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影評|《零日網路戰》: 是誰打開了數位的潘朵拉之盒?

每週影評|《零日網路戰》: 是誰打開了數位的潘朵拉之盒?

作者張硯拓
日期22.08.2016

過去這兩週,我逢人就推薦《零日網路戰》(Zero Days),而且都熱情奉上預告片,結果最常收到的回問是:「這到底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它的預告故意剪得非常像災難懸疑電影,且毫不透露真正的謎底,但它確實把正片節奏緊湊、訊息量爆滿、步步進逼的危機感都呈現得忠實。而我當然回答:這是一部紀錄片沒錯,但是它的劇情保證讓你瞠目咋舌!

然後,這雖然是一部紀錄片,但是透過敘事的巧思,它把整個主題的「解謎」一點一點揭開,一層一層追索,而且執行得非常好。所以再一次,我得在文章一開頭就先警告大家:這部片不可能在不爆雷的情況下討論,還沒看過的人,記得先看完再來讀文喔!

《零日網路戰》是關於資訊戰爭和國際政治陰謀的紀錄片。它從一隻電腦病毒被人發現,引起全世界資安社群的騷動說起:2010 年六月,這隻叫做 Stuxnet 的電腦蠕蟲在白俄羅斯現身,極其強大的感染力和詭異的目標挑選機制,再加上謎樣的核心任務,造成大家的好奇與恐慌。經過一連串分析後,專家們才漸漸釐清它的目的:它被設計來針對伊朗境內納坦茲(Natanz)的核能設施,對其中的核濃縮離心機(centrifuges)進行破壞。這麼具體的目標,和這麼強大的網路穿透力,透露出背後的黑手只能是國家層級的單位,再考慮動機之後,矛頭直指美國和以色列。

這時,曾拿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導演艾力克斯紀伯尼(Alex Gibney)開始帶入第二條線,描述伊朗從 1979 年的伊斯蘭革命之後,新上台的政府從此和美國敵對,而該國從八零年代開始想發展核武器的企圖,也一直被美國打壓。直到小布希政權末期,研判美國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泥沼的伊朗,又再次啟動核能計畫,使得首當其衝的以色列氣到跳腳,幾乎就要出兵直接轟炸伊朗了。此時的美國才由國安局、中情局等等一同出面,提議用電腦病毒的方法破壞伊朗的核子設施,開啟了兩國情報單位間的合作。

讓我先在此岔題。十六年前,曾有一部叫做《驚爆十三天》(13 Days)的電影讓我印象深刻,那部片說的是 1962 年的古巴飛彈危機,美蘇兩國因為冷戰時期的核武較勁,互相在對方國土附近部署飛彈,差一點擦槍走火。那一年十月,在前後兩週的關鍵期間,約莫就如《驚爆十三天》電影裡所呈現的,雙方領導人面對形勢升溫,既要不失面子地在國內(尤其鷹派進逼)的決策場域,及國際的政治空間中做足樣子,又在內心其實想破了頭要尋找解套,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開火,則不只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全人類都完了。而最後是雙方都願意吞下某種恥辱,各退一步,運用外交和政治的智慧,才化解了危機。如今再回首已經成為佳話。

提《驚爆十三天》,是因為用這做為談論《零日網路戰》的線頭,可以帶出兩層想法。首先是在這部對話量超載的紀錄片中,有個可能忽略的小細節,是美國國安局和中情局的前局長海頓將軍說:小布希總統曾經告訴他「我不希望自己、或我未來的繼任者們,有天得面對只剩下兩個選項的處境:『轟炸』與『被炸』。」為了避免直接的軍事武器對決,甚至最一開始也是為了舒緩以色列想出兵的怒氣,才有了整個開發 Stuxnet 病毒的策略,亦即,這些人最初是想選擇——而且也以為——這是「比較和緩的做法」,才這麼做的。

但第二層重點在於,透過整部《零日網路戰》,你我根本明白了當電腦程式被當作武器,它能造成的破壞力不但「具體」,而且延伸性難以想像。它失控的可能性更是超乎預期,到了指使者不能完全掌握的程度。

根據紀伯尼後來找到的國安局/中情局內部線人的描述,整個 Stuxnet 計劃初期其實執行得近乎完美:離心機被炸了,核能研發被拖慢了,但完全沒留下痕跡,伊朗還徹底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是後來以色列變得躁進,把病毒改得不低調,才到處流竄,進而曝光。亦即,這過程如果有人蓄意要造成大破壞,或如片中提到伊朗「反擊」的時候萬一稍不加節制,是真的會有人傷亡的。這在這個資訊時代已經不再是虛構。而從後續發展看來,也真的差點出狀況,最後全世界沒有哪個重要的設施不小心被破壞,只能說是運氣好。

原來這個世界,跟某種無法想像的大災難,真的曾擦身而過。

而在事件後,它為全球的政治形勢留下什麼影響?或許更值得思考。美國在一個還未被定義清楚、沒有慣例可循的場域中,動用了威力強大的武器,如今全球各國都意識到資訊戰力的培養必要,以及更重要的:國際規範的缺乏。這為國際局勢再次投入了不穩定性。另一方面則是:國安局的線人透露,其實美國的資訊觸角早就深入到伊朗國內每一處網路,包括所有重要的基礎設施,軍事系統,民生運輸和甚至金融⋯⋯等等。換言之,如果這說法屬實,如今世界第一的超級強權對它的潛在敵人,是可以直接掐住其咽喉——或根本捏住全身上下所有血管和神經——逼對方就範的。這樣的世界該怎麼看待?

何況,電影最後還碰觸了某個難解之結。即,因為這整個計畫是從情報部門發動,而包括執行細節和高層的決策,因其機密性質(再加上前述的在國際間缺乏正當性),讓所有相關人士都根本「不能談」。這造成民間不是無所知,就是不能公開進行價值辯論,而這直接威脅到民主社會的價值。前述的海頓將軍,他本身擔任過兩大情報單位(NSA/CIA)的掌門人,結果連他都說:「這件事的保密性已經高到不可理喻。」——連這世界上掌控最多秘密的人都這麼認為,這裡頭真的存在著系統性的問題。

再回到電影本身,《零日網路戰》是一部針對虛擬物件(病毒)和已經發生完成的事件(整個開發過程和相應的國際形勢)所做的紀錄片,自然沒有「現場」可供記述,而是完全由人物訪問、新聞素材剪輯,再加上動畫模擬示意等等來敘事。但整部電影不只流暢,還把一個複雜難說清的「故事」說得引人入勝。這真的需要強大的經驗。我想把這部片推薦給:對資訊科技有概念的同好,對國際局勢有涉獵的讀者,更推薦給想知道人類文明的存亡已經來到又一個關鍵點的朋友!

 

【張硯拓】 
1982 年次,曾任資訊軟體工程師、產品企劃師,現嘗試寫作。經營部落格【時光之硯】多年,文章以電影心得為主;信仰:「美好的回憶就是我的神。」

#驚爆十三天 #零日網路戰 #每週影評 #伊朗 #紀錄片 #張硯拓 #電影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張硯拓
圖片提供傳影互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