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長大,不願別離,無法失去⋯⋯《查無此人》流行音樂 x 藝術的跨界挽留

不想長大,不願別離,無法失去⋯⋯《查無此人》流行音樂 x 藝術的跨界挽留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26.04.2019

漆黑房間裡,一個光點緩緩移動,隱約可見正中間一方桌上有條馬路。隨著娃娃魏如萱的歌聲唱出「很難很難」,光點加快,逐步照亮方桌。原來立方體的各個面都是不同場景,跟著光的引導,你才能慢慢看到作品的全貌,像是追溯腦中記憶的不同區塊。

這是一個很難解釋,卻很能說明「小花計畫」意義的作品。身為新手媽媽,娃娃在迎接新生命同時,遭逢至親接連離去的打擊,她在眾人面前還不敢太傷感的樣子:「父親、好友、第一隻貓咪過世⋯⋯我雖然看起來好好的,但內心像 cheese 一樣,一個洞一個洞的。」面對失去,她直言就是歌名〈很難很難〉:「我沒有辦法接受死亡。捨不得、遺憾⋯⋯很真實說,我沒有辦法一次面對。」

與娃娃共同創作的豪華朗機工,同步感應了這樣的傷感。與娃娃討論發想時,他們也正在面對前團長張耿豪的辭世。直到今天,雙胞胎弟弟張耿華講起來還是有些哽咽。豪華朗機工曾經以世大運聖火裝置、台中花博「聆聽花開的聲音」等巨大、美麗、複雜的裝置們震撼人心,但在如此小的展間裡,他們將所有人的目光引導到只剩一個點,追隨光,像是我們在記憶裡求索;我們時而心跳加速為曾發生的事情興奮,時而緩慢播放想要挽留。

總結這次的創作,耿華即使語氣有傷,但說的是:「聽起來很悲傷,但我們想講的是,那道光也是希望,我們可以往前去想念。」即便再微小,光不會被黑暗吞沒:「那個消逝不是一個絕望的狀態,它需要被我們正面的能量轉換。」

我們都不願意失去

設計師方序中所主導的小花計畫,從 2015 年《門裏門外 家_寫真》到 2016 年《時差》,走到今年《查無此人》可說是企圖心最強的一次。以「不願失去的」為題,方序中以及音樂總監瑪莎召集林強+許志遠、娃娃、阿信、李英宏、告五人、HUSH 等音樂人挖掘生命中的失去,化為歌曲,並結合豪華朗機工、明和電機、李霽、王宗欣、吳仲倫等藝術家的創作,打造獨一無二的看展經驗,凝聚當代重量級設計、音樂、藝術創作的力量,既是訴說面臨失去的恐懼,也是溫柔提醒珍惜。

追溯小花的根,方序中會一再回到那個南國的童年。起初因為得知老家屏東共和新村即將被拆除,即將失去的擔憂使他開始一次又一次的回到這裡,不厭其煩說故事。實在不願失去,所以更需要有所行動,這種對家鄉的情感記憶挽留,或許家家很能理解。重新翻唱順子〈回家〉的過程裡,單曲製作人瑪莎特別請工作人員錄製東部列車的行進聲——所以在錄音時聽到月台廣播聲「前往台東的列車」,實在離鄉太久的她,忍不住流下淚水。

IMAGE

家家 X 曲倩雯《回家》

IMAGE

家家 X 曲倩雯《回家》

家家直言,最不願失去的就是歸屬感。遠方家人像是一種恆久的呼喚,所以太了解她的瑪莎是這樣錄製的:「瑪莎跟我說,家就在那裡,只是等你回去。他就說,妳去想像,家在對妳唱歌。所以我是轉換立場唱,我就是那個家,像是我在呼喚自己回家。」

走進獨立展間,這首歌要躺在懶骨頭上聽。戴上耳機,眼前的錄像是由香港藝術家曲倩雯所創作,她因為感受到家家演繹的風格情感之濃烈,也使用強烈意象化的視覺語言,但其中拍攝的地點走遍溫哥華、香港、台北、花蓮,反應當代看似常見漂泊心境裡,不常被言說的強烈情感。

不只傷感,也有台式浪漫

雖皆以「查無此人」為題發展,但不願失去的心情,也有各種表現方式。走過傷感與不捨,大展間第一個作品讓人驚喜——豪華的紙紮屋,是李英宏與「新興糊紙文化」以及 wisdom 齊振涵、李嘉泉的共同創作。二樓的台式紙厝,門口停了豪華轎車,兩旁有仙女頷首引領,搭配燈光和螢光色系,消除我們對紙厝的忌諱。

事實上,早年燒紙紮屋確有祝福的意思,喜事、喬遷等等皆可作為慶祝的一環。這次的展演除了期待讓大家認識到台灣的傳統文化,也正視紙紮作為一種精緻的傳統工藝。李英宏會以此創作,便是延續一直以來對台灣文化的關心與好奇:「以前就對這種藝術形式很有興趣,包括學校同學幾天請假,回來的時候手腕這裡綁個東西:錢幣,那時候就覺得戴那個滿帥的(!)小時候不懂事,但喪事、披麻戴孝,這都是很特別、很鮮明的一種藝術的表現。」

