饗法國|「台灣光靠美景是吸引不了法國人的,還是要靠文化底蘊。」──專訪謝綸
《輪現法國》記錄了 2012 年春天,謝綸和他負笈法國的同學,兩個人兩台單車以逆時鐘方向環行法國一周的遊歷,從巴黎出發,向北到比利時邊界,再到最西端的大城布雷斯特,接著一路往南行至法國和西班牙交界處的小國安道爾,隨後往東抵達尼斯,再出境至瑞士、德國、盧森堡,最終返回原點,他難掩驕傲地表示,台灣還沒有人繞得比他們更大圈。回顧那 60 天單車旅程,謝綸抗拒稱之為「壯遊」,它沒有眾人炒作得那麼高尚,也不是去過一趟人生就會從此不同,他只看作一次值得的選擇。從法國回台後上了兩年班,而後趁辭職的空檔又到東南亞騎遊兩個月,下一回呢?他保持開放態度,可能是單車出行,也或許改當背包客甚至跟團,畢竟旅行就像騎車,享受途中的每個時刻比什麼都重要。
Q:為何選擇法國做為首次單車旅行的地點?
法國是腳踏車聖地,有騎單車的人都會很想去法國,因為全世界最大的單車比賽就是環法賽,每年一次的大比賽,基本上就是把法國的兩、三千公里分 21 天騎完,雖然環法賽有「環」這個字,但並不是真的完整繞一圈,有時候起點跟終點在同一個點,也會搭車去下一站或是騎到其他國家,觀眾就是在路邊看一眼,或是開個露營車一邊烤肉一邊等,等很久看到選手衝過去一次,我很喜歡看比賽轉播,因為當地風景很漂亮。
Q:去法國之前,對當地的生活與文化抱有哪些想像?實際抵達後又發現了什麼不同?
其實沒有太特別的想像,但大家的刻板印象是每天都吃法國麵包,所以還想說可以順便放到水壺架上,事實上也是吃滿多麵包的。《艾蜜莉的異想世界》裡有一句話說「機運這種東西就跟環法賽一樣」,意思是等了很久,可是出現只有一下下,所以要好好抓住那一瞬間,但我在騎這段路程時感覺剛好相反,反而是從機運的概念來理解環法賽。
Q:法國和台灣的地景有何相同或相異之處?
很多地方很像,峽谷、縱谷,南邊庇里牛斯山一帶感覺跟花蓮太魯閣有些相似。畢竟法國是這麼大的地方,很容易會涵蓋到小國家的地景,當時就覺得台灣如果光靠美景是吸引不了法國人的,還是要靠文化底蘊,否則很難拚過大國家。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但天空真的比較藍,尤其大陸型氣候常常都萬里無雲,法國東南邊有「米斯特拉風」,吹起來的時候幾乎看不到雲,如果有雲就是飛機留下來的,其實下雨也下很多,不是下雨就是天超藍,很少灰濛濛的。法國平原很多,台灣很少見到這麼廣大的平原,他們的油菜花田是台灣不太看得到的,分佈在中部偏北,因為幅員廣大,很多地形會 cover 到台灣的地景。
Q:在法國有過哪些特別的飲食體驗?
我們到每個地方都會找一家晚餐吃好一點,中餐就不一定,我們常在大賣場吃罐頭,一整排都是看不懂的名字,其中有很多可能是一道經典料理做成的罐頭,就想全部都吃一遍,有時候也會買到一整罐的馬鈴薯片或綠豆泥。念念不忘的就是南方有個名菜叫 cassoulet,裡面有燉豆子和鴨腿等,不同地點的配料不同,每種搭配都想吃吃看,在餐廳吃過兩次,它是比較 local、難登大雅之堂的菜,但在台灣就很難尋找。法國料理有些很成功,有些也滿失敗的,像韃靼牛肉就很像鮪魚泥,基本上就是把它弄成圓柱體,吃到的時候有點不相信這個東西竟然可以端出來。麵包真的都滿好吃的,跟台灣有差,可能是裡面比較 Q,他們的連鎖店比台灣少很多,到處都是 local 的小店,我們經過很多小鎮,進去到出來就是一、兩百公尺,鎮中心最常見的就是一家麵包店或理髮店,每個小鎮都有一家小麵包店,滿可愛的。
Q:有沒有讓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事物?
在尼斯住到一個沙發主人的家,他的生活滿有品味也滿細膩的。他給我們聽他喜歡的歌,關掉的時候不是直接按 stop,而是慢慢轉小聲再按停。他很喜歡拍照,用的是很普通的 CANON 小數位相機,他喜歡拍閱讀的人,所以他會去蔚藍海岸那裡走來走去,看到有人在沙灘上讀書就拍下來,有些我真的覺得拍得很好。他是我看過最文青的人,有幾點我滿佩服的,他不崇尚很強的器材,而是用小機器拍出不錯的照片,他在波爾多長大,家裡開酒莊,我問他喜歡喝酒嗎?他給了一個不可小覷的答案說「我喜歡喝好酒」,這種價值觀跟我們有點差異,我們是崇尚器材和認為一直喝就是會喝酒,卻不一定能分辨好壞。
【Oh! Terroir 饗法國 烘焙文化展】(已結束)
Oh! Terroir 饗法國烘焙文化展,10.30—11.1 台北統一阪急百貨 2 樓戶外廣場巴黎即景。透過與法國風土、文化的結合,展現台灣烘焙業者的軟實力,以及與國際間的交流,並藉此讓民眾體認法國生活,深入法國民間邀請而來的表演藝術家、旅法的名人與職人對談、法式美食電影播放⋯⋯微涼的初秋,邀您漫步台北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