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影評|《丹麥女孩》:美不勝收,但少了點血肉

每週影評|《丹麥女孩》:美不勝收,但少了點血肉

作者張硯拓
日期15.02.2016

在《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的一開場,導演湯姆胡柏(Tom Hooper)拍了一棵無聲的枯樹,枯葉枯枝襯著灰悶的地景,是生命凋零的意象,卻也是生機潛伏的象徵。而死亡如何能有意義?換來新生命,或至少帶著對新生的企望,那就是意義。

期待已久,由去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演出史上第一個經歷變性手術者的《丹麥女孩》,終於在台灣上映。電影是耽美的,一如胡柏過去在他的《王者之聲》、《悲慘世界》中,不論優雅宮廷或革命堡壘上,都能找到古典的溫順配色那樣,這次更搭上「俊男美女」的演技饗宴,更是美不勝收了。

然而,這樣的美是讓這故事更容易共鳴了?還是反倒模糊了焦點?這是看完後,不免要有的疑惑。

故事的主角埃恩納華金納(Einar Wegener)是距今一百年前,活躍於二零年代前後的丹麥畫家,他有個才氣不相上下的妻子葛蕾塔(Gerda Wegender),他畫風景而她畫人。然而在一次模特兒遲到、而葛雷塔又急著作畫的情境中,她央求丈夫穿上女裝,供她參考。沒想到這開啟了一扇秘密的窗,再也關不上了。埃恩納發現自己對女裝,對「穿著」女裝,和甚至扮演女性身份都越來越享受嚮往。她們一同以姊妹淘的身份出入巴黎各種舞會聚會,而埃恩納為他的新身份取名「莉莉」(Lily)。

直到 1930 年,他體內共存了十多年的兩個身份,終於此消彼長,「該是時候放手,讓埃恩納走了」。他前往德國接受了變性手術的第一階段,從此莉莉艾柏(Lily Elbe)誕生。然而十四個月後,第二階段(植入子宮)的手術失敗了,莉莉數天後過世,享年四十七歲,沒能成為第一個變性成功的人類(編按:前述為電影劇情)。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丹麥女孩》沒有太過偏離,也沒有多少捏造。電影真正的「創作」可以說都在演員的詮釋上。

一如瑞曼恩的前作《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丹麥女孩》也是一部靠男女主角帶領的電影。兩片甚至脈絡相似:都帶著英式的細緻美感(雖然本片主場在丹麥和巴黎),都呈現一段琴瑟和鳴的年少美好愛情,再讓男主角經歷常人無法想像的命運變卦。主角是他,但兩人間的深刻情誼,是故事的龍骨。自然,瑞曼恩的演出是全片焦點。他扮起女裝活像個特別瘦的潔西卡雀絲坦(或布萊斯達拉斯霍華),而在兩個身份間,那外顯性格的徹底不同,更是力道甚深。從眼神到姿態到步伐到細微小動作,都讓人看出他非常用力在「臨摹」,這臨摹的痕跡會否太明顯?端看你怎麼解讀了。畢竟若要說,當初的莉莉也是這樣近乎絕望地在學著、在想表現得像個女人,也不會錯吧?

而兩片中,妻子的角色都同樣堅強,都帶著知性少女的氣味:《愛的萬物論》的費莉西堤瓊斯(Felicity Jones)和《丹麥女孩》的艾莉西雅維坎德(Alicia Vikander)都是近三十歲,卻能演出繁複的心理掙扎。尤其在此,維坎德的角色本身也是個藝術家,畫莉莉的肖像甚至是她生涯重要的素材——由此加上她在過程中,從一開始的不以為意到漸漸驚覺「玩笑不只是玩笑」,勢必要面對愛情的落空、原先認知的世界樣貌的崩壞,這樣的藝術生命與愛情生命的消補,甚至某種程度的互換轉化,讓人心驚,更值得玩味。但也是在此,讓我覺得《丹麥女孩》總像少了點什麼。埃恩納與葛蕾塔的愛情,在電影開頭被呈現得非常超凡,這樣的基礎即使後來被扭動了,也未曾真正斷裂,幻化成某種更純直的信任和互相依賴——這是電影想表達的吧?但隨著埃恩納/莉莉越來越絕望於自己的「重生慾望」,兩人的情感來回卻消失了,不是褪色而是沒有被交代,讓殘酷不夠殘酷,心痛也不夠痛。這讓我想起《雙面勞倫斯》(Lawrence Anyways),彼片中勞倫斯的女友那「不論你是誰,我愛的都是你」的直覺和直接,反而清楚有力。

若要說《丹麥女孩》少了什麼,我想還有對現實的某種「不敢直視」。就算哀戚也要很美,淒美而不醜陋,顯得太過小心翼翼。史實中,莉莉在她的生涯末尾始終拒絕畫畫,因為那是「過去的自己的象徵」,但她的變性手術費用其實是靠變賣過去的畫作籌來的。而在莉莉逝世後九年,一度再婚的葛蕾塔也離開人世了,她的晚年窮途潦倒,同樣是靠賣畫度日。這一切不只是際遇的折磨,也想必有某種時代的異樣眼光,和甚至惡意吧?但這些都不存在電影裡,使我們一直溺在主角的情緒裡,卻不見外在世界跟這些情緒的互動。

最後還值得一提,有論者批評這部片找一位異性戀男子演跨性別人士,效果不夠逼真,也剝奪了難得可以給跨性別者發揮的機會。由此看,確實電影的生猛力道(和渾然天成)不若《夜晚還年輕》(Tangerine)那樣純直。但在演員的選擇上,與其說好萊塢歧視,不如說這整個環境就是不夠「進步」,磨練的機會太少,以至於還沒有跨性別演員能在演技上,撐起本片需要的細緻。至於你我,看完後除了讚嘆英國帥哥扮起女裝竟可以這麼艷媚優雅,還可以問自己:下次看到一位跨性別者,我看他/她的眼光是不是不一樣了?你心底的答案,正是這部電影有沒有真正成功的,最好的明證。

張硯拓
1982 年次,曾任資訊軟體工程師、產品企劃師,現嘗試寫作。經營部落格【時光之硯】多年,文章以電影心得為主;信仰:「美好的回憶就是我的神。」

#酷兒 #跨性別 #丹麥女孩 #雙面勞倫斯 #LGBTQ #性別 #張硯拓 #電影 #同志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硯拓
圖片提供UIP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