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留聲機|《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以配樂說一段悸動疼痛的夏日戀曲

電影留聲機|《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以配樂說一段悸動疼痛的夏日戀曲

作者洪湛閎
日期26.04.2018

藝術、音樂、文學、語言學、歷史與希臘神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處處充滿著隱喻與詩意。瘦小的少年艾里歐與體態健美的美國研究生奧立佛,在義大利北方小鎮相遇,那充滿歷史感的建築、雕像與深奧的語言學、哲學,甚至媽媽的故事寓言,對比兩人感情世界,似乎這些太複雜的事情都簡單許多。平時所有溫柔的對白,都榨成一杯一杯後勁濃烈的杏桃汁,少年探索著自己的欲望,在湖裡,在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房間與世外桃源,用全身的力氣去深愛青年;青年則把握著自己所剩不多而珍貴的時光,眼神中流露的傷感與假裝不在意的樣子……淡淡而平凡的日常,那些悸動與震顫的呼吸,卻深深地進入了觀眾的心底。

在《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觀影經驗中,配樂是十分重要的一環,不僅樂曲本身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且針對不同的情節與視覺,以主題音樂或插曲的形式融入,打開更複雜的文本對話空間。有時直接純粹地呼應電影故事內容,有時寄託艾里歐內心細膩的情感,或蘊含深厚的寓意,卻又不至於強烈、煽情地覆蓋了電影影像的內容。當中運用、引用得當的插曲,讓人更能融入電影的情境之中,這些因子,讓人物感情變得深刻,美好。

對配樂的用心,可以從很多細節中看出來。例如為了讓男主角能展現精湛琴藝,團隊找來了義大利古典音樂作曲家 Roberto Solci 作為老師,同時擔綱古典音樂顧問。全片除了由作曲家 Sufjan Stevens 譜寫的三首原創歌曲外,導演 Luca Guadagnino 的配樂選曲也亟富趣味。本文就從這些選曲中,看每首音樂的故事是如何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共振?

一個波光瀲灩午後:〈Hallelujah Junction〉,音樂與時光的交會點

雙鋼琴如蝶一般,交織、飛舞,或許也象徵了艾里歐與奧利佛的人物關係,譜出一段簡單的夏日之戀。電影中使用的是美國古典音樂作曲家 John Adams 的作品〈Hallelujah Junction〉的開端,曲名來自這個美國公路上的交會點,同時也鄰近美國加州與內華達州的州界。John Adams 曾說,「Junction」一詞呈現了雙鋼琴之間,是非常緊密、連動、互有來往的一種很密切的形式。在電影中,艾里歐與奧利佛相互迷戀,小心翼翼地試探,或者用禮貌包裝,或是用熱情偽裝,深怕跨出一步,就此失去了對方。

〈Hallelujah Junction〉John Adams
電影的開頭,那些俊美的男體雕像,希臘男神⋯⋯許多評論家會將《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與戴奧尼索斯和阿波羅聯想在一起,或將少年與《魂斷威尼斯》裡的美少年(Bjorn Andresen)做連結,稚嫩的青春期等待熟成。

拉威爾鋼琴組曲《鏡》中的第三樂章(Miroirs No.3)〈Une Barque sur l'Ocean〉,左手的音階不斷流動,像小溪流水般勾勒出午後的景致。

除此之外,「Hallelujah Junction」同時是 John Adams 自傳標題,音樂本是獻給 Ernest Fleischmann 這位洛杉磯愛樂樂團的執行董事,John Adams 目前仍在此團擔任創意總監。發跡於 60、70 年代,爵士音樂與流行音樂當道,百家爭鳴與流派分裂之時,John Adams 在夾縫中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他受到荀白克後期音樂作品中,無調性音樂的影響,卻在古典音樂編曲中,嘗試融入去「接受」美國文化。

〈Hallelujah Junction〉用約略 Allegretto 的速度(bpm=112),曲譜上一開始即標記了「brilliant, energetic, resonant」,再再表現了音樂的靈動與活躍感,John Adams 在其中運用了鋼琴偶爾半踏板,偶爾放開的方式,讓共鳴時而存在,時而不在,造成聲音的流動感。在電影多處波光粼粼的場景裡,兩人共度的美好時光,也在音樂裡不斷地閃耀,而插曲拉威爾鋼琴組曲《鏡》中的第三樂章〈Une Barque sur l'Ocean〉(海上孤舟),也傳達同樣的感受。當兩人一起騎著單車,經過金黃的田野時,影像的色調與時光雜揉荏苒,繾綣澰灩,不過於濃烈,卻美得令人沈醉。

