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聲|我的構思藉由她的感覺來完成:郭英聲的女性繆思

大音希聲|我的構思藉由她的感覺來完成:郭英聲的女性繆思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0.11.2014

郭英聲的母親為台灣知名聲樂家申學庸,在《寂靜:看見郭英聲》書中,郭英聲稱母親從國外寄給他的明信片為「童年最早影像的記憶」,他很小就明白了思念與離別。對母親的愛與依賴濃厚深重,並由衷感謝。「我母親的包容性非常非常大,在以前她一定是觀賞我作品的第一個觀眾。」

兒時母親往返歐洲念書,時常不在他身邊;父親性格較嚴峻,和他一直有著距離感,讓他覺得童年曾有過一段相當寂寞的時光。父親過世後,先前定居於法國的他,決定回台灣陪伴母親。然而母親卻也在此時剛好進入政府機關工作,又變得忙碌起來。兩人分分離離,相聚有時,情感依然時時牽連。

在書中也提到不少他們兒時的趣事,當母親離開時,她脫下的家居鞋他不准任何人動,也不許收起來;母親喜歡吃魚頭,他就將魚頭藏在櫥中,被發現時都已經臭了。又新書出版後,許多母親的友人見了她都和她提起新書內容,令她既開心,又為了童年未好好陪伴郭英聲感到歉疚。

IMAGE

《紅海 70s》。

「母親絕對是我最早作品的繆思。之後每一段戀情、每一段感覺,不管是正式或非正式的,那位對象基本上都可能是我的繆思。像是我的第一任妻子,絕對扮演了我當時在台灣的許多作品的詮釋者。純風景是純風景,但若需要一位女性來產生一種『呼喚』、『呼應』的話,她絕對是我重要的一個『焦點』。我的構思需要藉由她的感覺來完成。」

「不論我拍的是她本人、身體,還是周遭環境,共同看到的、共同旅遊時去過的餐廳、咖啡館、電影院或戲劇廳,都是我某階段作品組成的重要元素。」

IMAGE

《季敏和她的寶貝馬 Lilion 2007》。

IMAGE

《JAMEI CHEN 2013》。

郭英聲現任陳季敏同名品牌 JAMEI CHEN 的藝術總監,發揮了他有別於以往「攝影家」領域的能力,以藝術家的直覺和冷靜,塑造品牌優美高雅的獨特美感。

「2007 年初我開始與陳季敏合作,更不用說,她就是我另一個層次的繆思。因為她對我的信任、她事業廣闊的領域,讓我過去從未使用過的潛力都跑出來: 包括對文字的組合、空間和色彩的判斷,以及關於影像的更多可能性,還包括策展的能力!」

「在華山 2007 年我和她第一次合作展演之後,我們曾接到一兩通電話詢問是請到哪家國際公關公司來策展,其中還包括故宮也打來問,但其實就是我和陳季敏兩人主導。所以如果你問我,我現在在做什麼事情?我也說不清楚,但好像也做的蠻大的。說真的我擔任這個職位我自己也覺得蠻奇怪的,我對服裝產業仍是一點都不懂,錢我也算不清楚。」JAMEI CHEN 透過郭英聲時而華麗、時而冷冽的影像,更添加了實驗般前瞻性的美學,讓整個品牌的內涵底蘊更豐富。

在時尚攝影的工作領域中,郭英聲拍照總是快而有效率。「基本上我絕不會讓模特兒擺姿勢,安靜地看著我就好。絕對不擺三七步、或手拐來拐去的姿勢。」他所捕捉的姿勢和攝影語言,都比較不像傳統拍攝時裝模特兒呈現出的氛圍。「我還蠻自信的!」照片成果放上官網後,也常得到日本或海外等地不少迴響。如今他也嘗試用手機、lomo 等不同媒材來拍照,始終不放棄變化與學習。

IMAGE

《家中 Paris 80s》。

IMAGE

《海邊 西班牙 70s》。

而在私下創作的領域中,他希望能激發出模特兒一點點「奇異」的、遊走於性感邊緣又不一定是「情色」的姿態,希望是更自然的、不經意的。「我會捕捉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的動作,不經意的彆扭動作、曖昧或弔詭的感覺。」

「如果我將手邊曾拍過的所有女性友人、模特兒、演員的私寫真出版成輯,肯定在市面上會大賣,造成轟動……但基於很多原因,我絕不會做這件事,因為那可能是我生命中很私密的一種看見……」郭英聲話中除了謙和的自信之外,亦有著睿智與犀利,他看透世上看待攝影藝術的潮流,不盲目追求,但亦持續關注並始終站在較前衛的位置。

談到對於拍攝女性、女體,還有沒有什麼視角或手法是想嘗試但一直還未實現的,郭英聲爽朗地笑說:「我對影像倒還真的沒有什麼忌諱!」唯一比較可惜的是一直以來的「電影夢」未實現,最初他前往巴黎就是想學拍電影,特別鍾情於法國新浪潮時期作品,他對電影的視覺藝術也有許多前衛的想法。

郭英聲自然也對法國電影女星頗為傾心,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對他來說是知性與性感的結合,從她二十幾歲第一次挑大梁主演的《約會》( Rendez-vous )就很喜歡她。另外他也很喜歡其主演的電影《藍色情挑》,奇士勞斯基亦是他欣賞的電影導演之一。

而法國新浪潮女星中他頗欣賞高達《斷了氣》女星珍西寶(Jean Seberg),喜愛富有個性的女子。他本身個性雖然較安靜,但頗喜歡較瘋狂、神經質的電影女主角,例如曾主演《失嬰記》的米雅.法羅(Mia Farrow)。另外他也欣賞歌手Björk、Patti Smith,以及行為藝術家Marina Abramovic,不同領域的女性藝術家給予他不同靈感,拓寬他的藝術視野。

IMAGE

IMAGE

害怕熱鬧人群的郭英聲,卻於各個姿態、脾性不同的女性身上挖掘繆思,也許將她們的身體留在景框中、也許將她們的思維感覺化為流動的影像。說起一次和前妻拜訪葬於巴黎的 Jim Morrison 之墓的故事,前妻先前並不知道他們要去哪裡,一樣穿起牛仔褲、皮外套,帶著鮮花,才知道是要來和這位她所喜愛的搖滾詩人致敬,非常地感動。他是這樣害羞,又是這樣的真性情;女性,以及其他的人、事、物將繼續啟發、開發他的世界——因為他的眼睛是持續流動的、影像也是持續流動的。

#陳季敏 #Juliette Binoche #JAMEI CHEN #茱麗葉.畢諾許 #郭英聲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採訪林易柔
撰稿林易柔
攝影潘怡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