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反叛,也求實用:讓女性能跑著趕巴士的迷你裙,與時尚革命者瑪莉官

不只反叛,也求實用:讓女性能跑著趕巴士的迷你裙,與時尚革命者瑪莉官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01.06.2022

六〇年代是屬於倫敦的世代。披頭四(The Beatles)在 1962 年唱出他們的第一支暢銷單曲〈Love Me Do〉,同年滾石樂團(The Rolling Stones)成立,隨後兩支樂團在全世界引起巨大的搖滾潮流。這群唱著搖滾樂的叛逆青年們說,他們來自倫敦——一時之間,所有人都將眼光轉向這座悄悄被年輕人的繽紛色彩覆蓋的古老城市。

1966 年四月,這股英倫入侵(British Invasion)的浪潮吹進《時代》雜誌,最新一期的雜誌封面被倫敦大笨鐘、雙層巴士、俱樂部和搖滾歌手佔滿,標題的一行字寫著:「倫敦:搖擺的都市」(LONDON: The Swinging City),「搖擺倫敦」(Swing London)之名由此而生。

IMAGE

《時代》雜誌,1966年四月號 © Geoffery Dickinson

在這張定義了一整個時代的封面一角,一個身穿亮色連身短裙的時髦少女格外顯眼——她身上的倫敦少女服裝,在當時有另一個更簡單的同義詞:瑪莉官(Mary Quant)。

不想穿得像媽媽

1955 年,正當搖擺倫敦的風潮還潛藏在俱樂部裡醞釀洶湧、約翰藍儂(John Lennon)還要再一年才得到人生第一把吉他,才剛從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畢業、正在帽子店實習的少女瑪莉官已經和兩個朋友合夥,在國王路街角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精品服裝店「芭札爾 」(Bazaar)。

IMAGE

瑪莉官與其丈夫兼商業夥伴亞歷山大普倫凱特格林,1960 年。
Courtesy of Terence Pepper Collection. © John Cowa
n Archive

作為搖擺倫敦的搖籃之地,當時的國王路一帶匯聚了整個城市的叛逆青少年們在此流連,他們將國王路當作展現自我的時尚伸展台,大鳴大放地發射不同於主流文化的次世代時髦品味,而鎮守國王路一角的芭札爾,正準備好妝點這群蓄勢待發的少年少女。

這間新潮摩登的精品服裝店,是當時倫敦僅有兩間為年輕女孩提供高端服裝的店面之一,比起氣質令少女們望而卻步的高端精品店,和過度古板保守的傳統百貨公司,年輕女孩顯然更樂意擁抱瑪莉官色彩繽紛、前衛中帶點離經叛道意味的設計。一位當年穿著瑪莉官服裝的少女說:「瑪莉官指引一種跳脫教條的風格,讓像我這樣的年輕女性的穿著打扮,不再和媽媽一樣。

1960 年,瑪莉官和丈夫普倫凱特格林(Plunket Greene)率先帶著英式時尚飛往紐約,非典型的設計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也風靡大西洋對岸的年輕女孩,她為美國最大的連鎖百貨之一「傑西潘尼百貨公司」(JC Penney)設計「切爾西女孩」(Chelsea Girl)系列,紐約少女一夕之間全成了倫敦街頭女孩。

有史以來第一次,倫敦似乎取代了巴黎,成為全世界仰望追逐的時尚之都。瑪莉官的闖美之旅,成為第一波搖擺倫敦入侵美國的風潮——比披頭四第一次踏上美國,足足早了四年。

迷你裙,難道不美好嗎?

「六〇年代的迷你裙是最任性放縱、樂觀地說著『看看我!生活難道不美好嗎?』的時尚設計。它展現了六〇年代、女性解放、口服避孕藥和搖滾樂⋯⋯它是婦女解放運動的開端。」——瑪莉官

在流行文化和時尚史中,瑪莉官的名字始終和迷你裙緊密相連。1960 年前後,她開始著手進行一生中最重要的服裝改造:將女性的裙襬從原先的膝下長度,一吋一吋挪移到膝蓋之上。僅僅幾公分的差別,卻是人類服裝史上的一大躍進。

數千年來,女性的裙襬長度始終受制於傳統,膝蓋以上被視為道德的禁忌領域,不容觸碰和探索。僅管在瑪莉官之前,膝上長度的短裙偶爾可見,包括二〇年代興起的太空科幻小說中,開始將迷你短裙作為未來太空女性的服裝設定,但迷你裙始終從未走入女性的日常生活,直到 1964 年,倫敦街頭的女孩們開始興起一波迷你裙潮流,而這些新世代短裙的出處,正是瑪莉官位在國王路上的芭札爾店面。

