 OG 品,經過巧手製作後化身充滿嬉皮風格的印刷風購物袋。

《創意產業:InDesign》
來自日本的 InDesign,是一間工作室設在東京吉祥寺,由三個人組成的設計團隊。本次帶來的精選商品是造型宛如拉環的 LED 燈,以及以不織布製作而成的電腦包與零錢包。為了呈現出絕佳的商品美感,即使價格不菲,仍堅持純手工製作,沒想到在設計師週,也讓我遇到了職人文化。設計師中山達也先生更告訴我,品牌的 logo ,一個斜放的漢字「印」,代表每樣商品在確認完工準備出貨前,都會蓋上象徵通過品管的印章,這是一種認可,更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創意產業:ilivetomorrow》
這是一間來自香港的藝廊,陳列來自世界各地獨立創作者的設計藝術品。走入展場隨即印入眼簾的,是台灣設計師 Pili Wu 的作品 plastic classic,其靈感來自於台灣隨處可見的紅色塑膠凳,在設計師眼中,這就是台灣本土的經典設計,結合傳統中國上流社會所愛用的圈椅後,呈現出來自社會階級兩端,充滿矛盾的意像。另外一件同樣屬於台灣設計師(DESIGN STUDIO TSAI & FANCHIANG)作品的「超商裡的維多利亞」,乍看之下是一盞充滿巴洛克線條的立燈,仔細一看才發現,每個環節都是超商內所販售的瓶瓶罐罐,整件作品由設計師本人純手工水泥翻製而成,旨在呈現台灣特有的「飲料文化」。不只這兩件,其實每件作品都充滿發人深省的深度意涵,值得親臨現場仔細品味。

說長不長,展覽還剩最後兩天,若你在看完介紹後,心裡燃起了一絲興趣想前往參觀,請把握機會,不然就要再等一年囉!(更多設計師週現場照片,請見《攝影.集》台灣設計師週側拍。)
#台灣設計師週 #設計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陳祖康
攝影趙永寧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師連線、向東流、孟慶龍、mooq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