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本開始前衛(二):獨立電影大本營 ATG 與就此改變的日本影壇
成立於 1961 年的 ATG(日本藝術電影院聯盟,Art Theater Guild)對戰後的日本電影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早期 ATG 以引進歐美藝術電影為主,而後則逐漸轉為一間專門發行大片廠所不容之獨立導演作品的電影製作公司,許多日本新浪潮的導演作品皆出自 ATG,比如大島渚的《絞死刑》(Death By Hanging,1967),便是該公司第一部以「千萬日元」低成本模式拍成的劇情片;吉田喜重那部反日本國族主義、反帝國主義、反資本主義的電影《情慾+虐殺》(Eros Plus Massacre,1969)亦是 ATG 所發行的。成立不到一年,旗下便有十家戲院放映著 ATG 出品的電影。雖說這聯盟得以運作,一方面多虧愛好電影的企業家川喜多長政(Kawakita Nagamasa)夫妻二人支持,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當時日本電影正處於相當關鍵的轉捩點。
時間回溯到 1958 年,那是日本電影史上相當關鍵的一年,日本進電影院觀影的人次來到了歷史新高,一年約有 1,127,450,000 人次進電影院看電影。1960 年電影產業幾乎被主要的六家電影公司給掌握,電影年產量也達到高峰:一年約有 548 部電影產出,有多達 7457 幅銀幕數;然而,因為電視這新的媒介興起,使得電影觀影人口的數量隨之驟減。
|
|
1958 年,除了前述日本電影發展史上廣為人知的數據以外,另個重要的趨勢則是獨立電影的創作正蓬勃發芽,以日本大學(Nihon University)學生為主的電影研究社發行了由多位社團成員集體創作的電影 《Conversation Between a Nail and a Stocking》(1958)、《Nの記録》(Document N,1959)、《プープー》(PouPou,1960)
,之所以特別強調這些電影是集體創作,是因為這些成員並不特別區分彼此誰是導演、誰是攝影等不同角色的分工,社團成員在一部電影之前乃是平等無異的,某種程度呼應著當時左翼共產的理念。
當時的成員例如足立正生(Masao Adachi)、城之內元晴(Motoharu Jonouchi),更另外成立了創作公社般的組織 VAN 映畫科學研究所(VAN Film Science Research),既是創作激盪的場域,亦是創作者共同生活的空間,是個跨媒介的藝術創作共同體,成為不同創作者之間溝通的重要平台,除了電影以外,還橫跨了音樂、劇場、當代藝術、攝影等。VAN 映畫科學研究所幾乎可說是奠定此一時期甚或是後續日本獨立、實驗性電影的基礎。
|
|
敕使河原宏(Hiroshi Teshigawara)和寺山修司(Shuji Terayama)所引領的前衛藝術運動;松本俊夫(Toshio Matsumoto)那結合了紀實錄像的實驗電影創作,以及一些以 8 釐米攝影機獨立創作的電影導演,例如大林宣彥(Nobuhiko Obayashi)、以創作實驗電影為主的飯村隆彦(Takahiko Iimura )他們組成了「Film Independent」;其他還有早稻田大學電影研究社(Tômon Scenario Study Club of Waseda University)、京都大學電影研究社(Kyoto University Film Club)等。1950 年代,是日本電影創作發展最為蓬勃的階段,相關的評論雜誌也相繼創辦,包括《映画評論》、《記録映画》。
1950 年代末期、1960 年代日本獨立電影興起,這群創作者的創作路徑與當時日本國內外的政治情勢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隨著 1960 年日美安保條約初次簽訂十年後的那次增修,讓日本社會產生了激烈的反彈,無論是左翼政黨與學生團體,無不發起大規模的抗爭活動,衝擊力道之大,深深影響了日本文化與藝術圈。
|
|
大約到了六〇年代中期,日本地下電影的概念才比較確立,各式各樣的創作湧現。而這些創作前衛、地下電影的創作者,多以 ATG 為聚集核心,其旗下一間專門放映藝術電影的電影院新宿文化劇場(Shinjuku Bunka)是 ATG 聯盟體系下最重要的據點之一。當時擔任戲院經理的葛井欣士郎(Kuzui Kinshirô)徹底改造新宿文化劇場的風格,將商業電影海報撤換,將戲院大廳改為藝術展示空間,拓展影廳內觀眾的座位數量,並且調整座椅的視野,將新宿文化劇場打造成放映前衛電影的重鎮。
1965 年,新宿文化劇場的深夜放映場正式展開,固定播映不被主流院線接受的實驗前衛電影,培養了一批觀賞實驗電影的影迷。葛井欣士郎規劃了一趟走訪歐美國家獨立戲院的旅程,他向西方取經,希望能夠將新宿文化劇場的地下室重新裝潢成衣專門放映實驗電影的小空間,不久之後,「蠍座」(Underground Theatre Scorpio)電影院開幕,第一部正式的開幕片即為足立正生獨立製作的實驗電影《銀河系》(Galaxy,1967),這是日本地下小眾電影的代表作。「蠍座」很快就成為當時許多年輕創作者、ATG 電影工作者們流連、聚集之地,其中特別設立讓觀眾可以在電影放映後留下來聊天喝酒的酒吧,更是讓各式創作類型與想法碰撞而生的交流場域,無論是「地下」或「地上」,各類創作在此都不分你我,也因此 Shinjuku Bunka 電影院和「蠍座」、 ATG 發行的電影與當時所謂地下電影的關係相當密不可分。
1968 年的那場學生運動,在反對美國對日本侵略、反美國侵略越南等要求和平的抗議、罷課、示威活動中展開;以「全共鬥」為名的運動迅速蔓延,當時這些懷抱著社會意識的創作者亦以電影作品對當前的社會政治情況作出回應,例如足立正生的 《性遊戲》(Sex Play,1968)便是透過性與抗爭運動,來描述一位沒有政治參與意識的學生和女性激進份子之間的關係;而 《女學生游擊隊》(Female Student Guerillas,1969)則是以一位學運成員為主角,描述他隱遁入山林中紮營過日,加入游擊隊以抵抗學校體制。這些電影作品並非單方面的捍衛當時的學運立場,而是呈現出這些創作者面對當前社會環境後的反應與獨立思考。
另一股生猛的創作力道,來自若松孝二成立的電影公司若松製片廠(Wakamatsu Production),掀起一波「粉紅電影」的潮流,其作品《牆中秘事》(Secret Act Behind Walls,1965)入選柏林影展備受矚目,引領日本情色電影的蓬勃發展。他與足立正生、大島渚等人是志同道合的創作夥伴,曾多次進出巴勒斯坦,與足立正生合作拍攝《赤軍:PFLP 世界戰爭宣言》(The Red Army / PFLP: Declaration of World War,1971),並擔任大島渚驚世駭俗之作《感官世界》的監製;《赤軍:PFLP 世界戰爭宣言》一片,是足立正生與若松孝二兩人,共同拍攝關於巴勒斯坦游擊隊訓練營的紀錄片,採訪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領導者,以及日本赤軍派系的人物演說畫面,將電視新聞畫面成功地轉化成具有激進革命行為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