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台灣的田野踏查與攝影術(三):田野日誌與圖譜漫談

日治台灣的田野踏查與攝影術(三):田野日誌與圖譜漫談

作者BIOS monthly
日期13.07.2016

這篇文章希望介紹幾本頗有閱讀價值的圖錄與著作,以方便有興趣的讀者們參考。我在爬梳日本殖民時期,日本人類學者在台灣進行調查拍攝所留下的影像時,明顯感覺到這些影像資料分散各處,且往往是以書籍內頁中附錄圖版的形式呈現,以書本的印刷規格來呈現攝影照片,對影像資料而言是相當可惜的做法——圖版縮小,非使用相紙、印刷油墨也只是一般紙本書的油墨,許多影像細節都看不清楚。

1991 年日本東京大學總合研究資料館首次將收藏的人類學家鳥居龍藏在台灣調查時所拍攝的照片公開,在鳥居龍藏遺留下來的 1895 片玻璃底片中,其中有關台灣原住民族群的影像,估計約有 834 片,數量之多,為百年前的台灣人群文化與活動留下了珍貴的見證。而這批攝影資料,於 1994 年時,在順益博物館的籌劃下,向東大的總合研究資料館複製了一份底片,並獲得鳥居龍藏家人的同意,在已故的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宋文薰的居中協調下,台日雙方得以合作舉辦了一次大型回顧展「跨越世紀的影像:鳥居龍藏」,順益博物館並將這批資料整理成《跨越世紀的影像:鳥居龍藏眼中的台灣原住民》一書出版(1998)。這份資料的出版,除了彙整鳥居龍藏於 1896 年至 1900 年在台灣進行田野踏查拍攝的照片以外,也放入了數篇關於鳥居龍藏的文章,對台灣讀者認識其人類學研究,有極大的幫助。

此外,順益博物館亦出版了另一冊圖錄《伊能嘉矩收藏臺灣原住民影像》(1999),這是他以總督府官員的身份在各地搜集的影像,雖不盡然是伊能嘉矩所拍攝的,但亦不失作為重要的研究文獻。

IMAGE

邵群水社男女。森丑之助拍攝。

 

而森丑之助在台灣拍攝的照片,於 1915 年由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出版《台灣蕃族圖譜》兩卷,影像皆有清楚的文字圖說記錄(裡頭少部分並非森丑之助拍攝,皆會於圖說處說明);且森丑之助性格中的執著,便在出版這圖譜的挑選理念中顯露無遺——他在圖譜的序言中提到,這兩卷圖譜所輯錄的照片,均未採用 1915 年以前已刊行、坊間已流傳之照片,裡頭收錄的都是先前尚未曝光過的珍貴影像。雖然只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卻顯露出森丑之助對自己著作的高度要求。此外,圖說的撰寫,也看出森丑之助凡事皆要求仔細、鉅細彌遺的性格,例如一張拍攝邵族男女站立於日月潭畔的照片,他便這麼寫著:「邵群水社的男女站在日月潭岸邊,右邊的女人用竹筒運水,左邊的男人用背板運東西,男人的服裝與鄒、布農兩族相同。這一男人外披皮背心,穿褲子與草鞋。女人穿筒袖短上衣,使用兩塊棉布從左右圍住腰部,並著裹腿,這種裝束為邵族女人固有的。湖上有三隻獨木舟,為水社人所造,材料多用樟樹。1915 年 1 月著者攝影。」

森丑之助的圖說總是比鳥居龍藏要清楚、仔細許多,他並非單純一兩句描述拍攝人群與地點而已,而是會一併介紹這人群的物質文化特徵,並且不忘在圖說最後註記是幾年幾月由誰拍攝,高度意識到照片作為一獨立文獻資料。

如今這兩大卷《台灣蕃族圖譜》攝影集,於 2014 年由台北南天書局重新出版,專業相紙印刷、大開本,綿線裝訂書殼精裝,一頁紙只印一面圖片,翻面時只會聚焦眼前這張照片而已,沒有多餘的圖片與文字干擾,還原這些影像最充分的觀看機會與空間,即便是百多年前的玻璃底片沖出來的成果,但影像中的細節都讓人相當佩服;此外,這兩大本精裝紅皮的圖譜,還搭配另一本薄薄的圖說中譯本,這些圖說皆譯自森丑之助拍攝時記載下來的說明,方便有興趣的讀者們對照查看。圖文分冊的做法,讓這本圖譜扭轉了在人類學研究中,圖片常作為文字補充的從屬地位,影像在此成為視覺觀看的主角,重新以經過編排的攝影集面貌呈現在人們眼前。

此外,東京帝國大學亦出版了一整套鳥居龍藏全集,內容包括他大量著作以及在台灣紅頭嶼拍攝的一批照片《人類學寫真:台灣紅頭嶼之部》。而關於三位日本人類學家的田野踏查研究,則相當推薦由楊南郡譯註的《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以及《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臺灣通信〉選集》,都是相當淺白,且閱讀起來趣味十足的調查文字。

#森丑之助 #鳥居龍藏 #日治時期 #攝影 #台灣

BIOS 通訊,佛系電子報

撰稿謝以萱

推薦文章