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a.m. to 9 a.m.|在 Instagram 練習攝影,練習發現自己——專訪 6.21、4samantha、_jc.tsai_
今天的訪問,很年少、青春洋溢。
在等 6.21(以下稱作目青)來到採訪現場的同時,升大四的 4samantha(以下稱作 Samantha) 和大三的 _jc.tsai_(以下稱作傑曦)隨意聊起在校生活的點滴,以及面對未來攝影生涯的想法,談學長姐、談宿舍、談是否要讀研究所,就和一般的大學生沒什麼兩樣。如果不特別說明,外人應該很難發現,這是一桌高人氣 Instagrammer 的相聚。
多虧了網路和 Instagram,他們三人 20 出頭就靠著攝影長才,在社群媒體累積上萬名粉絲,陸陸續續有各種攝影案子找上門。現在,目青踏入職場成為真正的攝影師,而傑曦則把他從鏡頭看見的故事集結成《謝謝你走進我的景深》,擁有了自己的作品。
關於早晨的想像與真實
這次,BIOS 出了五道題目,請他們各自拍攝一組關於「早晨」的創作,想藉由照片,了解 Instagrammer 心裡的早晨是何種光景。(完整五件作品的大圖請點此連結)
先說傑曦吧。他鍾情於日常,極少設定拍攝內容,這次五張照片,都是一路「尾隨」兩個弟弟上學跟拍得來的,要說「擺姿勢」,也只請弟弟做了象徵〈等紅綠燈的時候〉的「起跑」和〈那些讓你捨不得出門的事〉的「刷牙」兩個動作。不過,弟弟咧開了嘴,滿口牙膏沫,本來也是日常的一部分,「在家裡和家人一起做的小事,都讓我想留在家裡更久一點,就是讓人捨不得出門的事。」
〈在路上〉的照片也很有意思。傑曦選了妹妹踏進學校那一刻按下快門,畫面分割成草地和磁磚兩個區塊,即便畫面靜止不動,但觀者卻能在腦海中形成電影,好似弟弟正朝向某個值得期待的地方奔去,極具動態感。
Samantha 說,這是她第一次創作,還為此畫了分鏡腳本,製作道具輔助,只希望能把創作概念表達得更為完整。
她的作品善用巧妙的比喻,像是在〈早晨餐桌上〉的餐盤擺著一顆漆成黑色的蘋果,暗示文化工業產製的肥皂劇和英雄電影,如同你吃下去的食物,將慢慢影響你的思緒和身體,但人們可以選擇放下刀叉,不嚥下那抹已知是黑色的毒藥;針對〈那些等紅綠燈的時候〉,她用正面打光製造影子,像是把靈魂抽離出身體,在等待過馬路、腦海思緒轉動的短暫時刻,客觀的審視內心所思所想。
至於〈在路上〉,她用相機捕捉了飛機。「我是個急性子的人,很重視目的地,但最近覺得過程還是很重要。」飛機正是種路途的過度,往希望抵達的地方持續靠近,她用這個影像提醒自己,正視那些「路程」,現在走過的一切,都是珍貴的時刻。
談到一半,目青拖著大箱行李趕到。他已是網拍攝影師,自己也接案,才剛從韓國結束案子回台。他的這組作品乾淨、潔白、溫和,一如外界對於早晨的印象。
「我空下一整天,拍了自己早晨起床後經歷的事。」〈早晨餐桌上〉包含三樣物件,溫水、手錶和耳機。他說,溫水有提神醒腦的功效,每天起床都會喝一杯再出門;手錶是為了在特定的時間起床,準時抵達上班地點;耳機則是上班途中的配備,一定要給自己聽些節奏輕快的旋律,最好能跟著哼唱(私房歌單竟然是龍貓!),才能更舒服的轉換成面對工作的心情。
因為已經是個上班族,目青每天都七點半出門(身旁兩位大學生同時大喊:也太早了!)。他喜歡在早餐店裡從容地吃頓 30 分鐘的早餐,滑滑手機、看看動態塗鴉牆,給自己一段緩衝時間,再精神飽滿的上班去。
他的〈在路上〉和傑曦一樣想傳達出動態感,選擇捷運辛亥站旁的隧道,拍攝捷運車廂正在穿越的瞬間,「就像自己也正在通勤的路中,搭乘捷運穿過隧道。當車廂消失,這一個場景就成了過去。」
但如果當天有陽光灑進屋裡,目青就捨不得出門了。〈那些讓你捨不得出門的事〉紀錄室內的陽光,和戶外的太陽相比,間接的折射和光影舒適又溫和,讓人想待在喜歡的空間,享受各種光影的變換。
關於攝影的想像與真實
回憶起和相機與 Instagram 一路走來的過程,他們都認為自己很幸運。
傑曦一開始多是發發自拍,直到上傳弟弟妹妹的照片引起不錯的迴響,才覺得可以好好的來拍照了。於是,他開設一個簡單的「集資計畫」,希望朋友們贊助一點經費,讓他換台更好的相機,而回饋就是傑曦會擔綱贊助者的攝影師,幫忙拍照。集資計畫之後,傑曦真的換了相機,每天背它出門,四處拍下心有所感的日常,更幫著許多素人拍下他們的日常。