IMAGE

《搶先衛兵一步》,1961 年。
Photograph by John Cowan
© John Cowan Archive

同樣是 1964 年,英吉利海峽另一端的巴黎設計師安德烈庫雷熱(André Courrèges),在這一年的秋冬系列中正式推出膝上長度的短裙。或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卻也引發一波關於迷你裙發明的爭論:庫雷熱堅持自己才是迷你裙的發明人,而瑪莉官只是將這種風潮商業化而已。

相對於庫雷熱的計較,瑪莉官對「誰發明迷你裙」倒是看得開,比起頭銜,她更在乎的依舊是穿上服裝的人,而非發明服裝的人:「無論如何,迷你裙並不是我或庫雷熱發明的——而是那些走在國王路上的女孩們。」不過拋開身世爭論,瑪莉官至少無庸置疑是發明「迷你裙」名稱的人,當初她以最鍾愛的 Mini Cooper 車款為自己的設計命名,直到今天人們仍以「迷你裙」稱之。

迷你裙的誕生,正巧撞上當時倫敦的搖擺風潮,期待打破傳統的少女們迫不及待換上色彩繽紛的迷你裙,在成年女性們驚訝的眼光中狂歡騷動。在當時的時尚環境中,年長而有財力的女性們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設計師們也大多以成熟優雅的套裝禮服投其所好。然而迷你裙的橫空出世,搭配瑪莉官品牌較平易近人的價格,讓少女們得以搶下時尚潮流的主導權,成為重要的青少年反叛象徵。

然而對瑪莉官而言,在反叛意味之外,迷你裙的本質意義更多是在於實用層面,上移的裙擺解放長久以來束縛女性身體、使她們難以投入勞動的過時服裝,讓雙腿擁有更多的活動空間。「一件短裙讓你可以自由移動、還能夠跑步追趕巴士,更重要的是,還能夠跳舞。」瑪莉官如此註解。

有時一件短裙,只是女人們想趕上公車去上班的小小願望。

讓身體更自由

瑪莉官對於解放女性身體的野心,並不只在於迷你裙短短幾吋的裙擺。在六〇年代迷你裙風潮席捲倫敦的同時,瑪莉官正在她國王路的店面裡,進行一場關於服裝性別的翻轉實驗。

男性西裝的剪裁面料、針織衫、領帶和褲裝,過往被視為男性獨有的服裝樣式及元素,在瑪莉官的巧手改造下,正對著厭倦傳統女裝束縛的女性們揮舞雙手。在那個女性穿著褲子就不被允許進入餐廳用餐的年代,瑪莉官讓女人們換上男人的裝扮,不只獲得權力,更得到自由。

當服裝完成後,瑪莉官的丈夫普倫凱特格林更刻意在服裝名稱中,埋入對性別規則的嘲弄:被取名為「屠夫條紋連衣裙」(Butcher-Stripe Dress)的洋裝,因為借用傳統屠夫圍裙上的直條紋樣式,反而從中直射女裝與屠夫陽剛形象的反差;而運用男性西裝斜紋布縫製的洋裝「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則諷刺當時女性若無男性親屬的書面同意,便不被允許在銀行開戶的性別歧視現象。

IMAGE

英國模特兒、歌手及演員崔姬穿著背心和短褲套裝,1966年。 © Photograph Terence Donovan, courtesy Terence Donovan Archive. The Sunday Times, 23 October 1966

回望二十世紀以來的女裝歷史,從男裝中尋找靈感一直是女性設計師用以解放身體的重要方式。如同嘉柏麗香奈兒(Gabrielle Chanel)這樣的時尚前輩,厭倦了被馬甲束腰綑綁的身軀,以舒適寬鬆的男裝剪裁還給女人們自由活動的空間。

二戰之後,香奈兒在 1954 年回歸巴黎時尚圈,隔年瑪莉官的芭札爾在倫敦國王路開張。曾有評論者將瑪莉官的小雛菊商標,視為香奈兒山茶花的繼承與變體——兩位女性解放的時尚先驅一前一後隔海相望,思考的卻是同樣的問題:如何讓女人穿得更舒適。

有趣的是,瑪莉官在 2012 年接受英國《VOGUE》採訪,回憶起這位時尚開創者時卻說道:「我覺得香奈兒討厭我。這我可以理解,當時所有人都在問她,『你覺得瑪莉官如何?』」不過與其說是瑪莉官人紅遭嫉,其實是一向追求優雅的香奈兒,難以接受瑪莉官生於街頭的「壞品味」。

