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個不再拍電影的導演:從《痛苦與榮耀》回顧阿莫多瓦「導演三部曲」

拍一個不再拍電影的導演:從《痛苦與榮耀》回顧阿莫多瓦「導演三部曲」

作者
日期02.08.2019

以赤裸畫面、瘋狂劇情聞名的阿莫多瓦,卻在《痛苦與榮耀》裡找到溫柔輕巧。回顧這位大師的從影之路,飽和鮮豔的色彩依舊,張揚的情感卻變得內斂謹慎。在所有的創作裡,阿莫多瓦曾編導過三部以「導演」為主角的電影,像是記錄下自己的成長、成熟與反思。

橫亙 32 年的「導演三部曲」系列,終於在《痛苦與榮耀》譜下最美的終章。若你因《痛苦與榮耀》而疼痛與感動,或許正是複習前兩部曲時。

首部曲:《慾望法則》(The Law of Desire,1987)

阿莫多瓦完成《慾望法則》時曾說:「當我製作一部電影,我希望能觸動觀眾的頭腦、心臟和生殖器。讓他們忘記時間,但不是忘記他們自己。」 

這句話不只是《慾望法則》的寫照,也貫徹在阿莫多瓦所有的作品中。

《慾望法則》以自慰鏡頭開場。一位俊美的 A 片男優,聽聞畫外音指示,開始脫衣、撫弄身體,在導演的擺佈下達到高潮射精。戲中的情慾片導演巴布羅(Pablo),命名正是來自阿莫多瓦本人名字「佩卓」(Pedro)的變形。

電影描述導演巴布羅與前男友胡安分手後,遇見迷人感性也性感的安東尼奧(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飾),展開轟轟烈烈的戀情。沒想到忌妒心甚強的安東尼奧無法接受前男友的存在,一氣之下殺了對方,並且狹持巴布羅的變性人姊姊,只為了再見到心愛的巴布羅一面⋯⋯兩人最後在警方層層包圍的住所裡,隨著熱情的音翩翩起舞、相擁做愛。

阿莫多瓦一向不避諱談論變性、亂倫、情慾、謀殺等題材,大膽披露同性戀人的情愛糾葛,與複雜混亂的性關係,時而粗暴驚心,時而激情致命,有時候卻又異常溫柔。這部片裡沒有所謂正宮或小三,也沒有普世道德的評斷,而是試圖呈現愛的原貌——儘管大部分的時候,愛是如此混亂。巴布羅曾對胡安說道:「你不愛我不是你的錯;而我不愛你,也不是我的錯。」愛就是如此理直氣壯,《慾望法則》裡所有角色依慾望行事,也因慾望而成為自己。

二部曲:《壞教慾》(Bad Education, 2004)

阿莫多瓦將「性的禁忌」延伸到教會裡的學童,電影敘述小男生伊納休愛上同學安利奎,然而有戀童癖的神父卻想獨佔伊納休,不只性侵他,更勒令情敵一般的安利奎退學。多年後,安利奎成為導演,自稱伊納休的變裝男人帶著以小鎮教堂為底而改編的劇本找上他⋯⋯童年禁忌的初戀、變態神父的戀童癖、非男非女又亦男亦女的陌生訪客,難以預料的發展,又牽扯回過去。

《壞教慾》運用戲劇與現實、變裝與卸妝、回憶與眼前,打造出真假難辨的情慾懸疑悲劇。伊納休的劇本所揭開的每一段過去,都藏著對方未曾發現的秘密,當你以為掌握了真實,下一個假象卻又將一切吞噬回去。到底哪一部分是真相?哪一部分又是假象?阿莫多瓦運用「導演」的權力,以「戲中戲」將觀眾帶入撲朔迷離的慾望迷宮中,愛的真實面貌就如同已經不復當年的伊納休,混濁難辨。

而觀眾也不難發現,阿莫多瓦的電影不乏天主教元素。他對天主教抱持矛盾情感,在《慾望法則》中,天主教就是變性人姊姊的心靈寄託,然而在她與父親亂倫、拋棄後,信仰卻成為她痛苦的來源;在《壞教慾》中,神父所象徵的天主教更是一切的原罪。這個元素也將在《痛苦與榮耀》再次帶來重要的影響。

最終章:《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

經歷 32 年的時間,阿莫多瓦從大膽、張狂、赤裸的鋒芒,漸漸內斂成綿長回憶與思索。這次的主角不再是年輕氣盛、血脈賁張的導演,而是一個全身病痛、瀕臨靈感枯竭的老男人,他不再靠拍電影活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止痛劑、鴉片、海洛因。

電影再次透過回憶與現實交織而成,童年的光景、意外的性啟蒙、初戀的遺憾、對母親的愧歉⋯⋯阿莫多瓦將成長歷程的掙扎透過這位導演的記憶一一再現。像是母親為了供他讀書識字叫他去讀神學院,小男孩氣噗噗往外跑,一邊大叫「我不要當神父!」等他一成年,便頭也不回向馬德里奔去。

多年後,當他成為赫赫有名的導演,母親悠悠道出:「我知道你到現在都還沒原諒我。」而這位已經久經風霜的老男人,仍像個做錯事的小男孩一樣道歉:「對不起⋯⋯我想做自己,就會讓你失望。」簡單一句話,像是道出阿莫多瓦這些年來為了成為自己的同時,對愛他的人所帶來的內疚。

《痛苦與榮耀》即使並非對阿莫多瓦人生亦步亦趨的白描,情感卻真實也赤裸。從癡狂爆裂的情感走向安穩深層的陣痛,阿莫多瓦的導演三部曲,就以最美好的模樣,凝結在《痛苦與榮耀》那最後一個令人震撼又欣慰的鏡頭。

#阿莫多瓦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資料提供傳影
圖片提供傳影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