還記得有次受學姊請託,幫忙拍攝一組報考空姐的生活照,「才真的感覺到攝影是我做得比別人好的事。」學姊後來真的考上了空姐,傑曦也成了接案的攝影師,「我們在彼此還沒有什麼的時候,就看見對方的專長,而最後也都成了那個希望成為的人。」
不過,傑曦接的商業案子不算太多。不是沒人找,只是他不急著把自己轉成商業價值,傾向拍素人情侶,彈性高、自由度大,能靠自己眼睛把看見的互動設定出主題,用畫面呈現出來。為了學習商業攝影的技術,他也曾進棚擔任攝助,但目前為止,好像都沒有非接案不可的必要。
與以日常為題的傑曦不同,Samantha 屬於有計畫拍攝的類型。「可以每天帶相機出門真的很厲害!我只有拍案子和與朋友相約出去拍照才會帶著。」她特別喜歡和朋友一起去同個地方拍攝,明明見到相似的場景,回來分享的照片卻完全不同,彷彿參觀了彼此的觀察角度和腦袋結構,察覺自己與他人的異同。
「攝影和朋友教會我很多事。以前我是拍照先決,重點是要去哪拍照,現在卻能理解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友誼和情感更重要,因為有了情感,照片才拍得出故事。」
現在,Samantha 不常發照片,也不主動尋找攝影案源。她想按部就班的過好自己的生活,一步步往攝影的方向邁進,「我一直都不夠好,每次要拍新案子的前天晚上,還是很緊張,每一秒都在懷疑自己做不到。但現在我發的照片都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其他人,即使看的人再少,都想持續做下去。面對任何一個案子,也都像面對一個新的挑戰,給自己進步的空間。」
相較於學生兼任的攝影師,目青把自己的 Instagram 擷取成作品集,將愛好正式變成為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還記得首個網拍拍攝時的惶恐,「前置作業有很多是以前沒接觸、也沒想像過的。」不像過去自己想拍就拍,商業攝影有固定模式,網拍就是同個背景、同個模特兒,不斷的更換衣服,也許拍第一張到第一百張,構圖和感情都相差無幾。
「攝影師拍網拍相對單調,模特兒站在定點,只是身上衣服不同,立個腳架,會按快門似乎也拍得出來。拍了一陣子,會去想這個工作型態真的是我喜歡的嗎?」關於攝影工作和攝影愛好的平衡,困擾目青大約半年。他總會利用休假時間,帶著相機出門,找回那一份喜歡攝影的感覺,企圖甩開按快門工具人的煩躁。
還好,他撐過了,也想通了。「工作是確定的時間和地點,我負責顧好商品細節和模特兒表情,不添加太多個人心境,但週末,我想拍暗就拍暗、想拍亮就亮,時間也很彈性,可以回歸自己想拍的事情,不用聽任何人的意見。」
Samantha 在旁一臉崇拜的補充,有些攝影師朋友假日可是不碰相機的,因為調適不過來,即便每天都在攝影,生活卻離攝影愈來愈遠。「我太喜歡攝影了,反而不確定自己能不能跟目青一樣調適得這麼好。寧可把攝影當成私藏的愛好,偶爾接接案,賺點外快就好。」
關於成名的想像與真實
談到社群,不免提及名氣和外界的評價。
傑曦坦言,出書的當下非常在乎外界評論,不知道自己究竟準備好了沒,但後來明白,現在拿出的照片和文字,就是他 20 歲能夠做到最好的樣子。即便長大後可能會覺得是黑歷史,可是那些尷尬也正是生活的一部分,都彌足珍貴。
目青則分享自己收到的網友評論,「有人攻擊我 Instagram 寫的文句不像詩,但我從沒說過自己是詩人。」初次見到惡意的批評,難免受傷,當時身旁的朋友拉了他一把,「朋友說,網友不懂我,所以才這麼說。與其在乎那些躲在網路後面的人,不如在乎懂自己的人就好。」不管追蹤人數有多少,那都是剛好有人的喜好與自己一致,而自己還是那個自己,不要因此而改變。
他說,練習攝影,其實就像是練習發現自己。初入門,一定會想買器材、模仿別人的風格,「但只要一直拍、拍久了,一兩年後回頭整理,就能看見自己的改變。其中會有類似的東西留下來,就是屬於你的風格。」
Samantha 則相信,攝影是說話的媒介。傑曦因為想要呈現生活,目青渴望反映內心投射的世界,所以才有了攝影的作品。攝影的重點,從來不是技巧、色彩、銳利度,「而是瞭解自己是誰,再透過攝影說出想說的話。」掌握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是面對社群、面對粉絲,最負責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