其實早在迷你裙流行之初,香奈兒不只以「肉的展覽」(a meat exhibition)表達她對這股新潮流的厭惡,甚至近乎惡毒地說:「我從來沒看過有男人會喜歡穿迷你裙的女人。」不過對此瑪莉官也不以為意,這番前輩的批評,就像當時搖擺倫敦的萬千少年少女,也正面臨各種保守勢力的回擊,而整個倫敦街頭的少女都以行動證明了,她們需要的正是這種年輕活潑、方便跳舞工作的裙子。

那些優雅昂貴的套裝禮服,就留給高高在上(且不事生產)的上流階級貴婦們,只有從街頭長出的迷你裙、短褲和褲襪,自始至終都和群眾站在一起。

人人都有一件瑪莉官

「曾經,只有富人、權貴能定義時尚,現在則由在高街(High Street)走跳的女孩們身上穿的平價小洋裝來詮釋。這些女孩⋯⋯不管操著什麼口音、來自何種階級⋯⋯都是摩德族(Mods)。」——瑪莉官

1955 年品牌成立之初,瑪莉官就決定她的服裝是向大眾開放的,但即使當時年輕女性就讀大學的比率不斷提高,經濟能力也相對充裕,不過對一般的消費者而言,瑪莉官的服裝仍舊價格不菲。也因此瑪莉官早早就開始思考更為平價的服裝選項,她甚至以牛仔褲品牌 LEVI’S 作為標竿,嘗試開發品質穩定、價格平實的量產成衣。

在美國之旅吸收了美式成衣的生產系統後,瑪莉官在 1963 年推出「激進派」(Ginger Group)系列,這個成衣系列比起以往精品定位的服裝更為平價,且系列中的各項單品可以任意混搭重組,大大節省治裝費用。除此之外,她更推出服裝之外的配件飾品,讓買不起瑪莉官洋裝的女孩們,至少可以省吃儉用,走進百貨公司裡買一條瑪莉官出品的褲襪,自信走入倫敦的搖擺街頭。

IMAGE

瑪莉官坎戈爾貝雷帽廣告,1967 年。
Image courtesy of The Advertising Archives

身為時代的前行者,瑪莉官的腳步雖然超前,但絕不孤獨。早在 1959 年,巴黎的時尚設計師皮爾卡登(Pierre Cardin)就在春天百貨推出首次推出量產成衣系列,打響時尚成衣化、平民化的歷史第一槍。雖然皮爾卡登因此遭到菁英導向的法國時裝公會除名,但他和瑪莉官一樣,轉過身來得到普通消費者的熱烈支持。

1964 年,瑪莉官甚至史無前例地推出居家裁縫版型,她和服裝版型公司「巴特里克」(Butterick)合作,販售品牌的各種洋裝版型。於是消費者大大省下原本隱藏在服裝價格中的人工及布料成本,可以自由選擇用較便宜的布料來縫製洋裝——重點是這些手工洋裝並非山寨,而是擁有貨真價實瑪莉官授權的時尚家族一員。

於是走在六〇年代的倫敦街頭,人們幾乎可以自信地指認每一件路上行過的洋裝:這是瑪莉官。

也因為瑪莉官始終與群眾密不可分,2019 年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在策畫瑪莉官的展覽時,就以「#WeWantQuant」為口號,在網路募集家家戶戶中的瑪莉官服裝,成為展覽中最珍貴的展品——當中潛藏的自信是,生在六〇年代的媽媽奶奶們未必人人身穿香奈兒或迪奧(Dior),但她們肯定都有一件瑪莉官。

 

IMAGE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世界巡迴展
本展為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策劃之世界巡迴展,回顧英國知名時尚設計師瑪莉官之職業生涯,及其 1955 年至 1975 年間的代表作品。本次展出涵蓋超過 120 件服飾、時尚玩偶、化妝品、照片及時尚雜誌等原件,完整呈現瑪莉官如何創造並定義往後數個世代的時尚風格。

時間|2022.05.28(Fri.)- 08.28(Sun.)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 D、E、F 展覽室
展覽資訊|https://bit.ly/3PXpLz5

 

#時尚 #瑪莉官 #北美館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陳劭任
封面版權瑪莉官與髮型設計師維達.沙宣,1964 年。 © Ronald Dumont/Daily Express/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