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之晨:邱家虱目魚
第一次拜訪邱家虱目魚湯,是十月底某天的一大早。清晨六點的南機場很安靜,地上有些垃圾,和平日夜晚的人聲鼎沸截然不同。而邱家的位置,就在南機場夜市的牌樓入口處右側。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到的時候恰好六點,客人還不怎麼多,後來幾次去也都起了大早,但聽說再晚些,鄰近萬華和青年公園一帶準備上工的人們和司機,都會在這喝上一碗湯當作一天的起點,彼時店內滿滿人客,熱鬧不過。
或許因為共用攤位,只賣早點時段的關係,店面的佈置很簡單,不若一般特色小吃還會特地裝潢。兩三台白鐵的餐車拼組成工作台,有湯鍋用來煮魚肚,一桶飯,做泡飯粥,鍋子前面再放上一盤蚵仔,新鮮誘人。但最吸引人注意的,還是在流理台上的玻璃架子,裡面堆疊了滿滿的虱目魚,銀白色的魚皮,在清晨的光線反射下格外顯眼,一團光亮。
剛坐下,還未開口,店家就先端上一盤薑絲,淋上清醬油。坐隔壁的一位老先生,緩緩夾起魚肉,在沾了醬油和薑絲配食,入口後,眼角流露出一絲隱晦的滿足,淺淺不為人注意。我看著這光景,突然想起了一些小時候的事。
記憶中,爺爺和姑姑都是做事人,他們養豬也殺豬,起得大早,吃飽後上工。
「做事人呷鹹才耶飽」,奶奶經常這樣說。小時候經常住奶奶家,看她四五點就起床,準備各式各樣的食物。但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桌上不管擺上怎樣的餐點,一定都有一小碟醬油,再搭配一盤生薑絲。不管是控肉飯、鹹粥、大麵,或是白切肉、蒸魚、魯白菜和豆腐,甚至是筍子和排骨湯,總地,就一定有著那一小碟醬油。而他們,不管吃什麼,都要沾上一下。
小的時候不需要體力勞動,所以對於長輩們清晨吃飯、麵,配魚、肉,感到不解,常想早餐不就應該是三明治、蛋餅,清淡舒爽才好?現在回想,那時在清晨半夢半醒之間,感受到醬油的清香在口中擴散,的確讓自己當下馬上清醒,並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飽足,而那口中的鹹味和飽足感竟往往能支撐一整天,讓我甚至在中午都不用吃午餐。我花了許久才理解「呷鹹」這兩個字對爺爺奶奶的意義,在天色微亮時,食物中非得要有那股清香的鹹味,和生薑的刺激,他們才真正覺得一天是開始了。對他們而言,那盅用來沾食的醬油和薑絲,是他們心中的 City Cafe 或是星巴克咖啡。也唯有如此,他們一天的勞動才有體力。
想著這些事情的同時,魚湯也上桌了。
虱目魚的銀白魚皮在湯中閃耀,我夾了一塊魚肉,沾了醬油放入口中,魚肚肥厚濃郁的脂肪、魚肉的滑嫩和帶些芹菜的香氣,搭配著醬油的清香在口中化開。實在很難想像,在台北的清晨可以吃到這樣新鮮的虱目魚,老闆一定花了不少心思處理食材,但想必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和以前喝過的魚湯相比,這裡口味又再清淡些,吃起來比較沒負擔,更適合當早餐。在店內吃飯喝湯時,陸陸續續有人走進來,也都同樣點了湯和粥,桌上一盤醬油和薑絲,然後眼角露出隱晦的滿足。
那是我來臺北十年,第一次在清晨喝魚湯。
然後,那天我有了一整天的好精神。
延伸閱讀:台北之晨:柳家涼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