IMAGE

李英宏、新興糊紙文化、服裝設計師齊振涵、李嘉泉《有前無後》

IMAGE

李英宏、新興糊紙文化、服裝設計師齊振涵、李嘉泉《有前無後》

紙紮屋的背面通常是封死的,象徵生命一直往前走、不要往後看。但這次團隊特地把背後大大敞開,佈置成舞廳。李英宏談起歌曲的創作,也是轉化了心念:「這就是一首派對歌,我是一個師公,開 party。」又說這棟房子之後可以燒給自己,他已經先預約了,參加「小花計畫」有吃又有拿(?)。

回到最不想消失的事,他也以一貫幽默對之:「戶頭裡的數字,跟在台北的存在感。台北房子我快住不起,現在都看到桃園去。」謝謝英宏,用 disco 燈照亮匱乏,用玩笑話淡化傷感,就像紙紮屋,即便創造的目的是為了消失,還是要好好最後燦爛一回。

也可以幽默

另一個有趣的裝置,來自明和電機與阿信的組合。明和電機早年是貨真價實的製造業中小企業,這次為了展覽遠道而來的「社長」土佐也身著作業員般的藍色制服。明和電機的特色,就是會利用簡單的機械及物理原理打造出超乎想像的樂器(現場示範的時候大家真是看得太開心了⋯⋯),表演風格幽默。

阿信在這次小花重新詮釋〈隱形的紀念〉,編曲更加純淨簡單,明和電機搭配創作了七個「文庫樂器」,是以日本文庫本大小所做的樂器。這個想法是出自於對於「物」的不捨:「日本之所以會產出這樣尺寸的書籍,就是希望大家可以把知識帶在身上、隨處走動。現在網路非常發達,在網路上大家都可以接觸到很多東西,但接觸到的都是資訊。所有電子的資訊答案,最初的源頭都是物件發出的聲音。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物體實際發出的聲音,我希望可以用文庫尺寸的樂器來搜集這些聲音。」他以平穩語調說出願景:「雖然現在只做了七件,但希望可做一百件。」

IMAGE

阿信 X 明和電機

IMAGE

明和電機打造的「文庫楽器」

 

IMAGE

《我夢見了小叮噹》茄子蛋X王宗欣

而歌曲向來帶有戲謔風格的茄子蛋,這次則發行〈我夢見了小叮噹〉,表達「不想要失去童年的想像力」。他們以「小叮噹」一詞,召喚六七年級生曾在動漫裡吸收的天真與勇氣,詞曲中重複「你下次可不可以再來找我/再來找我玩/我會很想你」,記憶成人後的童趣與想念。而現場裝置同樣具有玩心,由王宗欣設置的即時互動作品,最前面可見一個實體門,他笑稱是「無法打開穿越的任意門」,門後則有現場的同步錄影變形,既富有科技感,同時也回應到記憶的堆疊複製、模糊、不斷流失。

當流行音樂走入當代藝術館

此次展覽重要的一點,是看見流行音樂與藝術的互相作用。除了兩者在創意上的碰撞與呼應,流行音樂本身走進當代藝術館,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里程碑。策展人方序中特別強調,走進當代,透過不同裝置、全方面地沈浸在音樂裡,是重新發現我們跟音樂的關係:「讓我們都能進入彼此的故事裡,找到感動。」

走進大展間,方序中期待觀者戴上耳機後,更能全身融入在展覽當中:「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透過儀式感的方式,讓人成為展間的一部分。」但其中最難以忽略的,是由他與蘇益良創作的巨幅錄像《親愛的__》,鏡頭聚焦一切的根源——方序中的外公。他說,把不重要的小事放到最大,並且慢動作讓人仔細凝視,時間的拖曳產生了獨特低頻的聲響。那就像是時間的聲音:「小花每年都會開花,今年我們開一個時間的花。」攝影師蘇益良在一旁說,拍人拍了二十幾年,第一次拍完有點不敢看:「即使是最親近的人,我們都缺乏這樣的長久凝視。」

方序中依然是那個愛說故事的人,即使面對的是失去與不捨,但當這麼多人用這麼多種方式一起訴說,或許我們心中不願忘記的事物,就能更加清晰。每個人都有不願意忘記的故事,但在事物快速消失的時代,我們都需要這個溫柔的提醒。誠摯邀請你一起走入「查無此人」,探求自我內心不願遺忘的角落,確實珍惜那些美好的事物。

【查無此人—小花計畫展 Where Have All Flowers Gone】

十個回憶的故事 X十件藝術創作
流行音樂與藝術殿堂的跨界合作
絕無僅有的觀展體驗

時間|2019/4/27—7/7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計畫策展人— 方序中
音樂執行總監— 瑪莎

✿✿✿ 查無此陣容 ✿✿✿

志樂制樂(林強+許志遠)X黃邦銓+蔡孟閶
阿信X明和電機
魏如萱+鳳小岳+陳建騏X豪華朗機工
家家X曲倩雯
李英宏X新興糊紙文化+齊振涵+李嘉泉
茄子蛋X王宗欣
告五人X吳仲倫
宇宙人X紀昀
HUSHX李霽
方序中X蘇益良
特別邀請:劉若英

《查無此人音樂概念專輯》  4/27全面數位上線並同步開放預購

#查無此人 #小花計畫 #方序中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溫若涵
圖片提供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