〈M.A.Y. IN THE BACKYARD〉:牽絆與糾結

這是坂本龍一 1984 年的作品,收錄在專輯《Illustrated Musical Encyclopedia》,電影裡引用的是 1996 年的鋼琴版本。當時,坂本龍一居住在東京高圓寺地區,家中後院總是能聚集許多的野貓,而 M、A、Y,三字就是他替貓咪取名命名的名字縮寫。貓咪在後院,飛撲、搶食、匍匐與靈動的神態,在音樂中活靈活現。

坂本龍一〈M.A.Y. IN THE BACKYARD〉:燠熱、躁動的夏日,像貓咪爭搶食物一樣,艾里歐的心情也在來回拉扯。

在同志主題的電影裡選用坂本龍一這位大師的作品,不禁讓人想起他同時身兼演員與配樂的同志經典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時間所設定的 1983 年,也是大島渚電影《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上映的那一年,電影裡坂本龍一與 David Bowie 在片中分飾日本軍官夜井與英國軍官 Jack。當 Jack 大步走向前,輕輕地在夜井兩頰親了上去,夜井幾近昏厥;當臨別之時,夜井從 Jack 頭上剪去的金髮,以軍禮致敬。經典的配樂與禁斷不被允許的愛,都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遙遙呼應。

兩部片同樣讓人記憶深刻的,還有男性之間充滿溫度、柔軟的對話。《俘虜》中,北野武飾演的原上士在電影最後一幕與羅倫斯聊起往事與經歷。他們想起了那年戰爭的聖誕節,原上士在辦公室本要說「Merry Christmas」,卻說成「Father Christmas」。兩人之間的交流簡單,回憶輕鬆,卻充滿感動。再回頭望向語言、立場、身分的對調,戰爭的殘酷與無奈就特別凸顯出來。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則呈現了是父親對孩子的關懷。當爸爸將過往經驗分享給孩子,讓人感受到友誼、戀情可貴之處,那真摯誠懇的對話與眼神,同樣帶給了觀眾們滿滿感動。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選用了拉威爾〈鵝媽媽組曲〉(Ma mère l'oye)中神仙花園(Le jardin féerique)的一段,音樂內容在講睡美人回到了森林,王子出現並吻了公主,最後走向歡愉喜悅的結局。

〈鵝媽媽組曲〉是組曲中最後一首,也蘊含回到原初的單純之意。在過程中,父母明知兩個人的秘密花園,卻隱匿不談、溫柔地不去打擾。從音樂上看來,坂本龍一的「後院」與拉威爾的「神仙花園」正是一種寫照:當艾里歐從總是心煩意亂,到與奧利佛一同前往世外桃源;從混亂無定的獨奏,到兩人四手聯彈的美麗樂章。即便兩首音樂標題上都是在講「空間」,但透過音樂演出形式的變化以及不同的主題,也能聽出兩人關係的變化,以及父親要艾里歐趁年輕時珍惜、把握單純童真的「神仙樂園」,不但充滿了愛意,也隱隱約約回顧了艾里歐在這段邂逅中所經歷的那些美好過去。 

巴哈〈Capriccio in B flat major, BWV 992〉 :給愛的終將離別

對古典音樂著迷的少年艾里歐,在鋼琴、吉他上指尖輕柔地撥弄著音符,他試圖用李斯特的感覺,甚至假想以擅長改編巴哈作品的義大利鋼琴家布梭尼(Ferruccio Busoni)的方法,融入李斯特的風格改編,卻遭到了奧利佛的拒絕,希望他能夠彈奏原版巴哈的作品。

艾里歐原以為是奧利佛不喜歡他改編的巴哈、也不喜歡自己。但其實,這些試圖用別人的方式去創作與假裝、忽略本質的手法,失去了原有音樂單純的感受。或許奧利佛是希望艾里歐能放下偽裝與禮貌,能以本質和本心與他相處,又或者,奧利佛其實希望艾里歐能坦然面對彼此,包含面對自己。

巴哈〈Capriccio in B flat major, BWV 992〉。19 歲的巴哈為了與即將去瑞典擔任宮廷樂手遠行的哥哥告別,寫下了這首大鍵琴的奇想曲,表達對哥哥遠行異鄉的懷念與祝福。

巴哈在創作這首歌曲時,分為六個段落。出現在電影中的一段奇想曲,在題詞的描述中寫到這是「Aria di Postiglione: Allegro poco」,Postiglione 所指稱的是義大利小鎮波斯蒂廖內,Aria 則代表空氣,在音樂中則含有「詠嘆調」的意思。而這其實是兄長即將出發遠行時,馬車夫的詠嘆調。伴隨著傷感與一些祝福,終究兄長還是離開。電影中,艾里歐知道奧利佛總有一天會離開,這首音樂一方面是送給奧利佛的祝福,一方面也聊表自己未來對奧利佛的懷念。

Franco Battiato 〈RADIO VARSAVIA〉:細膩的性與欲望

當艾里歐拿起桃子自慰的時候,電台正放著 Franco Battiato 1982 年的歌曲〈RADIO VARSAVIA〉(義大利語中的「華沙電台」),艾里歐無心去聽其中的歌詞,卻將這首前奏富有情調的音樂當作調劑。其實歌詞裡不但描寫了中國也提及衣索比亞,更使用革命志願者、罪犯與商人,和華沙電台等暗喻。這種種都讓人想起二戰時期華沙起義的失敗,莫斯科電台的煽動與事後不理,加上當時英美兩國的聲援,流亡政府過於自信的結果,起義最終造成 20 萬波蘭人慘滅於德軍手下。

Franco Battiato 〈RADIO VARSAVIA〉,歌詞富含暗示與哲學,講述的華沙電台,其實是一首飽含政治色彩的音樂。

然而,當一個少年拿起多汁的杏桃開始自慰,那音樂歌詞的內容,以及音樂的表現形式,都不是令他在意的事。他沈溺在此刻,浸淫在自己的世界,用身體留下自己對奧利佛的愛。可是或許,那些汁液與果實,被煽動革命者,就像是他的心境,及對兩人未來的茫然。
 
同樣另一首 1982 年的音樂,由法國歌手 F.R. David 演唱的歌曲〈Words don't come easy〉,在女主角瑪琪雅(Marzia)與艾里歐性愛時由廣播緩緩地播出。歌詞裡,寫著:

「Words don't come easy to me / How can I find a way to make you see I love you」
「This is the only way for me to say I love you / Words don't come easy」

這難以啟齒的話語,或許是感情的表達,或許是對於身份的認同問題,又或許是關係上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困窘。現實中的性愛與探索,浪漫的旋律與直接的欲望,對比歌詞中的迷惘與疲乏的勇氣,這種美好的反差卻藏了暗喻心境的歌詞,讓人不禁為瑪琪雅,也為艾里歐感到悲傷。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最令人傾心的部分,除了音樂的暗喻與聯想之外,也仰賴唯美的畫面與台詞,更搭配了不同的視覺符號與意象。這種種複雜的元素,表現出兩人細膩的心境與情愫,但實際上,青春年少時的戀情只是單純的愛。我最喜歡的,或許是父親的和解與告解:無論生命中有多少戀情與失去,曾在花漾年華,陪伴你經歷過寫下故事,走進彼此秘密基地與桃花源的人;那些在青少年時期的旖旎時光,以及所有曾經伴隨成長的喜悅與痛苦,雖然道別,卻都值得感謝。

【電影留聲機】
電影裡,存在一種看不見的敘事。畫面之外,一首首配樂帶著自己的故事走入電影,打造第三維度的呼應可能。電影留聲機,汲取黑盒子裡如同空氣粒子一般無所不在的旋律,為不輕易現身的要角留下故事,讓記憶無限輪播。

【洪湛閎】
現居台北。喜歡藍色與白色,喜歡奇怪的影片與奇怪的人,有許多小嗜好與祕密。

#配樂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洪湛閎
責任編輯溫若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